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从“体验式营销”看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经营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精品购物指南》创刊并获得成功后,生活服务类报纸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如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上海壹周》、天津的《假日100天》、广州的《周末画报》、重庆的《新女报》、长沙的《今日女报》、大连的《大连女报》、武汉的《第1生活》(知音期刊集团2005年9月推出)等。生活服务类报纸虽然只是周报,但其中不少报纸期发量雄居当地报纸之首,年广告收入达到数干万元,被誉为报业的“金矿”地带。然而近几年来,报纸发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发行下滑问题越来越突出,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认为,生活服务类报纸突破发展瓶颈的思;路有两点:一是要打好“服务牌”,认准自己的角色定位,生活服务类报纸主要为读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咨讯;  相似文献   

2.
去年5月,河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省社会文化生活类报纸总编辑会议以后,我和省委宣传部新闻评议组组长杨福山同志议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些报社的总编辑,两眼整天盯住稿子,在稿子上勾勾抹抹,惟恐因一时不慎,在导向上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伊犁晚报》创刊于1992年5月,原是伊犁地委机关报,后州、地合并后,《伊犁晚报》转型为一张生活服务类报纸。在18年的办报过程中,晚报一直遵循着“聚焦热点、关注民生、引导生活、服务百姓”的办报宗旨,并以“报纸质量是报社赖以生存的关键”为原则,注重抓好报纸质量、可读性、服务性,现《伊犁晚报》已深受当地百姓和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做报纸的人都知道,不是什么人都能当总编辑的,总编辑这活绝不好干。那么作为老牌的报业强国,英国报纸的总编辑又是如何产生的,他们是如何做好这一关系报纸生死存亡的关键岗位的各项工作的呢?笔者在英国期间,曾采访过多家英国知名报纸的主编(英国报纸总编辑一般只叫主编),对他们的背景、管理、职责等情况算是有个大概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时讯专递     
两家都市报新领导到任 本刊讯 最近,中南地区两家都市报新的主编、总编辑上任: 程益中担任南方都市报主编,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社委李明英不再兼任南方都市报主编; 湖南日报副总编辑李发美兼任三湘都市报总编辑,湖南日报原副总编辑兼三湘都市报总编辑叶畅因到退休年龄,不再担任原领导职务。两家都市类报纸停办本刊讯 因报业结构调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2001年6月,四川成都将停办两张报纸──《蜀报》和《商务早报》。时讯专递  相似文献   

6.
新年伊始,伴随着《齐鲁晚报》的成功改版《,生活日报》也实施了对报纸形式和结构的调整。调整后头版设计更加时尚,版面布局更加合理,版式风格更加统一。齐鲁晚报·生活日报总编辑郝克远对《生活日报》改版提出“开放一点、特色一点、出奇一点”的要求。“开放一点”,使报纸更加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总编辑的水平也就是这家报纸的水平,足见一个总编辑(副总编辑)对一张报纸的影响力之大。而总编辑的水平能否充分发挥,往往取决于如何给自己的角色定位。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在一次新闻业务的座谈会上认为:总编辑的主要任务一是把关,二是策划。这无疑道出了总编辑的  相似文献   

8.
童兵 《新闻记者》2001,(10):6-8
一位称职的中国报纸的总编辑该怎样当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曾撰文提出 :请还给总编辑一个形神完一的性格。那是从新闻伦理的角度 ,呼吁总编在对党委负责和对群众负责两方面坚持同一性 ,社会为这种同一性的实现提供必要的舆论环境。在九十年代还写过一篇题为《马克思、恩格斯心目中的“总编辑”》的文章 ,认为作为一社之长 ,总编辑应在德、识、才各方面成为全社的表率 ,并表示赞同恩格斯对马克思在《新莱茵报》编辑部实行“总编独裁”的评价。但报纸总编辑究竟如何“操持” ,现在《海口晚报》总编蔡旭现身说法 ,为我们提供了若干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
荣幸地当选“中国地方都市类报纸十佳总编辑”,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幸福,是这份职业带来的被信赖的温暖。做一名合格的期刊主编,对于我来说,绝不仅仅是谋生的方式,而是一份挚爱的事业。我相信直觉,也顽固地认为这个奖项与《莲池周刊》之间有注定的缘分。  相似文献   

10.
王勇 《传媒》2003,(10):48-49
近年来,财经类、体育类、IT类、生活服务类等专业类报纸继晚报、都市报成为新的竞争热点已是不争的事实。专业类报纸的发展,既是我国社会日益分化和多元,人民需求日益多样化的结果,也是报业竞争的必然。它既符合全球新闻媒介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的实际需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两年新创办的一些专门化报纸却接二连三地“走麦城”:《新经济时报》创办不到半年就不得不改名换“性”、改弦易辙;《大众电脑报》创办不到2年就由于亏损、前途渺茫而停刊;《城市购物导  相似文献   

11.
靳翠萍 《新闻记者》2006,(12):22-2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都市化进程的加剧,一批都市类报纸迅速崛起。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中国传媒文化的生产机制发生了转换.而且其媒介产品内容也日益呈现出都市化特征。“彰显市民生活,建构都市文化”成为都市类报纸的主要诉求。以都市生活为表征的“情感讲述”类栏目也应运而生.较早是《北京青年报》记者安顿主持的“绝对隐私”.现在则在许多都市类报纸上“遍地开花”,比如《武汉晚报》的“百姓讲述”、上海《新闻晨报》的“晨报倾诉”等。  相似文献   

12.
客观地说,在生活服务类报纸还没有大量出现的时候,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周末”版面曾经有效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为报纸扩大影响和赢得广告客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后来随着许多市场类报纸和其他新兴媒体出现,风光不再,在“天天周末”的口号下,大多报纸纷纷取消周末版。近几年,随着《南方周末》、《新周报》、《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凤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周报和周刊的蓬勃发展。又有诸多报纸重新开设周末版,在新疆,《新疆都市报》的《第六天》,《乌鲁木齐晚报》的《法制周末》推出后都有不错的口碑。  相似文献   

13.
郭万盛 《青年记者》2006,(14):10-11
当绿茵场上不同的球队在激烈竞争的时候,场外不同的媒介也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竞争。 就平面媒体而言,参与这场“媒介赛事”的,不仅有体育类报纸,也有都市类报纸、专业类报纸。各类媒体不仅纷纷派驻记在新闻源头上展开竞争——例如仅晚报全国就有七十余家派出记前往世界杯现场,而且也依据报纸的定位和受众推出世界杯专刊——例如《广州日报》的《世界波》、《齐鲁晚报》和《生活日报》推出的《盛宴》、《经济观察报》专刊《世界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等等。  相似文献   

14.
施爱春 《传媒观察》2003,(10):13-15
今年3月,在遍及北京街头的广告牌中出现了一只碧绿色的变色龙,它怪异的模样和“变”的主题广告词产生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过目难忘。这是精品购物指南2003年度改版的系列广告之一。精品购物指南是我国第一份生活服务类彩报,对在都市报崛起的同时催生我国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兴起,起了开山鼻祖的作用,而在报业市场上,生活服务类报纸又有新的困惑,精品购物指南如何创新求变,保持生活服务类报纸领跑者的地位?记者到访时,精品购物指南的副总编管洁正捧着哈佛商业评论看得入神。 管洁,女,北京人,1991年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经营报,多次赴美国考察报业,对《今日美国》报颇有研究,现为精品购物指南副总编。办报感悟:在市场上寻找报纸的机会,只有过时的报纸,没有饱和的市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报纸服务功能的拓展,生活专刊已成为平面媒体争夺读者的重要阵地,竭力经营好这个板块已成为报纸总编辑的共识。但纵观各媒体生活专刊的发展和走向,趋同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或从互联网上“荡”.或从生活杂志上“拿”,或照着别人的样子“描”,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仅没有抓住读者,甚至成为“垃圾”版面,有违服务初衷。因此,时下如何把生活专刊做得有特色、有品位。是摆在平面媒体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报业的发展,生活服务类报纸越来越多,如何办好生活服务类报纸?生活服务类报纸如何做新闻?知识性版块怎样办才能提升报纸的品位?这些话题成了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静 《青年记者》2007,(12):117-117
目前招聘类报纸的广告业务已进入平台期,并呈现下滑的趋势,仅靠纸质媒体广告收入的单一经营模式面临考验。上海《人才市场报》、《北京人才市场报》、《前程无忧》、《手递手》、《北京劳动就业报》都开始探索与网络相结合的运营方法,除此之外,许多综合报的人才专版,如《北京青年报》的《人才时代》周刊,《北京晚报》的《人才周刊》等,则是附着在大报的网站上。它们的网络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很多问题。不“触网”怕跟不上“潮流”,“触”了网却又徘徊不前,这是许多招聘类报纸面临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8.
当年,《新闻报》创刊时,《申报》在上海已立足根基。《新闻报》面临着《申报》及其他报纸的激烈竞争。《新闻报》能够发展成为在影响上与《申报》并驾齐驱。在销量上甚至更大的报纸,与其总经理汪汉溪的苦心经营密切相关。当时的《中华新报》主编张季鸾盛赞:“《新闻报》之发达,皆汪君汉溪之力,汪君不问政治.不兼他业。惟专心一致经营报业,其谨慎精细,久而不懈.全国殆无第2人。  相似文献   

19.
对全国大多数的广播电视报来说,由于自身采编力量和报纸性质等原因,刊登的稿件大部分摘自其它娱乐、影视、法制、生活、服务类报纸,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一把剪刀一瓶浆糊”办报纸。其实剪剪贴贴选取稿件并不丢脸,现在全国文摘类报刊多如过江之鲫,如《读者》、《青年文摘》、《新华文摘》、《特别关注》、《读报参考》等等,这些报刊把剪剪贴贴的事情办得上了一个档次,办成了一个大的文化产业,成了众多正常报刊社羡慕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05,(10):44-44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为了整治化生活类报纸的价格秩序,在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的指导和督促下,云南省《春城晚报》、《都市时报》、《云南信息报》和《生活新报》4张强势报纸形成共识,于8月31日签订了《报纸发行自律协议》,自9月1日起,全省报纸价格将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协议规定,年征订底价为120元,统一印制报刊征订收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