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儿童文学需要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是形成人类审美态度的由来。游戏不仅是幽默美学的深层根基,也是怪诞美学的深层基础。游戏精神在儿童文学中更多地体现自由性和幻想性。文章探讨了游戏精神的内在实质并提出了目前中国儿童文学更应注重文本性和娱乐性。  相似文献   

2.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精神之一,其内涵可归纳为三大原则:快乐原则、幻想原则、自由原则。游戏精神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命题,它在作品中也有具体的表现形态,尤其是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集中表现在滑稽奇特的外貌、夸张放纵的行为、快乐荒诞的语言、活泼生动的心理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基本精神。儿童是在游戏中长大的,喜欢游戏是儿童永恒的天性,也是儿童原始状态心理的直接显现。游戏在儿童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儿童文学要想迎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得到广大儿童读者的认可,就应该把“游戏精神”放到儿童文学的重要地位上来。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中游戏的存在与设置铸就一扇在现实与想象间自由穿行的门径,是我们认识童年生命本质、探访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的可靠介质。笔者按照游戏在儿童文学中的表现形态和特点,分别从有形和无形的游戏之门进入,可考察游戏与儿童文学间的密切联系、互动效应以及背后深蕴的意味对接。  相似文献   

5.
游戏对人类尤其对儿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集中表现在满足儿童那种要成为独立个体的愿望,发展儿童的创造激情。因此,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衡量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价值的重要指标。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看,游戏精神几经沉浮,人们对它的态度也是毁誉不一,但游戏精神仍以其强劲的生命力而顽强存在,表现出它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不可或缺性。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经典的品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作为儿童文学神韵之所在的快乐的游戏精神与温暖的童年诗意,和作为儿童文学神韵外化手段的想象和幽默。以儿童文学经典的品质作为参照,当下中国儿童文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想象的缺乏、幽默的僵化、童年诗意的误读以及游戏精神的缺失等方面,唯有树立创作与阅读的经典意识才能使我们的儿童文学迎来飞跃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精神之一,它对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应保持孩子式的游戏性心理,少一些道学气的说教,而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具体的心理依据有文化原型的积淀、童年经验、创作思维等。在大力张扬游戏精神的过程中也要避免纯粹“快乐主义”的倾向,同时要特别注意游戏精神和教育主义的关系.应打破那种认为二者绝对对抗的认识,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两方面来手求二者的协调发展,推动儿童文学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并获得广阔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8.
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新媒介已经成为文学变革的重要力量,而新媒介对儿童文学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儿童文学作品在内容、结构和语言等方面都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媒介传播平台的拓展,儿童文学的传播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种立体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新媒介已经成为文学变革的重要力量,而新媒介对儿童文学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儿童文学作品在内容、结构和语言等方面都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媒介传播平台的拓展,儿童文学的传播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种立体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内蒙古儿童文学的现代性、民族性和儿童性三元发展模式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英雄崇拜、崇尚自然、践行开放等草原文化精神与儿童文学现代性追求的碰撞与融合。草原文化作为内蒙古地区主体的文化形态在内蒙古儿童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完好的呈现,草原文化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内蒙古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精神走向。  相似文献   

11.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精神之一,它在儿童文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久以来,游戏精神经常被人们所忽略,并时时被人所误读,所以廓清游戏精神的理论内涵势在必行。综合周作人、班马等人关于游戏精神理论的论述,可将游戏精神的内涵归纳为三点:快乐原则、幻想原则、自由原则。这三大原则相辅相成,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给儿童文学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并为儿童撑起一片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  相似文献   

12.
游戏精神: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天性喜爱游戏,游戏精神与儿童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游戏精神作为儿童文学的一项重要审美内容,是形成儿童审美态度的一个重要来源。快乐欢愉、自由恣意、趣味幻想是游戏精神的突出表现,它们相互融合,尽展着儿童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探讨游戏精神的审美特征,对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趣味与审美情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精神之一,它对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这一点可以从儿童的思雏和心理特征得到证实。所以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应保持孩子式的游戏性心理,少一些道学气的说教。在大力张扬游戏精神的过程中也要避免纯粹“快乐主义”的倾向,同时要特别注意游戏精神和教育主义的关系,应打破那种认为二者绝对对抗的认识,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两方面来寻求二者的协调发展,推动儿童文学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幼儿不断发展的认知能力和不断喷涌的想象力是能量无限的游戏"永动机",是趣味和快乐得以产生的心理源泉。具体到儿童文学阅读接受,幼儿文学可谓幼儿的一种想象游戏。其内在精神旨趣和价值趋向,就是建立在表层"快乐体验"基础上的游戏精神。在幼儿文学中,游戏精神往往具有两种形态:"无意思之意思"和"有意思之意思"。游戏精神在幼儿文学审美范畴里的表达,核心是文学性和教育性的多元融合,其游戏意味是复合、多元的。  相似文献   

15.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要素之一,它在儿童文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综合来看,游戏精神的内涵可归纳为三点:快乐原则、幻想原则、自由原则。这三大原则在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创作中表现非常明显,并且在三者的相辅相成中,建构了一个个极具艺术感染力和审美吸引力的儿童文学世界,为儿童撑起一片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  相似文献   

16.
消费时代为儿童文学的创作与接受提供了崭新的文化语境。这种语境既为儿童文学的持续伸展提供了相应的创新空间.同时也向儿童文学惯有的价值诉求提出了严峻挑战。准确判断并重新确认儿童文学的现代文化身份.进而探讨其既成和应有的叙事路向.已经成为严肃而紧迫的学术课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呼唤并珍视儿童文学的人文关怀、诗性品格、游戏精神以及与科学理性相反相成的幻想冲动。面对消费时代商业化、电子化、多元化的叙事路向,继续秉持健康的人文情怀.尊重率真的儿童意识和游戏精神,追求表达方式和叙事路径的多样化实现.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治浩 《红领巾》2005,(5):109-111
在这个五彩斑斓的多媒体时代,网络化在对传统儿童文学的阅读和创作形成强大冲击的同时,也有助于儿童文学创作群体构成的丰富和创作原动力的充分释放,少儿文学的游戏精神、娱乐精神会随之强化,文学价值观的表达也更接近少年儿童的本体世界.伴随着立体化、工业化的运作方式,儿童文学逐渐成为一种全方位覆盖的跨媒体的文化产业.而儿童性、文学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结合,又展现出文学创作多元化的倾向,体现着儿童文学作家新世纪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新媒介时代文学的载体与传播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表达形态,儿童文学消费与接受也随之出现新的特征。以英雄形象为例,新中国成立后,儿童文学在此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种种缺陷。当下英雄形象至少要具备真实性、时代性、趣味性与多样性,才能让儿童乐于消费与接受。我们可以塑造这样的英雄形象: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历史上真实的英雄、为国争光的运动员、科学家、见义勇为者、平民英雄和影视明星等。英雄形象的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儿童游戏与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文学作品要拨动孩子们的心弦 ,使他们看了能产生一种愉悦的亲切感 ,游戏精神就应该成为儿童文学最永恒的精神、最重要的美学个性和品格  相似文献   

20.
以儿童为隐含读者的儿童文学,是否应该具有多义性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从文学作品的接受特点、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以及因为"童年"一词不断被建构出新的含义来看,同样的作品也被时代不停地赋予新的内涵。所以,儿童文学作品的多义性不仅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发现作品的多重含义也是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