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向将会是怎样呢?研究并明确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各个新闻单位顺应我国新闻改革的趋势,提高新闻评论的质量,增强新闻评论的效能,以适应党和人民的需要。一是小型化近几年来,新闻评论开始呈现一个明显的发展态势,那就是小型化的趋向. 从去年六月在哈尔滨举行的一九八三年全国好新闻好评论评选活动来看,全国各地推荐参加评选的好评论总计69篇。据不完全统计,800字以下的约43篇,占百分之六十二;800字以上的约26篇,占百分之三十八.其中最短的一篇社论是《福建日报》的《好人“怕”坏人的原因何在?》,只有290字。  相似文献   

2.
学习了人民日报今年一月份以来发表的一些短社论,得益很多。这些短社论,文字大都在千字左右,每篇谈一个问题,发挥一个思想,批驳一个错误观点,叫人一口气就能读完,读后印象较深。读了这些评论,首先打破了自己头脑里的“社论短不了”的思想。为什么短不了?怕短了讲不透。现在看来,要把一个问题讲透,并不一定要用很多的文字,而在于对分析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3.
打开《市场》报,从今年年初起,一篇篇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短社论扑面而来。这些语言朴实、生动活泼,既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的短社论,引人阅读,给人启迪。这些社论,长则七八百字,短则三四百字,都是配合一条或几条新闻而发的。它们一改过去新闻评论中常见的八股腔,突破了社论写作的老框框,活跃了报纸的版面,改变了报纸的面貌。综观《市场》报的这些社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就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发  相似文献   

4.
以4月1日头版头条评论员文章《肃清“左”的流毒和纠正软弱涣散状态》打头,到4月底,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二十二篇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平均每篇八百多字,除几篇千字以上外,一般只有五六百、六七百字。4月1日那篇就是七百来字。人民日报头版评论这么明显地一短,使人们看到了报纸评论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应该加强。但有个问题令人担心,即讨论来讨论去,言论的写作和作用可能会有所加强,而文章也有可能跟着越写越长。眼下,说是短评,也得七八百字;上评论员的,一千五六百字也打不住,更不要说编辑部文章和社论了。现实如此,如果强调加强不得法,文章完全有可能还会拉长。言论能不能写短?能。在1982年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的福建日报社论——《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全文不到200字,能说不短吗? 那末,目前绝大多数言论又为什么写不短呢?原因很多,少说也有三条: 第一,还是文风问题。报纸为什么要发表言论,就是有重要问题需要阐明。重要么,就拉开架势。于  相似文献   

6.
杨彬 《新闻记者》2003,(11):17-18
所谓社论版,是欧美一些大报专为刊发社论而开辟的版面。这些版面专门用来刊登社论及其他新闻评论,不作他用。在我国报刊发展史上,至今尚未出现欧美报纸开设的那种典型的社论版。但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我国报业以及新闻评论实践的发展,社论版有望在我国报纸上出现。社论版最早出现于美国。与我国传统报刊一般一天只刊发一篇社论不同,欧美的一些报纸每天都刊发三四篇甚至四五篇社论。大报的社论每篇约500字,小报的每篇300字左右。遇有重大新闻事件,无论是大报还是小报,大都会集中发表一两篇较长的社论,再辅以两三篇较短的社论文章。这样多的社论…  相似文献   

7.
短文     
最短的社论 1966年4月,美国《星晚报》刊登一篇评论约翰逊竞选总统失败的社论《约翰认输》,全篇只有一个字:“妙!”最短的捷报古罗马凯撒大帝率领大军一举平定意大利、取胜埃及和夺取小亚细亚后,拟了一份只有“来!观!胜!”3个字的捷报。最短的影评美国影片《戴斯蒙医生的13个牺牲品》在奥地利上映后,《快报》刊登了一位评论家的影评,只有一句话——“我是第14个。“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8.
言论是报纸的灵魂。小报要小办,小报的言论也要小办。江苏无锡日报除了抓社论、评论外,着重抓了三个不同类型的言论小专栏:一是《梁溪论坛》,及时反映中央的新精神、新观点,新措施,对党内和社会上的错误思想倾向进行评论。二是《世风小议》,广泛触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一事一议。三是《灯下随笔》,配合当天重要新闻,画龙点睛。小言论首先要短。我们规定《梁溪论坛》700字上下,《世风小议》一二百字;《灯下随笔》不超过300字。这样层层把关,逼着大家花力气去短中求深,短中求新。怎样短中求深?我们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把一个大题目化成多个小题目,就象蚂蚁啃骨头一样,选择不同角度,咬住不放,连  相似文献   

9.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应该加强。但有个问题令人担心,即讨论来讨论去,言论的写作和作用可能会有所加强,而文章也有可能跟着越写越长。眼下,说是短评,也得七八百字;上评论员的,一千五六百字也打不住,更不要说编辑部文章和社论了。现实如此,如果强调加强不得法,文章完全有可能还会拉长。言论能不能写短?能。在1982年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的福建日报社论——《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全文不到200字,能说不短吗?  相似文献   

10.
报纸时间性强,篇幅有限,天天与广大读者见面,要求很快地反映现实生活,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因而,不仅新闻要短,社论也要写得短些,精粹些。社论短,可节省报纸的篇幅;短,可节省读者的时间;短,就要求作者说最要紧的话,可以避免有些重要的、新鲜的、精彩的思想观点被淹没在人所共知的道理之中。今年1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坚决制止损害全局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一年更比一年好,定叫今年胜去年》,如同新闻园地里一朵迎春的奇葩,清新悦目,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这篇元旦社论不仅内容好,而且篇幅短,全文只有一千来字,是前所罕见的.很显然,这是《人民日报》同志为实行报纸改革,改进社论写作所作的努力,也是他们在新年岁首向读者所表示的一种态度,为全国新闻工作者带了一个好头.下面,让我们试就学习这篇社论的文风,简要的语言,探究一下它何以写得这样短,这样精粹.  相似文献   

12.
《解放军报》于1991年初改版,狠刹长风,硬性规定一、二版要闻不得超过800字,社论、评论员文章不超过1500字,通讯不超过2000字。自此之后,文章短下来了,成绩是明显的。可就是有些写典型单位和个人的通讯每每短不下来。为什么短不下来?原因之一是认为短了就不成其为典型,典型就必须长,短了典型形像就立不起来。这个观点不正确。一部二十四史,主要篇幅是人物列传。这些列传,  相似文献   

13.
二月二十二日的解放军报,在第一版登了一篇社论,题为《怎样突出政治》。看其题,真是一个大问题。如果让一些喜爱长风的同志写,洋洋洒洒、滔滔不绝,沒有三千、四千、甚至五千八千字是写不下来的。可是,解放军报这篇社论,全文总共只有六百五十六个字,可谓短矣! 在这样短的篇幅里,阐述这样大一个问题,是不是说理不透呢?否。请看全文的內容:既说明了为什么要突出政治,又说明了怎样突出政治,其中还包括部队突出政治的內容和方法。再看看仅有一百五十九个字的第二段,其中有毛主席对突出政治的论述,林彪同志对突出政治的论述,有政治工作和其它工作的关系,还有我军突出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而且说得简要明确,一看就懂,容易领会。既短小,又精粹。  相似文献   

14.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活动是从1994年10月开始的。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表彰先进,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促进新闻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百佳”将每两年评选一次。据统计,本届获得“百佳”荣誉的人员中,中央新闻单位占百分之三十,地方新闻单位占百分之七十;报纸、通讯社占百分之六十六,广播、电视占百分之三十四;40岁以下的中青年占百分之三十三;有高级、副高级新闻职称的占百分之五十七。少数民族、女性、基层新闻单位等都有一定的名额。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15.
所谓评论,就是要对某个事件或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对某个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这就要求写评论不仅要摆事实,更要讲透道理。讲透,是指要有一定深度,围绕着论题,紧紧抓住问题的实质和要害,像剥大葱一样,层层深入地分析论证。只有增强说理的透彻性,才能增强新闻评论的战斗性。 有人说,大块头的评论如报刊社论、编辑部文章,容易把道理讲透,而小言论不好讲出多深刻的道理,这话是没有根据的。人民日报的言论专栏“今日谈”,发表的言论长则四五百字,短则二三百字,可谓微型言论,但都能做到以事论理…  相似文献   

16.
2002年9月16口,渭南日报在一版头条刊发社论:《务虚会的主题》。 《社论》全文,仅193字(不含标点)。 在文山会海泛滥成灾的今天,这篇193字的社论,像一阵清新的晨风,一股清纯的溪水,令人耳目一新,鼓掌叫好! 这篇精炼的《社论》,首先点明“加快渭南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为什么要短新闻媒体必须强调多写多发短新闻,这一宗旨永远不会改变。什么叫短新闻?短新闻是报刊上的一个品种,而不是一种体裁。它主要是一个量的概念:字数少,篇幅短。一般短消息应把字数限制在500字以内,短通讯和短评论在800字以内,最长不超过1000字。新闻为什么要短?一是新闻规律决定新闻要短。新闻就是告知信息。当今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大多数人不喜欢看第一版?一、第一版上国内外的新闻,占了不少版面,而这些新闻差不多都在人民日报上看过了。二、一版上长的报道多,往往缺少说服力和吸引力,标题一般化,一看大标题就不想看了。有些东西不是大家所关心的,有些经验介绍又笼统。三、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大多没有针对本市工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是泛泛地  相似文献   

19.
福建日报的社论,全文不到一百七十字。阐述如此重大问题,篇幅竟这样短小,能说清楚吗?读了之后,一定会作出肯定的回答:能! 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这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而且早已议论纷纷的事情。在中央提出一定要严肃处理经济上重大犯罪案件的今天,这篇社论以此为题,正是抓到了点子  相似文献   

20.
1956年是提出“双百”方针的一年,是人们的思想相当活跃的一年,是人民日报改版的一年,也是新闻评论佳作迭出的一年。那时候,在我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左”的东西还没有象后来那样普遍,那样严重,那样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健康的,但是“左”的东西已露端倪,在某些方面也已经相当明显了。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提网挈领地论述了这个问题。此后,人民日报又从不同角度就防“左”、反“左”的问题发表了多篇社论。其中,9月1日的社论《不要蛮干》很有特色,很有影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社论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当时,全国各族人民正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各地、各行业不断传来胜利的捷报。但是,在生产和建设中,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存在不讲科学、只知蛮干的工作作风,不按技术操作规程办事,以致发生了不少本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