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看来,有些学者强调儿童读经的理由未必经得起推敲。比如郭齐家先生在文章里提到的:“既然西方人从小诵念《圣经》,伊斯兰人从小诵念《古兰经》,我们中华民族有那么多的文化经典,为什么不培养少儿诵读呢?”(《小学语文》2009年第9期)这里的逻辑是值得推敲的。西方人读《圣经》与中国人读《孝经》(力倡儿童读经的当代学者蒋庆曾出版系列读本,他将《孝经》列为第一。另有学者认为《孝经》是不必读的儒学伪经、文化糟粕)的差别大得很,  相似文献   

2.
于文斌 《教育文汇》2012,(1):47-48,44
《大学》是儒家经典的经典,是和《论语》《孟子》《中庸》相并列的"四书"之一。朱熹主张读"四书",当先读《大学》。这是因为《大学》外有"规模之大",内有"节目之详",规模有"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之"三纲领",且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个条目(简称"三纲八目")。  相似文献   

3.
何兆武先生是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的教授,著名学者和翻译家,思想史上赫赫有名的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帕斯卡尔的《思想录》、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等都出自他的译笔。何先生有如此成就,国学根底一定很扎实。在我的印象里,他们那一代人,在少年时代就熟读《论语》《孟子》之类经典。其实不然,近读何先生口述、文靖女士记录整,理的、《上学记》,才知他小时所处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不读这些,小学从最简单的“人手足刀尺”入门,然后读白话文。这些儒家经典都是到了大学才涉猎的。那么他的少年时代读些什么书呢?  相似文献   

4.
<正>汉代杨雄曾说:"能读千赋则善赋。"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也言:"多读名人著作,而且对于某些作品还必须熟读、烂读,便能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中求其化。"可见,对经典美文的阅读与鉴赏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和鉴赏经典美文的升华。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阅读、鉴赏经典美文与提升写作技能亦然:唯有对语文教材中诸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美丽的西双版纳》、《苏州园林》、《奇  相似文献   

5.
前几天一位“80后”送我一本书,书名叫《永远的红色经典》,是她就读研究生期间在老师指导下编著的。此书对《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铁道游击队》《山乡巨变》《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代表作的创作过程及其影响、流变作了翔窦记录,据说颇为畅销。  相似文献   

6.
【观点梳理】《陈情表》是千古传唱的名篇。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一千七百多年以来,人们将《陈情表》视为彰显孝道的经典。但近年来也有读者的个性化阅读,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他们独特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是:弱势者的困境解脱——学习《陈情表》  相似文献   

7.
《湖南教育》2011,(4):49-52
2010年年底,某地教育部门发出一则通知,要求中小学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要有删节地让学生读。  相似文献   

8.
整本书阅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经典常谈》作为新入选教材的名著阅读书目,学生畏难情绪不小。教师运用“导趣、导法、导理”,激发求知内驱,善用阅读方法,提升思维品质,使学生乐读、会读、善读,真正走近经典。  相似文献   

9.
钟武伟 《湖南教育》2009,(10):45-45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初中教材中原有的“红色经典”课文如《纪念白求恩》《白杨礼赞》《七根火柴》《分马》《老山界》《菜园小记》《挺进报》《生命的意义》等都已被删去。高中必修教材中居然没有一篇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原有的“红色经典”课文如《风景谈》《荷花淀》《改造我们的学习》《挥手之间》《小二黑结婚》《与妻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等也都被删去。在最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的书目中仅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部外国的“红色经典”,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的书目中居然没有一部“红色经典”。  相似文献   

10.
学术名著《经典常谈》的导读重点是略读、精读、辨读的整合。略读有助于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精读在于把握核心观点,辨读的目的在于培养正确的学术态度。  相似文献   

11.
陈江弢  冯喆玲 《大学生》2014,(21):58-58
中药学博大精深,可读之书更不胜枚举,既有供专业学生深读的专业著作,也有适合大众阅读的实用书籍。 从有趣开始 非专业的人可以看看《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等书籍,这些书籍都是中医药学的原始经典。例如《黄帝内经》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释病机病理,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从而养生、益寿、延年。  相似文献   

12.
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选了一篇经典古文——李密的《陈情表》。该文虽不满五百字,但文情并茂,历来被评价甚高,被誉为三篇“读之必哭”的妙文之一(宋代学者赵与时《退宾录》谓“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读了两篇有关儿童经典诵读方面的文章,一篇是《我的儿童阅读观》,另一篇是《13岁以前的语文》。前者认为儿童应该读的书,首先是儿童文学作品。后者认为小学语文教育的第一个“大石块”是国学经典,其中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显然,这两篇文章的观点不太一致,甚至有相悖的地方。由此引发了我对儿童经典诵读的一些思...  相似文献   

14.
“读什么样的经典”和“怎样来读经典”是指导儿童阅读经典必须解决的两个重大问题。这里以《伯牙绝弦》的教学为例,介绍一种“群读经典”的方法,以供广大教师参考。“群”的基本意思是“相聚而成的集体”,柳宗元《封建论》中有“故近者聚而为群”之说。“群”是自然、社会和文化,乃至整个世界存在的常态,实体的,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以“经典”的方式打造新文学的传统,开明书店于1951至1952年出版了“现代作家选集”丛书。这部丛书的示范性及“经典”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当时的郭沫若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作为国家领导人以及文化战线上继鲁迅之后的又一位“主将”和“向导”,他选编《郭沫若选集》时对诗集《女神》的筛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阅读经典名著是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阅 读的准备、课堂专题研究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读懂《骆驼 祥子》。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一本子书,《论语》是孔门的谈话记录,有些是老师的话,有些是学生的话。我们读这本书,是听他们聊天,不必一本正经,或激动得直哆嗦。”“我把《论语》当经典,是当子书的经典,今天更适合我们阅读的经典,不是孔子时代的经典,子书是当时的白话。”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思想,尤其是儒家经典中的精粹.是我们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柱,其丰富的精神营养.值得每一个人汲取。但由于诸多原因,当今的青少年逐渐远离了经典.传统的儒家经典也不例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还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思想,尤其是儒家经典中的精粹.是我们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柱,其丰富的精神营养.值得每一个人汲取。但由于诸多原因,当今的青少年逐渐远离了经典.传统的儒家经典也不例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还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相似文献   

20.
《文学教育(上)》2013,(21):160-160
近日,英国《卫报》的读者们评选出了他们心中最值得一读的十部长篇小说。它们分别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的《名利场》、米格尔·得·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菲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塞穆尔·理查德森的《克拉丽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乱世佳人》、托马斯·曼的德山》、查尔斯·狄更斯的《荒凉山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