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级中学化学"钠跟水起反应"实验(见教材图4-1).从图上可以看出:把用拇指堵住装满水的试管放进烧杯里,如果烧杯太小,操作很不方便,如果烧杯太大或用玻璃水槽,那么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低,影响实验效果,或者需要更多的酚酞试液.更重要的是:如果试管口稍大,拇指很难堵住管口,空气会进入管内,且用拇指堵住管口,也不科学.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课堂演示实验[实验5-6],有如下不足:(1)如果烧杯内蜡烛点燃时间过长,因放出的热量多,易导致集气瓶中的CO2不能全部倒入烧杯中(部分CO2被热流赶跑),CO2盛入瓶底就更加困难,常造成烧杯底部的蜡烛出现不熄灭的现象,导致实验演示失败;(2)如果操作者在向烧杯中倾倒CO2时方位不正确,也易导致上面的蜡烛先熄;(3)该实验要保证成功还要求实验前收集CO2的集气瓶总体积要稍大于烧杯容积;不然会因CO2量不足出现一支或二支蜡烛不熄灭的现象。基于这三点,我们在…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我在讲“溶解过程”一节教材,演示[实验4—2]1溶解的吸热现象:将一只盛水的烧杯,放在预先沾有水的木板上,然后,将50克硝酸氨加入烧杯中,并用玻棒不断搅拌,不久,因硝酸氨溶解吸热,使烧杯与木板之间的水结成冰,以至举起烧杯,木板也被粘起来了。大部分学生对这个实验要  相似文献   

4.
高级中学化学“钠跟水起反应”实验图 1(见教材图 4 1 )。从图上可以看出 :把用拇指堵住装满水的试管放进烧杯里 ,如果烧杯太小 ,操作很不方便 ,如果烧杯太大或用玻璃水槽 ,那么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低 ,影响实验效果 ,或者需要更多的酚酞试液。更重要的是 :如果试管口稍大 ,拇指很难堵住管口 ,空气会进入管内 ,且用拇指堵住管口 ,也不科学。图 2  见于以上情况 ,只要稍加思考便会知道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中的“大气压”实验会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当试管装满水后 ,用稍厚纸片盖上 ,倒立 (如图 1 ,纸片会掉、水会洒吗 ?为什么 ?) ,…  相似文献   

5.
化学魔术     
一、波动实验。器具:大烧杯一只、250毫升烧杯若干只、250毫升容量瓶一只。药品:过氧化氢、碘酸钾、硫酸、丙二酸、淀粉。方法:配制成下列三种溶液。溶液A:102.5毫升30%H_2O_2用水稀释到250毫升。溶液B:10.7克碘酸钾 2MH_2SO_410毫升用水稀释到250毫升。溶液0:3.9克丙二酸 0.845克硫酸锰 0.075克淀粉。先将淀粉0.075克溶于少量热水中,然后加入3.9克丙二酸,再加入0.845克硫酸锰,再稀释至250毫升。表演时,将A、B、C三种溶液共倒在一只大烧杯中,用玻璃棒搅动,就得出兰色一琥珀色一无色交替进行,时间可达数分钟。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性质是通过观察实验得来的。在做课前准备时,我采用课文中的实验方法,效果不理想。有一次,烧杯被烧炸了,蜡烛依然未灭。我仔细分析教材,认为这个观察实验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观察到当二氧化碳沿烧杯壁进入烧杯中时,烧杯中的蜡烛会熄灭,而且低的先灭,高的后灭,而不是考察二氧化碳量的多少。于是我对实验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7.
在一氧化碳的燃烧实验中 ,为了验证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通常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由于能附着在烧杯内壁上的澄清石灰水量很少 ,所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不是很明显。但如果在操作中稍作改动 ,其结果却大不一样。这就是在一个烧杯中装有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将烧杯倾斜 ,把CO火焰移到烧杯口内 (见附图 ) ,轻轻摇晃烧杯。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所以澄清的石灰水很快变浑浊 ,现象很明显。附图 一氧化碳可燃性实验装置一氧化碳可燃性实验的改进$安徽省合肥市润安公学@汪永胜  相似文献   

8.
实验器材:水槽2只,50ml烧杯2只,食盐0.25千克、冰块。 实验步骤: 1.在一水槽中放入冰块,把烧杯放在冰块上,使杯口与水槽口相对齐,在杯的四周放满冰块,然后向杯中呵几口气,杯中会出现“白气”。  相似文献   

9.
笔者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设计如下实验:①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温开水170克和450克;②分别加入白糖30克和50克,待充分溶解后问哪杯糖水更甜。本意是让学生分别计算每杯糖水中糖占了几分之几,比较大小后得出哪杯糖水  相似文献   

10.
在交流与评估测盐水密度实验阶段,同学们看到了根据学校实验室能提供的测量仪器(标尺最小刻度为0.1克的托盘天平、最小刻度1毫升的量筒)所设计的三种不同方案.甲方案:(1)用天平称出小烧杯的质量.(2)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后,用天平称出小烧杯和盐水的总的质量.(3)将烧杯中的盐水  相似文献   

11.
一、自制蟑螂药 1.实验药品: 硼酸、面粉、洋葱、牛奶。 2.实验操作: (1)把硼酸、面粉各二十克,放入烧杯中混和。 (2)取50克洋葱去皮在研钵中捣碎(用粉碎机更好)研出洋葱汁。 (3)把洋葱汁放入硼酸和面粉的烧杯中,放点牛奶,以能成形为原则,拌和做成面粉小团子。 3.对照使用实验: 在A、B、C三个瓶子里进行,A瓶只有蟑螂,无食物,这是理想状态,证明自制蟑螂药的  相似文献   

12.
解讨论型天平平衡题有没有既准确又快捷的方法?回答是肯定的,只要把握住天平平衡的本质——溶液的增重量相等,据此分三个阶段展开讨论。 [例题一]两个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左侧烧杯放入含HCllmo1的盐酸,右侧烧杯放入含NaOHlmol的氢氧化钠溶液,天平平衡。然后向左侧烧杯中放入A克镁粉,右侧烧杯中放入B克铝粉,最终天平仍保持平衡。试求A和B的关系和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做《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主要问题是误差大。分析原因,多数解释归于教材上选用的测定装置过于简易。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分述如下: 一、制作适用的实验器来测定中和热 A、纸条测定器(即教本上的) 我们的做法是:取500毫升烧杯一只,塞入宽0.5厘米左右的碎纸条约26克。扒开纸团,放进100毫升小烧杯一只,杯沿略低于大烧杯口。再塞入些碎纸条,使纸条层松紧适度。旋转小烧杯数次,再取出时纸条层应保持杯形空穴。另取马粪纸作盖,  相似文献   

14.
一、“比热”演示实验1.实验装置如图1,A是自制的两个空气温度计(要求形状完全相同,内装等量的红色水);B是有孔的橡皮塞,把A管插入有孔的橡皮塞中;C是两根规格完全相同的试管;D是玻璃缸;E是硬纸板,中间钻两个圆孔,两圆孔之间的距离约5厘米,孔径要与试管外径相适应;F是两只同样的烧杯.2.演示方法(1)在一个烧杯里装100克水,另一个烧杯里装100克煤油,把1000克热水倒入玻璃缸里,用硬纸板盖住玻璃缸的缸口.(2)把两个试管同时插入硬纸板的圆孔里,使一个试管插入煤油里,另一个试管插入水里,要求两者…  相似文献   

15.
空气对流实验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气层”中的气体对流实验。原实验采用大烧杯、橡皮泥、线香等实验器材,装置如图1所示。然而,最后的实验效果不理想,烧杯内弥漫着烟,可视性较差,学生无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描绘空气对流图,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是烟碰到烧杯壁被压下去的.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空气对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做碱金属与水起反应的实验时,往往发生意外:造成意外的原因有二。第一:切取的K、Na太大;第二,用烧杯做该实验有点不佳,表现在:①烧杯口径太大,不便于迅速盖住玻璃片,而K、Na溶水一瞬间与水大面积接触、剧烈反应而冲起,②烧杯有点矮,在观察实验时,头部都几乎高于烧杯口,K、Na一旦冲出,便  相似文献   

17.
读了《小学自然教学》1998年第12期中彭金荣老师写的《这样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好》一文,有些问题与彭老师商榷。 文章说,在做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观察实验时,发生了烧杯被(蜡烛火)烧炸,而蜡烛依然未灭的现象。可是我在演示实验和5个班的分组实验中,都没有发生过这种现象。原因何在?我想:这可能是操作过程中,蜡烛火紧靠烧杯,使烧杯壁受热不匀而炸裂。因此,在烧杯里放置蜡烛时,必须与烧杯保持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同学们都是通过实验来认识图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如图1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烧着蜡烛的烧杯中,若烧杯正放时,请同学们猜测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给予解释。同学们的回答可能会各种各样,实际上实验现象是: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由蜡烛的熄灭可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由蜡烛熄灭的次序可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将实验装置改动一下,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图2如图2所示点燃放在木块上一长一短的两支蜡烛,将木板放在盛有少量新制石灰水的水槽内,用烧杯把木板扣在水槽内,一段时间后,可观察…  相似文献   

19.
按初中化学课本的方法,做[实验4—2]硝酸铵溶于水的吸热现象和[实验4—3]浓硫酸溶于水的放热现象实验,成功率低。有时演示[实验4—2]时,烧杯和木板之间的水不冻结,拿起烧杯时木板会掉下来;演示[实验4—3]时,烧杯和木板之间的蜡不熔化,拿起烧杯时木板不会掉下来。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许多学生在座位上看不清楚。为克服这些弊病,我对这两个实验作如下改进,实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烧杯实验、试管实验在高中化学实验中非常普遍,而电化学实验中常不需要加热和振荡,用滤纸代替烧杯、试管做实验,可达相同效果,且可减少试剂用量,避免浪费和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