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吕文罄 《钓鱼》2005,(2):30-30
“春钓跟着水温走,鲫鱼鲤鱼都满篓”,是则渔谚,它点明了春钓的关键在水温,只有“跟着水温走”,才能做到“鱼满篓”,实际情况正是这样。春,尤其是早春,气温、水温、地温都低,如果钓鱼不跟着水温走,是难有所收获的。因为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着环境水温而变,二者相差仅05℃~1℃,只有鱼的体温在适温范围内与水温保持一致,鱼儿才能正常活动与摄食。  相似文献   

2.
一、春钓跟着水温走,鲤鱼鲫鱼都满篓 这则谚语,它点明了春钓的关键在水温,只有“跟着水温走”,才能做到“鱼满篓”。北方春季气温、水温、地温都低,如果钓鱼不跟着水温走,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所以此时钓鲤鱼的关键就要找到适合鲤鱼水温的钓位,钓鱼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遵循以上原则在北方池塘钓鲤鱼一般选择晴天出钓,  相似文献   

3.
李智 《钓鱼》2013,(5):37-37
随着万物复苏时节的来临,钓友们又将掀起一个?挥竿垂纶的热潮。钓谚云:春钓跟着水温走,条条鲫鲤钓满篓。由此可见,要想在早春时节满载而归,寻温施钓是重中之重。一、关注气温,看天出钓 在早春钓鱼,首选连续晴朗、气温相对稳定的天气出钓,或者温差较小的轻雾天、气温变化不大的阴暖天。垂钓的时间应控制在日出至日落这一时段,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不但感觉惬意,鱼类也较为舒适,愿意索食咬钩。  相似文献   

4.
天丝纪录台     
钓谚云:“进水口,鱼上走:”笔者去野外钓鱼,多在进水口选择钓点,每次都有收获,甚至做到鱼儿满篓。  相似文献   

5.
张世才 《钓鱼》2004,(4):40-40
钓谚云:“进水口,鱼上走。”笔者去野外钓鱼,多在进水口选择钓点,每次都有收获,甚至做到鱼儿满篓。  相似文献   

6.
立春后,对水温十分敏感的鱼儿,从严冬蜇伏中复苏,纷纷离开水深、水温相对稳定的越冬窝点,游至水温较高的水域去觅食,以弥补虚弱的身体和为繁殖后代补充营养。有经验的钓手都会说:“春钓跟着水温走,鲫鱼、鲤鱼都满篓。”这确实是经验之谈,也告诉钓鱼的人们春钓选点的好方法。春钓沟汊江河、湖泊、水库有小的支流断流后形成沟汊。沟汊面积小、而且窄,水体往往中间稍深一点,两边缘浅,这里水面小避风,阳光照射强,水温回升快,加之这里从岸上冲下来的牛羊粪便、杂草种子是鱼儿喜欢吃的食物,尤其向阳的一面鱼儿喜欢集聚。初春,是由寒冷转向炎热的过…  相似文献   

7.
陈东明 《钓鱼》2013,(4):26-27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鱼类对水、气温变化也十分敏感,立春后从寒冬潜藏中渐渐复苏,拖着疲惫身体开始慢慢离开深潭,游向水温相对暖和的水域,四处活动舒展僵肢,寻找食物,以补充空肠瘪腹和虚弱的身体。钓谚云:"开春追着水温走,钓得银鳞满鱼篓。"这两句钓谚是前辈钓鱼人早春钓有所获的精髓,确实是经验之淡,值得我们早春钓鱼选择钓点时借鉴。  相似文献   

8.
胡铁花 《钓鱼》2008,(6):27-27
题记:看了题目,有的读者可能不明白:都说春钓“滩”、春钓“浅”的,地球人谁不知道,水库当然也要钓“浅”啦!其实不然,听笔者慢慢解释。 水库风光秀丽,鱼资源丰富,是钓鱼人的垂钓天堂。春天来了,我们应该在水库的哪些水域垂钓呢?有钓友说,钓谚不是有“春钓浅”之说嘛,那就钓浅吧:有钓友则认为,春天仍然是虽暖犹寒,水温低,鱼儿在深水活动,当然要钓深啦……议论不一。  相似文献   

9.
有两则钓谚是说垂钓深度的:“深水大鱼到,浅水钓鱼苗,不深不浅钓鱼好”,“春钓滩,夏钓潭,冬钓暖”。细心的钓友可能早就看出来了,这两则钓谚有一点点的抵触。那么春钓到底是钓深还是钓滩(浅)?  相似文献   

10.
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经过缺氧少食的冬天困在深水的鲫鱼,逐渐苏醒,并开始向水温较高的近岸浅水游去。近岸浅水,水草丰富,浮游生物、小虾活跃,草种子、庄稼残余颗粒、树叶堆积较多;微波粼粼,溶氧量充足,水温较高,是鲫鱼憩息、聚集、嬉戏、觅食的最佳场所。渔谚:“春钓浅,秋钓深。”  相似文献   

11.
浏览过一些钓鱼报刊,发现关于针对做窝的钓谚较多,如“钓鱼不撒窝,大都钓不着”“、药米打窝,鱼来不走”、“诱饵有香味,鱼儿才拢来”“、春钓不打窝,回家没汤喝”等等。这里不评论这些钓谚是否符合“谚语”的章法,而与垂钓中的实际情况比照,也是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古人云:“  相似文献   

12.
渔谚:“春钓浅,秋钓深。”在这句广泛流传的渔谚召唤下,广大钓鱼爱好者,特别是还没有实践经验的仞学钓鱼人,从立秋开始,便由浅钓改为深钓。  相似文献   

13.
“钓鱼不钓草,等于空跑。”“钓草要钓洞,钓得鱼满篓。”这两句鱼谚我在十几年前早已听过。农民的唱和据此在实践中出现过惊人的奇迹,他众多钓友的  相似文献   

14.
渔谚是钓鱼人经过亲身实践总结的经验,不仅读之朗朗上口,做起来也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据此,春钓时希冀钓友们借鉴渔谚,灵活运用,伴你取得好收成。春天好时光,鲫鱼先亮相这句渔谚告诉我们,春天钓的对象鱼主要是鲫鱼。因为鲫鱼的习性之一就是耐低温,在严寒的冬季它也不休眠。据此,春钓时要针对鲫鱼选择钓具、钓场、钓饵和钓法。  相似文献   

15.
颜恒 《钓鱼》2006,(9):38-39
浏览过一些钓鱼报刊,发现关于针对做窝的钓谚较多,如“钓鱼不撒窝,大都钓不着”、“药米打窝,鱼来不走”、“诱饵有香味,鱼儿才拢来”、“春钓不打窝,回家没汤喝”等等。  相似文献   

16.
姜丙利 《垂钓》2020,(4):32-33
"春钓浅滩"的鱼谚众所周知,但不少人在浅水区垂钓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因为他们不能灵活应用其中的知识、经验。为此,我写就这篇短文,分享我对春钓浅滩的看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春钓浅滩的缘由钓鱼谚语有"春钓浅滩、夏钓深谭"一说,即在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气温回升的时节,浅水区域受日照影响,水温上升较快,宜施钓于此。春季,江淮地区的平均气温可达10℃~15℃左右,浅水区的浮游生物及水生植物繁殖生长速度也随之加快,这迎合了鱼类的趋温性和趋食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春钓草     
刁余仁  孙炎峰 《垂钓》2001,(4):60-60
“春钓草”这条钓谚流传十分广泛,所含的道理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18.
严悟 《中国钓鱼》2023,(11):52-53
<正>有钓谚云:“春钓浅,秋钓深”。在垂钓实践中,如果钓友们一到秋季就严格按这个方法来下钩垂钓的话,钓获量往往并不是很理想,秋钓深的说法也是存在弊端的,应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这是为什么呢?秋季大部分时间气温水温仍然是不低的,“秋老虎”的称谓令人望而生畏。秋高气爽的真正意思,只是在早晚显露出丝丝凉意来。  相似文献   

19.
立了春,赤脚奔"。立春后,万物复苏,鱼儿从严冬的潜伏中复苏,加之要产卵、蓄卵,需要充分的营养,就得大量进食。此时鱼成群游弋,格外好钓。有不少春韵谚语,如运用得法,往往获鱼满篓。"春钓滩。"沉静一冬的鱼儿,随着春天的到来,纷纷离开水较深、水温相对稳定的越冬窝点,游至水温随气温变化较快的浅水区、岸边。这里,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仅因接受阳光照射水温相对较高,同时苏醒过来的水草、虫类也较多,这便给鱼儿提供了天然饵料。故在浅水区、岸边施钓,常优于深水区。但在钓浅水区、岸边时,还要注意一日之中钓点的变化,即早上…  相似文献   

20.
徐国刚 《钓鱼》2006,(7):31-3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钓鱼也一样,要想钓上鱼,那就必须了解鱼的习性。鱼在水下四处游动,其主要目的就是觅食,因为这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唯一手段,鱼又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所以说不同季节的水温变化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鱼的活动范围。“春钓滩、夏钓深、秋钓荫”,“七上八下九归堆”,这些谚语都很形象地说明了鱼的活动习性,同时也为钓友们钓鱼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以“春钓滩、夏钓深”为例,这两句渔谚很好地概括了水库鲤鱼的习性特点。阳历五月份,当昼夜气温在8 ̄20℃时,水库上游滩地较洼的地方便成了钓鲤的上佳钓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