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保障。人类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是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的探索和研究才获得的。 早在1648年,荷兰科学家范·赫尔蒙特( Van Helmont)就进行了陶盆栽柳树的实验,以寻找营养植物的物质。他在一个大花盆中放入90千克干燥的土壤,栽上一株重2.5千克的柳树幼苗。用雨水或蒸馏水浇灌,并用一个穿孔的铁板盖在花盆上,只允许气体和水进入而尽量减少别的物质进入。5年后将树移出称重,增加了75千克,而将土壤干燥发现仅损失了60克。因此他认为柳树重量增加只是由水引起的,他没有考虑到空气中气体的影响。 1771年,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发现,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  相似文献   

2.
送游客     
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一批游客来到太阳湖边。太阳湖中有一个美丽的小岛,游客们要去岛上游玩。丁叔叔准备用小船把这批游客安全地送到岛上去。丁叔叔问带队的导游“:你们一共有几个人?”“6人。”丁叔叔又问“:你们的体重各是多少?”“我们的体重分别是:1号:52千克;2号:48千克;3号:49千克;4号:51千克;5号:55千克;6号:60千克。”带队的导游回答。“能不能让我们一起上船呢?”导游问。丁叔叔说“:不可能!我的小船只能载重220千克,本人体重62千克,我只能把你们一批一批送到岛上去。”“那能不能把我们分两批送到岛上去呢?”“能!”丁叔叔很有把…  相似文献   

3.
1.一亩树林一年可产木材4立方米;2.一亩树林一昼夜能分泌2千克杀菌素;3.一亩树林每一昼夜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呼出49千克氧气,足够65人呼吸之用;4.一亩树林一年可吸附灰尘22吨至60吨;5.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8千克;6.一亩有林地比一亩无林地多蓄水20吨;7.一亩防风林可保护100亩农田免受风灾,并能使每亩农田增产粮食10千克到20千克;8.一亩树林一昼夜能蒸发水分1至2吨,吸热3000万卡,能有效地调节温度和湿度;9.一亩树林的隔音作用强,人在中心几乎听不到林边汽车的声音。(四川新津县钟应平摘自《安徽老年报》)一亩树林的作用@黄…  相似文献   

4.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妈妈到乡下奶奶家去,正好看见一个小贩挑着一袋黄豆,并一路吆喝着:"大米换黄豆了,4千克换1千克!"奶奶听见吆喝,忙端着一盆大米来换黄豆。小贩连盆带米往秤上一放,刚好是8千克,又用盆连黄豆称出2千克给奶奶。奶奶  相似文献   

5.
谁亏了     
某商店有一台不准确的天平(其臂不等长),及1千克砝码.某顾客要买2千克糖果,售货员将1千克砝码置于左盘,置糖果于右盘,使之平衡后给顾客,然后又将1千克砝码置于右盘,另置糖果于左盘,使之平衡后再给顾客,这样称给顾客2千克.店家和顾客谁吃亏了?  相似文献   

6.
百科大拼盘     
圆石会自变体重 在我国贵州省惠水县有一块椭圆形的石头,它可以自行增减重量2千克左右。圆石的主人说,这块石头最初只有22.5千克重;1989年春节时,主人的朋友来观赏此"宝石",这时圆石的重量已变成了25千克。有关研究人员在一次测定中,共记录了当天11时13分、1l时43分、12时28分这3个时刻圆石的重量,它们分别为21.8千克、22.8千克、23.8千克。在短短的75分钟内,圆石的重量竟增加了2千克。这种重量变化是否对应了重力场的某种变化呢?  相似文献   

7.
<正> 某食品店只有一台不等臂的天平和一只1千克的砝码,一顾客欲买2千克糖果.售货员先将砝码置左盘,糖果置右盘,平衡后,将此次称得的糖果给顾客;再将砝码置右盘,糖果置左盘,平衡后,又将第  相似文献   

8.
1.秤坏了谁吃亏 例1 某商店有一不准确的天平(其臂不等长)及1千克砝码.某顾客要购2千克糖果,售货员将1千克砝码放于左盘,将糖果放于右盘使之平衡后给顾客,然后又将1千克砝码放于右盘,再将糖果放于左盘,平衡后再给顾客,这样称给顾客2千克糖果,店家与顾客谁吃了亏?  相似文献   

9.
量与计量     
一、填空题1.3小时20分=()小时;85分=()小时;3吨5千克=()吨;8千克30克=()克;1.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65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7.05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5升=()升()毫升;8.6千米=()千米()米;3千米20米=()米;450米=()千米。2.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这一年全年有()天,到今天10月16日是()周年。3.我是()年出生的,这一年全年有()天。4.小强上午8时到校,11时半放学离校;下午2时半到校,5时10分放学离校。小强一天在校的时间是()小时()分。5.李老师每天坚持上网,昨天晚上从7时40分上网,到11时10分下网。请你算一算…  相似文献   

10.
第一课时(教材第18页例1、19页例2) 一、引入练习 用字母表示以下各题中的数量关系: (1)学校买来a本文艺书和b本科技书,两种书一共买了多少本?(2)学校买来c本文艺书和科技书,其中文艺书a本,科技书多少本?(3)商店原有a千克水果糖,又运来b千克,商店现有多少千克糖?商店原有a千克水果糖,又运来b千克,卖出x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都在预言,2010年将走红的一句流行语是:“今天,你低碳了吗?” “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7278千克的二氧化碳,你需要植三棵树来抵消;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778.5千克二氧化碳,你需要植一棵树来抵消;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需要植三棵树来抵消……”  相似文献   

12.
“分油问题”是流传较广的智力题之一,典型的题目是: 有一个8千克的油罐装满了油,另有两个空瓶,一个可装5千克,一个可装3千克.现在只用这三个瓶倒来倒去,把油平分成两个4千克.该如何倒? 除代数法外通常是用逐步探索的方法去试,这样既费时又费力,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下面我们就用逐步探索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倒油方案:  相似文献   

13.
头一天,小羊巧解了“汽水问题”,狼气得寝食不安,苦思冥想了一晚,想好了一道难题,打算把小羊难倒。第二天,小羊按时来到比赛现场,黑熊和狼也早已等在那里,前来观看的比昨天还多!比赛的钟声刚响,黑熊就将赛题公布出来:森林粮油店运进几桶茶油,店里不用秤称,而是用一个能盛3千克油的瓶子和一个能盛5千克油的瓶子来卖油,梅花鹿大婶要买4千克茶油,你怎么量给她?看了题目,观众席里议论纷纷:“卖油不用秤称,这不是明摆着整人吗?”“3千克的瓶少1千克,5千克的瓶又多1千克……”小羊认真地看了两遍题目,沉思片刻后,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有了!”观众…  相似文献   

14.
借助线段图 ,可使抽象思维变为形象思维 ,既可思考问题一个方面 ,又可思考问题的其它方面。例 水果批发部原来运进一批水果 ,已经卖出了全部水果的 47,后又运进了 680 0千克。这时批发部的水果正好是原来运进水果的 56。原来运进的这批水果重多少千克 ?根据题意 ,画出如下线段图 :          47           680 0千克      56     分析线段图 ,寻找对应分率 :1 从右往左看 :680 0千克对应的分率是 :47与 ( 1 -56)的差 ,解答式是 :680 0÷ [47-( 1 -56) ]=1 680 0 (千克 )。2 从左往右看 :680 0千克所对应的分…  相似文献   

15.
又是一年春天,柳树又换了衣服,嫩嫩的芽又冒出头.人们也欢快了,偶尔走过一个人,嘴里哼着<杨柳青>的小调;我的心也紧跟着激动起来.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更好地明晰“克”与“千克”的概念,并建立克与千克之间的联系,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过程。一、利用体感经验建立千克的表象1.猜测与联结,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出示1个苹果(100克)、1瓶矿泉水(500克)、1袋洗衣粉(1千克),让学生猜测哪件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拿出弹簧秤称一称,找到质量为1千克的物品——洗衣粉,并引导学生思考几个苹果是1千克,几瓶水是1千克,初步体会几份物品的质量总和为1千克。  相似文献   

17.
据云南省《曲靖报》1998年5月22日第二版《神州荟萃》栏目中报道:云南省弥勒县农民陈宝坤,在自己办的蜂产品加工厂的三楼屋面覆土种植水稻,头年收获水稻900千克,去年又收获水稻1500千克,造地面积约为0.13公顷。按陈宝坤两年共收获水稻2400千克...  相似文献   

18.
原文一车煤的重量岳勇这次小测试,我给孩子们出了一道图文选择题。方框内画着一个车夫拉着一板车蜂窝煤沿街叫卖。问题是:一车煤大约有多重?选择答案有三个:A.100千克;B.10千克;C.1千克。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单位1不同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则更难掌握。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假设法解决这类问题,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例题:有两筐苹果,每筐重30千克,分给两个班,已知甲班分得的与乙班分得的一共13千克,求两班各分得苹果多少千克?本题单位1不同,又没有相等的条件,用假设法解学生较易接受,假设甲班和乙班都拿出本班苹果的手,是30×2×=10(千克),比13千克少3千克,为什么呢?因为把乙班的假设成了,这样就少了3千克,3千克的对应量是();如果…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时机,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能使其在对比中建立清晰、深刻的数学概念,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纵横比较形成认知结构 首先我让学生根据梨子3千克,苹果12千克,编出两道求倍数关系的应用题。(1)梨子3千克,苹果12千克,苹果是梨子的几倍?(2)梨子3千克,苹果12千克,梨子是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