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馆藏《韶山毛氏族谱》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谱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史学大厦的三大支柱。目前,《中国家谱总目》这部规模庞大,收集所有家谱目录的巨著正在编纂过程中,海内外炎黄子孙称其为新世纪的华夏盛事。此刻,记载伟大历史人物毛泽东家世的《韶山毛氏族谱》,倍受世人瞩目。笔者仅就吉林省图书馆馆藏《韶山毛氏族谱》的版本、体例、纂修经历等,略作评析,以飨读者。1韶山毛氏族谱版本概述《韶山毛氏族谱》,书名据版心、书衣题,书签谱籍韶山前二修、三修均冠以“中湘”二字。“中湘”,即指湘潭,因居湘乡、湘阴三湘之中而得名。题签右上方钤有“问字号记”印…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档案馆自上世纪80年代建馆初期开始档案史料的征集工作,经过 20余年的不懈努力,抢救并征集到了一大批散存于社会上的珍贵档案史料,丰富了馆藏,有效地改善了馆藏结构,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金书铁券》已被列入第一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青海省档案馆在馆藏建设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档案史料征集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类。家谱类。《李土司家谱》、《中湘南冲刘氏四修族谱》、《赵氏家谱》、《阿氏家谱》、《庞氏宗谱》、《谢氏大房实录》等30余部家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李土司家谱》和《中湘南冲刘氏四修族谱》。珍贵历史档…  相似文献   

3.
怀化市会同县最近发现了手抄本“家谱”——《向氏谱五世提图》(以下简称“手抄本”),为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任职广东化州石城县尹五载,“以礼解组归”(届满还乡)的向基所修。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裔嗣续修《向氏世系总图》时,重录向基主修谱内容,两次修谱合为《向氏族谱》手抄本。  相似文献   

4.
最近,怀来县档案科从民间收集到部分史料。这些史料包括清康熙五十一年间编纂的《怀来县志》一部,康熙六十一年赐给怀来县土木村程绪家的敕命一件及《程氏族谱》一部。  相似文献   

5.
近日,我收集到一本“座山雕”的家谱——《新泰崔氏族谱》,证实了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土匪头子“座山雕”是山东新泰人的说法。在《新泰崔氏族谱》卷二第43页崔氏第16世栏里,我找到了“座山雕”的名字:“守宗,行三,又  相似文献   

6.
李丹丹 《兰台内外》2023,(18):7-8+14
满族家谱反映出特定历史条件下满族家族最真实的生存记录。本文所研究的满族家谱时间跨度约为18世纪前后,其中较为普遍的是清康熙朝中后期黑河地区八旗驻防满族家谱。这类家谱文献极为珍贵,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家谱文献所反映出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本文以中俄边境黑河地区满族家谱研究已有成果为基础,以《瑷珲正红旗佛满洲扎库他(张)氏宗谱》《武氏族谱》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满族家谱的功能、价值等。对研究家谱文化、清史、八旗驻防史、中俄边境地区满族人口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由于延安市富县档案馆热诚、周到服务,积极、主动提供史料,不仅佐证了本县太平、钳二村李氏为闯王李自成之后,而且促成了《李自成家谱》面世,成为延安、榆林乃至陕西档案、史志界和李自成研究领域的一大事件。事情起自2004年11月,太平村李氏族人欲修家谱,委派第十四世孙李志强等专程来到县档案馆查看相关资料。熟悉馆藏的工作人员知道来意后,热情服务,找出《李锦家谱》(第三册·第五世成果文系)、《富县志》、《富县地名志》等史料,  相似文献   

8.
《蒙古家谱》(上、下卷),原名《蒙古博尔济锦氏族谱》(以下简称罗本),系喀喇沁人罗密所著。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其裔孙博清额在罗本基础上重纂,题名《蒙古博尔济吉忒氏族谱》(以下简称博本)。博本由朱风、贾敬颜点校,收入《汉译蒙古黄金史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而罗本至今未见刊布。编者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发现罗本蒙古文原著的汉译传抄本,实属罕见,今予刊布,以期有助于蒙古史研究。——编选者 李保文  相似文献   

9.
《档案与建设》2004,(5):25-25
今年以来,苏州、无锡、常州、宿迁等地档案部门加大档案资料征集接收工作力度,在丰富馆藏、改善结构方面取得了进展。苏锡常地区档案部门普遍注重开展“专门”、“特色”档案的征集工作,馆藏不断增加新门类、新内涵。清代同治年间的望族家谱——《无锡寨门严氏宗谱》,是被岳飞誉为“严族至宝”的宋代严氏宗谱的续谱,已珍藏140多年。清代光绪年间的《金氏宗谱》距今近130年。目前这两份珍贵宗谱均入藏无锡市档案馆。太仓市档案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谱牒档案的征集宣传。历经2000多年、保存75代的《顾氏族谱》被征集进馆后,太仓市家谱档案征集工…  相似文献   

10.
欧美家谱档案利用工作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档案》2008,(2):46
李琨在2007年第12期《档案与建设》上撰文,分析了国外家谱档案利用工作的特点。(一)利用率比较高。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和北欧国家的档案馆中,家谱档案的利用者在利用总人数中均占50%以上,个别档案馆家谱档案利用者的比例甚至高达75%-80%。(二)内容相当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修(续)谱之风盛行,每一个姓氏、每个家族都在纷纷发掘老谱续修新谱。临朐县档案馆借助这个大好时机,主动出机,抓紧征集家谱进馆。先是向各修(续)谱委员会发出《家谱征集函》,  相似文献   

12.
《档案与建设》2004,(2):39-39
日前,一套(18册)清代同治年间的望族家谱——无锡寨门严氏族谱被无锡市档案馆征集进馆,该谱是被岳飞誉为“严族至室”的宋代严氏宗谱的续谱,已珍藏了140多年,对研究地方文史具有较高的价植。  相似文献   

13.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11,(1):F0002-F0002
《爱新觉罗宗谱》是清朝的皇家家谱,原称《玉牒》。清代《玉牒》始修于顺治十八年,嗣后每越十年续修一次。光绪33年,最后一次修《玉牒》。最后一次续修《爱新觉罗氏宗谱》是在1936年8月,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下了一道“圣旨”,要求续修宗谱。  相似文献   

14.
面向传统家谱档案中的先贤人物,主张通过历史人文解析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实现家族文化的挖掘与展示,转变传统家谱档案为立体的多维度资源。以浙江省仙居县高迁村的《吴氏西宅宗谱》作为研究素材,借助本体技术构建吴氏家谱本体,以求揭示当前传统家谱研究的数字化转向趋势,并提出了传统家谱档案可视化研究在"新乡贤建设"与"家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档案信息     
<正>丹东市档案局受赠《蔡氏家谱书》近日,丹东市档案局迎来一位远道而来的档案捐赠者。原籍丹东凤城、现居北京的离休老干部蔡群,不远千里,将自己编纂的《蔡氏家谱书》捐赠给市档案馆。《蔡氏家谱书》的编写历经十年。作者本着"孝悌为先"的初衷,亲临东北各省市县城走访,为避免谱书有所遗漏,更是远赴海  相似文献   

16.
从家谱发展史来看,宋代以后,除皇家玉牒与孔府家谱外,其他民间所修家谱性质逐渐从族人身份证明变为家族组织存在的表征,这种转向使得家谱档案属性随之出现了转变。以现存徽州家谱为例,这种转变在表达对象和表达思维上都有所展现。究其原因,则有两点,一是明以后徽州基层社会的变迁,二是宋以后中国谱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家谱发展的历史看,修谱起源于商周,发展于秦汉,极盛于魏晋、隋唐,转型于宋代,经过明代的完善,至清代、民国时期已成为一项全国普及的文化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更新,当代新修的家谱有继承、批判,也有创新,与旧家谱带有深刻的封建主义的印记相比,呈现出鲜明的社会主义时代特征。一、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代修谱更加提倡现代人伦思想,并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如《(德清长安)徐氏宗谱》的指导思想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学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三大要务  相似文献   

18.
简谈家谱档案及其收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谱,又名“族谱”、“宗谱”、“家乘”,是旧时记载一姓世系和重要人物及主要事迹的史籍资料。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代就已出现。古籍《禹本记》、《牒记》、《世本》等书中的“帝系”、“世系”、“氏姓”诸篇,均属利用记述帝王、诸侯与名人世系的家谱档案写成。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名著《史记》中以“本纪”述帝王,以“世家”述王侯,以“列传”记人物,其相当一部分材料取之于家谱档案。《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云:“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靠,盖取之谱牒旧闻”。东汉以后的许多豪门望族,凭借家谱记载炫耀门第,坐取公卿。  相似文献   

19.
世人瞩目、历时四年时间编纂的《中国家谱总目》将在2005年内最终定稿,随着这部书的编订完成,家谱将从此结束祠堂供桌、农家箱底的散落时期,以“军团”面貌步入公众视野。是谁唤醒了一度沉睡的家谱?当中国社会清晰地显示出以地缘取代血缘的发展趋势时,宗族的代表符号——家谱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家谱,从私藏走向公有《中国家谱总目》,这部旨在“集存世中国家谱之大成”的鸿篇巨制,目前已征集到家谱目录六万多份。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秋芳说,这与近年来民间修谱、捐谱行为日盛有着密切联系。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  相似文献   

20.
《兰台世界》2016,(Z1):76-77
<正>一、加强征集力度,丰富馆藏资源档案征集的意义非常重要,它不但是档案工作的一个起点,还具有利于珍贵资料的保存、教育后代的意义。家谱是一种重要的文献档案,大多散落于民间。新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萧山有越来越多的村热衷于修编家谱,一股修编家谱热潮悄然在萧山兴起。所谓盛世修谱,富裕起来的萧山人修谱热情很高。很多人在寻根修谱前,首先想到的是来档案馆查看相关档案。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一边提供服务,一边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