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三节"钠的氧化物"课堂教学为例,阐明了"同课异构"之"异"是教师对化学课堂教学认识之"异";通过解开课堂教学结构,分析了只靠外表华丽的课堂不能引起学生"真学"的本质原因;提出了重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走向真正意义学习的五点主张.  相似文献   

2.
邹文 《西部素质教育》2019,(16):229-230
为了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初中学生的历史素养,文章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包括深挖教材,以榜样育心,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画教育之“点”,延课堂之“线”,扩积极之“面”。  相似文献   

3.
《方山子传》是苏轼为数不多的传记作品中的名篇.本课从“人物之异”入手,从“形貌之异”“生活之异”“际遇之异”三方面着重分析和挖掘方山子的外在形象特点及内在的个性内蕴.作者表现传主之“异”的过程中运用了一些诸如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奇”笔,使方山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在学生对方山子的形象特点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后,再分析作者“传人见己”的写作意图.本课的最后对方山子的精神内涵作一适度的拓展,从而让学生能在本课的学习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异口同声”、“众口一词”的现象已大为减少,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的心里话,“异口异声”、“众说纷纭”。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如何面对这一现象?我想:教师应认真聆听并真诚接纳学生的“异口异声”。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5.
方根东 《学语文》2003,(4):22-22
古人看重文章的结尾。清代李渔曾说过:“盖主司之取舍,全定于终篇之一刻,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销魂欲绝者也。”课堂教学犹如写文章,也要重视结尾的艺术。精采的课堂教学结尾是教学科学性的体现,不但对教学活动起到系统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可以拓展延伸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因课而异,因学生而异,精心设计每堂语文课的结尾呢?  相似文献   

6.
《桃花源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卓然立于初中语文教材中。怎样才能把它教出新意,学出新趣呢?我本着从单篇课文整体阅读的角度着手,用“成功的一问”,收“一字串珠,连成一片,激活课堂,悟出主旨”之效。在学生熟读、自译的基础上,笔者先拈出几字供学生讨论、如“美”、“异”、“乐”等,当学生确定“异”字可提挈全文时,我相机提问:文中有“渔人甚异”之句,你们认为“异”在哪些地方呢?对“异”文而找“异”,学生异常有兴趣,特别是当明白这“异”是与桃源外的现实相对而言时。综而述之,有这些“异”:①桃林发现异(忽逢桃花林);⑦桃林风景异(“中无杂树”句);③山口造化异(“小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讲究有效地进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在“巧”上下功夫,让学生常有茅塞顿开之感;在“实”上发力,使学生体验实话实情之境;在“准”上用功,鼓励学生表达精确之言;在“活”上引领,让学生感受多元表达之妙。  相似文献   

8.
在“厦台两地”小学语文教学交流研讨会上,台湾学者吴敏而教授展示“多文本阅读”之《欣赏就是最快乐》一课,其课堂教学形式的极大变革,课堂培养目标之异(以培养读者为目标的课堂与以培养学生为目标的课堂之别)如同“台风”袭来,对“精细阅读教学”形成极大的挑战,也给大陆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值得语文教师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构建初中科学高教课堂的设计思路,包括:以“异”为本,以人为本的设计课堂 ;以“情”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自”为本,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以“练”为本,多元化设计学生作业.本文拟围绕初中科学课堂高效课堂构建开展探讨,旨在形成一套较为有效的授课模式,为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新时期高效课堂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导入,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门艺术,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可以拨动学生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进入预测的教学轨道,还是一堂课开端的“一难”。难就难在导入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因教师的教学风格而异,因学生年龄而异,因教材内容而异,更是难以创新,充分服务于教学实践。故此,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审视导入的地位、作用及其目的。纵观目前语文教学“导入”现状,导入似乎还停留在“一无一低”上,即“一无”,有的无导入环节,美曰:  相似文献   

11.
一、探索“三新”,构建课堂教学的创新体系我们认为 :要创新课堂教学 ,就必须站在“用未来社会之需求 ,办好今日之教育”的高度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 ,我们永济市实验小学立足课堂 ,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三新”,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创新。1.确立“新理念”。课堂教学要创新 ,更新理念是关键。为此 ,我们狠抓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 ,在课堂教学上 ,努力做到 :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放“权”求“活”,改“牵”为“导”;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的关系 ,求“巧”务“实”,拓“宽”促“新”;调整好教师的角色转换 ,变“传…  相似文献   

12.
构建素质教育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结构新模式必须创造一些必要的教学条件,应把握几个基本原则: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捕捉教育时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提高“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所谓“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人读人异,人言人殊”,皆为阅读个性之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生成性。但是,作为教师我们上课往往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希望“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教案仿佛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教师与学生,课堂于是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  相似文献   

14.
教学评价语作为课堂的一个“反馈——矫正”体系,可以深入到对课堂教学的每个步骤,是师生互动的“推进器”,好的课堂教学,如春之雨露滋润人心,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如火之光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更如水之波浪,涌起师生问一个又一个心灵的交汇。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语却往往不被人所重视,或者评价失当的现象也时常可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多媒体资源运用越来越广,多媒体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少“教条化”“形式化”的东西;“浮夸”“浮躁”之风也初显课堂教学之中.怎样才能去掉一切形式的羁绊,还课堂的本来面目?怎样褪去“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炫彩,尽显课堂的本色-尊重学生主体、生命本体?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教学场所,同时也是文明修身之地。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课堂教学管理研究中出现的以教师学生书本为中心“三中心”弊端、管理方式僵化、“以考代管”教学与管理脱节、管理意识淡薄等现象,课堂教学管理开始了新的探索:改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师践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理念——立足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树立管理就是教育、就是发展的意识,教会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将儒家德育理念导入课堂教学管理,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中的隐性管理,坚持科学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课堂教学管理走本土化、信息化、国际化道路,鼓励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积极参与,师生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7.
一、对“学案式”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 我认为适合我们农村学生学习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案式”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旨在实现课堂教学工作的“六个转变”:变课堂教学以教师“教”为中心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变课堂教学“教师边教学生边学”为“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变课堂教学以“教师全面讲解”为“突破学生难点的重点讲解”;变课堂教学以“讲”为主为以“练”为主;变课堂教学以“教师展示为主”为以“学生展示为主”;变课堂教学“教师专制独断型”为“师生民主开放型”。  相似文献   

18.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所谓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就是要通过学法指导的有机渗透 ,让学生自己掌握一把“金钥匙”去开启知识和智慧宝库的大门。比较法 ,是指“能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黑格尔 )的认识方法。它是各种认识和思维的基础 ,感性认识需要它 ,理性认识也需要它。在中学生物教学中 ,学生掌握比较法 ,可以帮助其感知、识记、理解和综合运用生物知识 ,提高学习成绩。教师掌握比较法 ,有利于课堂教学 ,便于抽象知识的讲解 ,化难为易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从而保证生物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好的课堂应变游刃自如,左右逢源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这就要求执教者把握课堂教学之“本”。这个“本”是指:每课书的教学目标。即①教给学生哪些知识;②培养学生哪些能力;③进行哪些训练;④进行哪方面的思想教育。把握了这个“本”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应变才能“成竹在胸”。  相似文献   

20.
物理化学需要实验 ,数学也需要实验 ,许多数学定理都是数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的 .数学实验能够打破沉寂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课堂教学有声有色 ;数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1 运用数学实验 ,创设探索情景讲授“异面直线”概念时 ,叫学生拿出两根木棒 ,让他们摆弄出各种位置关系 .在摆弄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种很特殊的位置关系 :两根木棒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通过以上实验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探索新知的欲望 ,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异面直线的概念 .教学“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