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清涛 《兰台世界》2013,(30):155-156
《三国史记》是高丽大臣金富轼1446年编纂完成的一部官修正史,其中包括本纪、年表、志和列传。列传是《三国史记》中最富文学性的,其中对花郎的描写占了很大一部分,使花郎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艺 《出版科学》2000,(1):39-39
在日常编辑工作中,我接触了大量的古籍类书稿,经常发现引用古籍篇目不够规范。以《史记》为例:一是分类名称不规范。《史记》的分类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几类,而我们经常会看到《史记·李将军传》、《史记·孝武纪》类的提法。这是由于没有分清《史记》文本分类的原因,正确的提法应是:《史记·李将军列传》、《史记·孝武本纪》。二是以个体传主代整体类别。这一错误经常出现在引用“列传”的篇目中,某些列传篇目的传主是分类别的,如循吏、酷吏,滑稽、游侠等,不可以其中某一个传主作  相似文献   

3.
《春秋》记事始于鲁隐公元年。《史记》本纪以《五帝本纪》为首、世家以《吴太伯世家》为首、列传以《伯夷列传》为首。《春秋》篇首和《史记》的三种体例,都以“让国”之事发端,表达了一种以礼让精神为内涵的道德史观。  相似文献   

4.
《春秋》记事始于鲁隐公元年。《史记》本纪以《五帝本纪》为首、世家以《吴太伯世家》为首、列传以《伯夷列传》为首。《春秋》篇首和《史记》的三种体例,都以让国之事发端,表达了一种以礼让精神为内涵的道德史观。  相似文献   

5.
窦葳 《兰台世界》2012,(36):22-23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记载包罗万象且融会贯通,为历来史家所推崇。现就前人研究基础上,将《史记.田儋列传》与本书其他相关章节及《汉书》相关记载进行对比校正,找出记载有误、缺漏之处并加以分析,得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6.
以吏为师是李斯的发明,经秦始皇认可,便成了秦朝的国家政策。事见《史记·李斯列传》和《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为文化学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出现了文化繁荣的鼎盛局面。在这一时期,《史记》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流传更加广泛,研究《史记》的著作大量涌现,是自汉以来《史记》流传、研究的第一次高潮,也是写本最纷繁的时期。但当时的写本今多亡佚,仅有九卷传世:三卷原藏敦煌莫高窟,即《史记集解燕召公世家》残卷、《史记集解管蔡世家》残卷、《史记集解伯夷列传》残卷。此三卷皆被法国人伯希和盗去,现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另外六卷唐写本,皆藏于日本,即: 1.《史记集解夏本…  相似文献   

8.
石磊 《档案与史学》2011,(10):14-18
在民国历史上,陈其美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辛亥革命胜利以前,他的身份是同盟会会员、青帮大哥和反清战将;民国建立后,他贵为一方大员,却毅然投入反袁斗争.对于陈其美的一生,他墓前蔡元培的题词将其概括为:轶事足证,可补游侠货殖两传;前贤不让,询是鲁连子房一流.游侠货殖指的是《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和《货殖列传》,鲁连  相似文献   

9.
读传记,由于传主的人品、行状的不同,那感受是不会一样的.一部《史记》“太史公三百篇”,“列传”七十篇占了一半多,“本纪”.“世家”中也不乏公认的传记,但读“游侠列传”和“酷吏列传”,或扼腕或发指,那观感定会迥然不同.我读  相似文献   

10.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说早已耳熟能详,《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列举弟子有77人,且说: "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看来,即使汉代司马迁所能称述的孔子弟子及贤人的数目也是个大概数目.……  相似文献   

11.
[负荆请罪]战国时……请他责罚(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06) 建议改为:[负荆请罪]战国时……请他责罚.(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江按:《现汉》体例如此,可不改. [合数](名)在大于1的整数中,除了1和这个数本身,还能被其他正整数整除的数,如4、6、9、15、21.(522) [自然数](名)零和大于零的整数,即0、1、2、3、4、5…….(1727)  相似文献   

12.
齐金江  孔磊华  李岩 《山东档案》2008,(6):67-68,70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说早已耳熟能详,《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列举弟子有77人,且说: “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看来,即使汉代司马迁所能称述的孔子弟子及贤人的数目也是个大概数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一书节取《史记》中《老子韩非列传》著为第一篇,并且在编辑说明中明确肯定:“《史记》上记载老子曾为周守藏室史。所谓藏室,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藏室史则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是古代藏书见于文献的最早纪录。”  相似文献   

14.
李息是汉武帝前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传记附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后,仅有北击匈奴的简单介绍。本文遍考《史记》《汉书》,以及荀悦《汉纪》、司马光《资治通鉴》等文献中的相关记载,梳理了李息的大致人生轨迹。重点考辨李息第二次北击匈奴的时间、卷入张汤事件的始末以及所担任的大行令之职。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中,鬼谷子是最富有神密色彩的人物,有关他的传说始见于魏晋南北朝以后。有一种看法认为他是一个真实的人物,是一位研习谈说之术的隐名埋姓的学者。论据包括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鬼谷先生。’《张  相似文献   

16.
一、“百姓列传”概貌。“百姓列传”栏目是由《保定晚报》总编辑提议,参加编前会的成员七嘴八舌议定,于1998年9月由业务骨干先行示范创办的。当时的考虑是:保定是历史文化名城,有比较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区域综合性市民生活报,应该努力反映长期得到文化积淀陶冶的保定市民的生活,可以借鉴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中的“列传”体例,为小人物立传,让平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的《史记》记录了范蠡在治国和经商中的重要思想,留下许多很有价值的经商理论。文章就《史记·货殖列传》中范蠡商业经营理论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进一步深入分析论述了范蠡的商业经营观及其产生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出版(公元前221年——公元581年)第四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著作(二)史学、地理学两汉时期,史学取得了重要成就。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两部名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原名《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大约东汉以后才有《史记》之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大部分,记  相似文献   

19.
高句丽王系传承是高句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和"年表",高句丽政权共有28位王。十二家正史《高句丽传》以及好太王碑记载了其中20位。《魏书·高句丽传》中有12位,是正史文献记载高句丽王数目较多的文献之一,但综合上述史料,发现其中正误并存,需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给新闻注入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事实上看《三国》掉眼泪的人不会很多,但一些言情小说或善于煽情的肥皂剧,要赚取读者、观众的眼泪却轻而易举。人,毕竟是有丰富情感的。看报纸上的新闻会不会掉眼泪?记者能不能让读者落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