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电子计算机为首的新技术即电子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声像技术和通讯技术等在图书馆工作中的运用,使得以手工操作为主体的传统图书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称它为现代图书馆。它体现在:第一,电子计算机取代了部分人手工劳动,成为完成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手段。最早在五十年代美国海军军械局就试验过运用电子计算机于文献检索系统,现在在图书馆的采购、编目、流通、检索和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系统中,都已初步实现了电子计算机化,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文献量增长所带来的问题。第二,通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1979年初,我所图书馆提出了“关于我所图书馆使用电子计算机检索可能性”的调研计划。当年,除查阅一些文献外,曾到本市哈工大和省电子计算中心进行调研,并趁公出北京之便,了解了国内电子计算机使用的情况。1980年笔者之一应邀去美考察图书馆工作时,又对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图书馆使用的情况作了了解。今年初我所图书馆和计算技术研究室的有关同志利用所里的一台微处理机,对我所使用微处理机进行图书资料检索的可能性做了一些工作,由模拟试验开始,逐步进行了小批量的期刊论文存取试验,经我所二位副所长、八室和图书馆等有关领导鉴定,认为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通过移动图书馆与非移动图书馆OPAC用户使用检索点的比较,探索用户通过不同设备使用图书馆OPAC系统的行为差异,为不同设备OPAC系统检索点的设置等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运用日志挖掘法,对比分析移动图书馆与非移动图书馆检索点出现概率、检索点搜索成功率、检索点变化模式等方面的异同。[结果/结论] 移动图书馆与非移动图书馆检索点存在差异,非移动图书馆在检索点的设置和利用上具有优势。移动图书馆可以通过舍弃低概率的检索点,简化界面内容;通过设置网页标签的形式,方便用户转移检索点;通过减少组配的检索点数量,并突出检索点和检索框来提高组配检索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公共检索计算机系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未来刘丹(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公共检索计算机系统可以简单地定义为用户能直接使用的任何图书馆计算机系统,例如联机目录、远程数据库的终端用户检索服务、CD-ROM参考数据库等。在公共检索计算机系统出现之前,图书馆自...  相似文献   

5.
电子计算机在图书馆的应用,为图书馆管理科学化、现代化,为联机检索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开辟了新的前景。资源共享,联机检索网络化,又要求图书馆的工作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本文仅以书次号的统一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伊利诺州立大学图书馆是美国五大图书馆之一,仅次于国会、哈佛、耶鲁图书馆及纽约公共图书馆。在大学图书馆中,它位居第三,是美国最大的由州供给资金的大学图书馆。该图书馆有一个总馆,下设37个分馆,藏书约六百余万册,总共一千一百万件。从1979年开始,该馆已全部实现电子计算机化。电子计算机已普遍使用于采购、分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贵州大学图书馆用户使用OPAC的实际情况,分析总结该校图书馆OPAC在检索功能、书目信息、检索帮助、及系统其他功能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贵州大学图书馆应从强化检索功能、完善书目信息、优化检索结果输出、增强系统其他功能方面改进OPAC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图书馆从传统型图书馆的管理向"数字式"图书馆的管理转化."数字式"图书馆是社会通讯设施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和相应阶段的产物,它的基本特征是全文资料向"数字化"发展,数据数量向"大规模"发展,检索途径向"多媒体超文本界面"发展.从单一的文献管理来说,传统图书馆是以印刷型文献为主,而"数字式"图书馆是以网络信息、磁盘及光盘型文献为主.如何对电子文献进行科学管理和使用,本文就光盘型文献工作做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2002年至2007年间,DFG资助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图书馆开发了Bib Tip推荐系统,它是一种有益于增加图书馆目录参考分量的工具。BibTip应用了Web2.0技术,有利于读者向导门户——图书馆目录的开发。BibTip是在统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可以引导读者用户从检索一条书目记录而附带检索到目录中拥有的相似文献记录。文章对卡尔斯鲁厄大学的Bib Tip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未来图书馆的宗旨是继续完成收藏作用,送走印刷时代,用电子计算机联机服务代替传统的服务工作,使图书馆成为未来的服务中心。七十年代,计算机技术开始大量进入图书馆领域,大大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管理员不仅不满足于借借还还,而且也逐渐认识到一本书和一本杂志并不是情报。很多图书馆用户的需求也不满足于一篇引文目录或如何使用目录的辅导。新形势下,图书馆完成新任务的一个范例是英国邮局于1970年开始,1979年正式应用的普雷斯泰尔公共图书馆的计算机联机检索实验。它向人们揭示了现代图书馆的职能和未来图书馆的宗旨。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馆内OPAC检索机在给读者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图书馆对这些机器的管理带来了诸如经常性的系统破坏等困难。本文提出了采用终端网络模式替代图书馆传统使用的普通PC机作为图书馆内OPAC检索机的方案,解决了图书馆对OPAC检索机管理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公共检索机在使用过程中,损坏率较高。在VB.Net 2005环境下,利用WebBrowser控件,通过屏蔽键盘功能键、修改系统注册表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检索机的智能化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移动图书馆WAP和APP用户检索行为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对比用户在使用WAP和APP这两种方式访问移动图书馆时的检索行为,为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对某高校图书馆OPAC系统移动端日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搜索会话、查询式、高频关键词以及检索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结论] 发现用户更多地是使用WAP访问移动图书馆,相比之下,在使用APP访问移动图书馆时,用户更倾向于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少的查询来结束搜索会话;使用这两种方式查询的高频关键词所属领域有很大的相似性,中文检索多集中在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简单检索是用户访问移动图书馆时使用的主要检索方式,通过WAP访问的用户选择其他检索方式的比率要大于通过APP访问的用户。  相似文献   

14.
机器的语言     
使用电子计算机,必须将我们人类使用的语言改编为机器使用的语言。由人事先安排好操作步骤,编好程序,然后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根据程序和原始数据就能运算出结果来了。如图书资料要使用计算机进行检索,首先必须将被检索的内容变成机器可以读的代  相似文献   

15.
期刊不同于图书,因此在著录时也与图书不同,必须及映出它固有的特点,才能便于读者查阅使用。对于图书的著录,建国以来图书馆在具体实践中已逐步统一了认识,取得了较为切合实际的著录方法,並且由北京图书馆编辑、出版了《中文普通图书统一著录条例》(试用本),供全国图书馆采纳使用。为图书情报系统今后编制联合目录,实行电子计算机检索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期刊的统一著录,尚未有成文的条例,这是亟待解决的。目前各图书馆在著录时极不一致,尤其对某些特殊期刊的著录,更是五花八门,各行其是。究竟怎样著录较为合乎实际,既能及映期刊的特点,又能使著录简练呢?现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和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16.
我校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化工专业图书馆,藏有不少中外文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书,我们必须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同时还要帮助读者也会使用,才能有效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本文试举三个专题检索实例谈谈怎样检索美国《化学文摘》。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资源发现系统的检索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系统间的差异,为高校选择合适的资源发现系统提供一定的依据.以“985工程”高校普遍使用的五种资源发现系统Primo、Summon、EDS、Find+和指针搜索作为选择研究对象的依据,选取应用各系统的高校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从检索功能和检索效果角度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各资源发现系统之间在检索功能和检索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高校应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选择资源发现系统.  相似文献   

18.
在汗牛充栋的藏书库里,图书馆目录是读者寻找图书资料的主要工具。在通常的情况下,读者凭借分类目录卡,书名目录卡和著者目录卡等便可在书海中找到所需的图书资料。即使是文献开架借阅,图书馆目录也不能取消,相反读者对图书馆文献多种多样的需求,只有依赖完善的图书目录,才能得到满足。就是在实现了电子计算机检索以后,图书馆目录仍然不能被取代。可以说图书馆目录永远是文献检索的基础工具,是查找文献资料的门径,是打开浩如烟海的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图书馆主要使用的7 种开源OPAC系统在基本技术信息、检索功能、检索结果的显示和输出、Web2.0功能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国内图书馆选用开源OPAC系统提供指导及借鉴。  相似文献   

20.
提出数字化图书馆检索体系的4层结构(界面层、传输层、中间层和资源层)。数字化图书馆的检索过程可以描述为这4个层次间的信息流动。中间层连接了界面层和资源层,是数字化图书馆检索体系的核心,它决定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图书馆检索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