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视技术与电视艺术之间是相互共生的关系,电视技术是电视艺术的物质基础,丰富了电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增强了电视艺术的艺术表现力;电视艺术是电视技术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载体"。正确处理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的关系,对于促进电视媒体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电视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对于电视媒体行业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尤其是传统电视媒体,在面对着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就对我国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为我国传统电视媒体的未来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裴扬  张旭 《新闻传播》2013,(8):191-192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但是当前京剧艺术的发展日渐式微,这与京剧艺术本身的特质有关,同时也和京剧的传播方式关系密切。在京剧传播中,电视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它为京剧开辟了新的传播渠道,同时它也不可避免地给这个传统艺术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收视份额小、剧场转播缺乏感染力、京剧节目的娱乐性误区等等。鉴于此,就在电视这种传统大众传媒下传播中的种种问题,提出电视京剧传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对电视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传播对科学技术高度依赖,它的生存和发展与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变革休戚相关。因此,对电视传播的研究,可以从考察技术发展的角度入手,且必须建立在细致的技术分析和研究基础之上。数字技术在上个世纪末开始应用于电视媒体,即刻给电视传播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使电视传播得以迈向新的阶段。综合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看出,数字技术无疑是本世纪电视传播发展的一块奠基石。本文依照传统分类,将电视技术分为制作和传送两大部分,从技术分析的角度,论述电视媒介正在进行的数字技术的转化对电视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郑艺 《新闻爱好者》2011,(22):94-95
电视传播与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电视是信息时代的主流媒介,是推进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在电视媒介传播信息的所有符号系统中,语言是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基本载体,可以说,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是电视媒体承担的双重使命。反过来看,"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而由  相似文献   

6.
王媛 《今传媒》2016,(6):45-46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媒体的生存环境变得越发的严峻起来。传统的电视传播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今的时代,过去几十年总结的经验与已经成型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已经没有更多的利用价值[1]。如何将电视传播学置于当前新时代与新形式下,放眼国际与国内优秀电视发展前沿,增强电视传播的整体能力和质量,在大众传播领域继续发挥其先进性,是现阶段电视传播领域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晓波 《新闻界》2007,(3):83-84
关于电视传播中技术因素与艺术因素孰轻孰重的问题,电视界长期存在着论争。论争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主导派”,另一类是“技术主导派”。要正确地认识电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不能抬高一方,贬低另一方。现代艺术的潮流是技术与艺术的合一。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发展对电视这种传统媒体形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作为大众媒体,电视基于信息传达和艺术展示的直观性优势依然有着相对稳定的观众群。剪辑是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必要环节,尤其是在现代电视节目的制作中,一个节目是否精彩,其很大程度取决于后期剪辑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目前许多电视从业者已经将如何提升电视剪辑的技巧性和艺术性作为重点研究内容。本文从数字时代的电视剪辑技术发展情况出发,结合剪辑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策略进行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9.
为在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行业背景下获得更好的发展,电视媒体有必要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的优势发挥进行实践性的探索。文章结合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发展的实际现状,在分析电视媒体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对电视媒体发展的形势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并结合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对电视媒体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出相关的策略建议,以拓宽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发展的思路和方法,提升电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电视媒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方式。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具有内部性、能动性、运动性、互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发挥和提升受到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中外因包括:传媒环境、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国外媒体与国外受众,内因则包括媒体的公信力、媒体传者素质、媒体信息传播艺术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陈晓波 《新闻界》2007,(3):83-84
关于电视传播中技术因素与艺术因素孰轻孰重的问题,电视界长期存在着论争.论争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主导派",另一类是"技术主导派".要正确地认识电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不能抬高一方,贬低另一方.现代艺术的潮流是技术与艺术的合一.作者单位陈晓波,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编辑.  相似文献   

12.
在先进的网络技术的帮助下,电视的视频优势凸显得淋漓尽致,人们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获得视频的享受。但是,电视媒体紧紧抓住观众并能沟通、互动观众的最基本的东西是电视文化。电视文化格调的高低、内涵的深浅,决定着其本身的地位。电视文化的主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民众对媒介的选择性的逐渐增多,异军突起的互联网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三网融合时代已经到来.三网融合对电视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并使其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其中包括视频内容播出方式的变化、电视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传统电视媒体内容优势、受众收视习惯的改变等等.传统电视媒体面对这样一个大趋势的到来,该如何顺应需要,不断开创电视事业发展新局面,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推动电视传播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芹 《新闻采编》2009,(5):12-14
电视媒体是人类媒体发展链条中的重要阶段,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共和国走过一个甲子,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中国的电视事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媒体领域,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媒体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顺应时代要求,传统电视媒体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优势逐渐走向了媒体互融。而在媒体互融的背景下,电视节目应当如何顺应媒体环境实现发展和创新,这是每一个电视传媒工作者重点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媒体融合技术在电视节目策划中的应用展开一系列的分析和探讨,旨在实现电视节目策划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从微波到卫星互联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事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可以说现在已经到了如日中天的时候。然而,随着近些年来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电视业的人士感受到了愈来愈强烈的挑战、威胁和困惑: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会不会取代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兴起之际,电视向何处去?我认为,面临世纪之交的新形势,面临高科技的快速发展,电视工作者一  相似文献   

17.
韩珂 《新闻爱好者》2011,(24):93-94
舞蹈是一种在三度空间中主要用身体语言做"心智交流"的艺术,长期以来靠剧场演出作为主流传播手段,堪称典型的舞台艺术。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长足发展,舞蹈艺术与电视技术相嫁接后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电视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强调舞蹈艺术语言与电视镜头语言、舞蹈艺术法则与电视艺术法则、形体节奏与现代传播技术的深度契合、有机统一,是记录和传播舞蹈艺术的高效率手段,笔者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技术与艺术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电视媒体从诞生开始,关于技术与艺术双重属性的探讨就从未停止过。到底是技术为先,还是艺术占优势,二者的辩证关系又是如何,以及对电视媒体实际工作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这些一直是电视工作者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韩珂 《新闻爱好者》2011,(12):93-94
舞蹈是一种在三度空间中主要用身体语言做“心智交流”的艺术,长期以来靠剧场演出作为主流传播手段,堪称典型的舞台艺术。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长足发展,舞蹈艺术与电视技术相嫁接后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电视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强调舞蹈艺术语言与电视镜头语言、舞蹈艺术法则与电视艺术法则、形体节奏与现代传播技术的深度契合、有机统一,是记录和传播舞蹈艺术的高效率手段.笔者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电视媒体技术在生活与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同时对实时信息的传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作为一种载体,在新闻传播中运用电视媒体技术有助于新闻影响力的提升和传播,博得大众的视野,提升关注度。另一方面,它具有获得信息灵敏,传播信息迅速的特点,并且最大限度降低了时空的限制,可以最大程度规避缺点,发挥优点。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对这种技术应该持有高度的重视。但与此同时,新时期,计算机技术普遍应用,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在网上进行信息的浏览和获取,电视媒体技术也因此暴露了一些问题,逐渐落后于传播媒体的主流,怎样才能提升电视媒体的传播能力,尽可能开发电视媒体的传播技术,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