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与家教》2006,(11):51
前一阵回老家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立刻就对这位黑黑瘦瘦的农民充满了敬意,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和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让孩子教你?”我更来了兴趣。他说“:是呀,我小的时候家里穷得供不起我读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我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我又不甘心。想来想去,我想了一个好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他们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我跟一位设计师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说当他的孩子跌倒了,他会说:“自己爬起来,不要哭!”“自己爬起来很好,可是,跌倒了,会痛!可以哭!”我这样回答他。我的朋友笑了,大概也体会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有些“违反人性”。连忙改口说:“好吧!我会跟我女儿说可以哭;我儿子是  相似文献   

3.
儿子才8岁,8岁的孩子有没有“面子”?我发现有。儿子的同学敲门邀他出去踢球玩,他妈妈怕天热、太阳晒,就代为回答道:“我们家右右正在读书,你们去玩吧。”同学走了之后,本来在书房打电脑游戏如痴如醉的儿子关了电脑,一人走进房间,关起门不出来。半个多小时后,我们推门进去,他还躺在床上生闷气不理睬我们。感到内疚的妻子忙向他道歉,说不知道他那么喜欢踢足球。儿子的回答出乎我们意料,他说:“我不喜欢踢球,也不想出门,我只是不喜欢你们不让我说话,让我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  相似文献   

4.
他叫毛凌志,“文革”时高中毕业,不懂拼音,可是为了儿子的启蒙教育,他重新拜师学拼音;身为电视台领导,可是为了照顾儿子学习,他极少参与应酬;为了了解儿子的学习情况,孩子的每一份试卷他都要仔细地看一遍,而且每一份试卷上都留有他的“批示”……在他的倾心教育下,两个儿子先后考取了北大研究生。  相似文献   

5.
我儿子今年未满9周岁,有好多次我发现他在睡前或醒来时趴在床上蠕动,有时还喘着粗气,当他发现你注意到他的时候就会很不好意思。有时白天他还会躲到别的房间去趴在床上,当你无意中走进房间时,他就会做一些反常的动作,像是在掩饰着什么,表情很尴尬。我看了好多书,都是大概介绍说这是一种青春期的生理反应。我感觉他的这种行为和介绍所说的手淫很相似,而且已经形成习惯,大多数文章都是粗略的介绍了这种行为的产生原因和行为过度的后果,而对怎么样去预防和正确地辅导没有详细的说明。我的孩子还未满9周岁,他的年龄和书上所说的青春期的孩子年龄还有一定差距——他还太小,这让我非常担心。还不敢直接和孩子去说这样做的害处,怕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我该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走上身心健康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不仅没有城市孩子优越的生活环境,甚至每每到了交学费的日子,家里人总要向学校申请缓交或减免。等我自己当了爸爸,有了可爱的儿子遥遥,我默默告诉自己:要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不要让他再受到贫困的“骚扰”。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我也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创业的热情丝毫不敢削减。于是,我从四处飘荡的打工族变成了公司的管理者,然后又脱离了原来的单位,创办了自己的小公司。自己的小公司生意蒸蒸日上,发展势态很好,我整天忙得团团转,甚至一连数天都在外地回不了家,和儿子面对面说说话的机会都很少。不过,让我略感…  相似文献   

7.
许多家长都被“如何育子”这个问题困扰着。过于苛刻、管教太严有可能使孩子变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也可能使两代之间产生代沟;过于放纵、宠爱娇惯更有可能让孩子变得娇气、任性、脆弱、自私。怎样把握好一个“度”就成了关键所在。我的一个同事在这方面颇有心得,他总结了一套方法——孩子可“娇”不可“惯”。在他看来“,娇惯”一词有两层含义“:娇”是宠爱、疼爱、关爱“,惯”是放纵、放任“、放一马”。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要说不宠爱孩子那是瞎话,没有一个家长不疼爱关心甚至护着唯一的“独苗”,除非他(她)的心不是肉长的。但这种…  相似文献   

8.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 ,幼儿园的老师说 :“你的儿子有多动症 ,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 ,儿子问她 ,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 ,差点流下泪来。然而 ,她还是告诉儿子 :“老师表扬了你 ,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 ,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 ,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 ,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 ,并且没让她喂。在第二次家长会上 ,老师说 :“全班50名同学 ,这次数学考试 ,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 ,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  相似文献   

9.
去年九月新生报到时,一位家长领着孩子到办公室说:“王老师,这几年我和妻子忙于生意,孩子没有管教。多‘穿小鞋’,别‘戴高帽’,该说就说,该骂就骂,就当是自己的孩子。”经过观察我发现,这个学生确实如他父亲所言:懒惰、散慢、怕吃苦。床铺每天乱七八糟不愿整理;轮到打扫宿舍教室,或者借故走开,或者胡乱划拉几下;学习上遇到难题不想动脑子,作业要么不交,要么敷衍了事;夜里查宿舍,见他有好几次借口回家而通宵泡网吧。我多次找他谈话,对其严厉批评,指出这样做的危害;并不断地给他“穿小鞋”,安排班干部督促他收拾床辅,…  相似文献   

10.
一次家长会后,一位学生家长向我诉苦:“顾老师,我听你的劝告,对孩子不再像先前那样叫嚷了我很注意语气和场合的———你说过要充分尊重孩子———可孩子还是和我敷衍,就是不和我说心里话。我真有点搞不懂……唉!现在的孩子,不知要怎样才能如他所愿?”我问“和孩子交流过程中,你是否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感受你有没有认真考虑过孩子的想法中有无可取之处?”“这个……我倒没注意,但我现在肯定很少骂他!”“很少骂孩子就是尊重了吗?”我脑子里不由得迸出一个词:温情专制耐心温和的“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有时也并不一定就能达到预期的效…  相似文献   

11.
上小学的儿子放学一进门,就气冲冲地说:“妈,您说黄瓜是水果吗?”我被这没头没脑的话问懵了,抬眼一看,他眼里浸着泪花,期待着我的回答。这时我不加任何思索地说:“黄瓜当然是水果,你不是总爱啃生黄瓜吗?”“是啊,可在课堂上,老师让举水果的例子,我就说的是黄瓜,老师说不对。还说我‘你怎么不去啃冬瓜呢?’惹得全班同学都笑我。”说着,他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先别哭。能跟妈说说你为  相似文献   

12.
儿子蹒跚学步时,盼他早点学会走路;能蹦能跳了,又盼他能独立外出活动。可等儿子真能在外和伙伴们跑得连家也不愿回时,我的烦恼却更多了。儿子大概是从10岁起,突然就喜欢上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很冒险、很刺激”的运动和游戏,每次从外面回家,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是常有的事,一见他那犹如刚下“战场”的模样,我就知道他准又“冒险”去了。他的冒险记录:爬到一丈多高的树上去掏鸟窝;从楼梯扶手滑下;进出院门都翻墙;骑自行车来个“大撒把”从陡坡上溜下……为儿子的“冒险”行为,我和妻子没少担心,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儿子听得挺认真,可没过两…  相似文献   

13.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一直把这句教育家的名言装裱在案头最醒目的地方。随着自己从“为人师”到“为人母”的角色转化与融合,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从  相似文献   

14.
我的儿子快上初中了,可是淘气得要命,最可气的一点就是不论什么新鲜玩意,只要到他手上不超过一天他就能把它拆得七零八落。前几天,我们花了好几百元买了块怀表,准备过两天作为孩子的爷爷60大寿的礼物,可第二天我刚回家就看见儿子把它拆得没了原样,我气得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但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孩子这样的表现到底是好是坏,我们该怎样对待他,怎样教育他?梁劲时常听到父母们诉苦:我家的孩子就喜欢搞“破坏活动”,一个崭新的东西在他手中,要不了多久甚至几分钟时间,就会被“肢解”,他才不管你花了多少钱呢!其实,孩子这种单纯的爱搞“破坏…  相似文献   

15.
5岁的儿子刚从围棋兴趣班回来就吵着要我陪他下棋,我欣然答应了.针对他一贯先出棋的做法,我微笑着说:“每次下棋都是你先走,这不公平.”他眨了眨眼睛说:“让你先走也不公平.”我想了想说:“我倒有个办法能决定谁先走.”“什么办法呀?”他几乎要站起来了.“摸棋子.”我一边说着一边把4颗白棋子和2颗黑棋子放进一个盒子里.“闭上眼睛,在盒子里随便摸出1颗,如果摸到白棋子我先走,摸到黑棋子你先走……”  相似文献   

16.
或许因为与我同父同母的三个姐姐都没有跳出农门的缘故,当外公外婆的父母一直对我的儿子格外偏爱,直到儿子年满6岁该上学了,我和丈夫才把儿子从乡下接到身边,开始费力不讨好地驯服这匹小"烈马".  相似文献   

17.
开心果     
我教老师头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来,妈妈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有教我,反倒问我‘一加二是几?’我就教给他说‘是三’。”  相似文献   

18.
儿子今年7岁了,上小学一年级,学习还算努力,就是总不爱洗脸、刷牙,吃饭挑食,还是个“小懒虫”。对儿子的这些坏毛病,我很恼火,又是吓唬又是哄,但都于事无补。一天下午,丈夫下班回家,对我说:“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只会引起孩子的畏惧和逆反心理,要改掉儿子的  相似文献   

19.
儿子今年6岁。一个星期天 ,他要我们同他一块制作一个泥工作品 ,我们问他想制作什么 ,他说 :“做一个小刺猬吧!”我们与他一起到田野里挖回了红粘土 ,由他自己和好泥后开始制作 ,因是第一次泥工制作 ,孩子不知如何下手 ,我们便问他 :“刺猬看上去是什么形状的?”他想了一会儿做了一个梭形的身子 ,我们说 :“刺猬那么瘦长吗?”他于是改成了一个圆球状的身子 ,我们帮他改进成了半椭圆体 ,然后让他自己去做 ,一刻钟功夫 ,当儿子请我们观看他的作品时 ,我们吃了一惊 ,儿子的制作超出我们的想象 ,小刺猬形象很生动 ,眼睛是用小手指戳成的 ,背…  相似文献   

20.
黄先生一家刚移民到美国,他5岁的儿子进了一所美术学院办的绘画班。才去了不到5次,孩子就不想去了。孩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画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