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代的“太半之赋”,是后来史学界分歧较多的一个问题。本文拟就“太半之赋”于何时征收以及它本身的含义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太半之赋”于何时征收? “太半之赋”的说法最早出自汉初的伍被之口,载《淮南子·兵略训》,后被司马迁、班固分别收在《史记·淮南列传》与《汉书·伍被传》中,而后世各朝史籍陆续转抄,断章取义,大多违背了伍被的原意。下而我们将史籍论及“太半之赋”的地方摘录几段,略作对比。  相似文献   

2.
关于汉代的算赋定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汉代的算赋,据《汉书·高帝纪》注引《汉仪注》说是“百二十为一算”。对于《汉仪注》所说的“百二十为一算”,一般都认为是从高帝时就开始实行的用于整个汉代的算赋定额。但是,有不少材料表明,汉代的算赋定额并不始终都是百二十钱一算的。第一,在文景时期,算赋的征收达二百以上。1973年9月从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发掘出一片编号为5的木牍,记载着市阳和郑里所收的算赋数量。市阳征收算赋的始月是二月,止月是六月,共收14次,总计二百二十七钱。中间没有残缺。郑里征收算赋的记录,在这片木牍中,只记有二月份的,其征收的次数和数量同市阳二月份征收的情  相似文献   

3.
丁赋·口赋·算赋殷利涛丁赋、口赋、算赋,都属中国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人头税。但三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的征收对象及范围是有严格区别的,是人头税中三个不同的税种,决不能混为一谈。丁赋,亦称“丁税”、“丁钱”、“丁银”、“丁税钱”、“身丁钱”。是一种一般只对...  相似文献   

4.
赋说     
说到赋,先应辨清有关赋的几个概念。赋在古代文学史上主要包涵三种含义:其一,赋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后由《毛诗序》归为诗六义之一:“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特征,钟嵘《诗品》曰:“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其二,“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5.
贾谊为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家。《汉书·艺文志》载“贾谊赋七篇”。今存五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楚辞》载有《惜誓》,《古文苑》载有《早云赋》、《(竹虚)赋》。而《(竹虚)赋》残缺甚多。这些骚体赋是受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的直接影响而于汉初刚刚形成的一种赋体,它是汉赋的雏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施伟青同志《关于“太半之赋”的若干问题》一文,对拙作《“太半之赋”辨析》提出了商榷意见。笔者诚表欢迎,但对其看法却不敢苟同,兹就有关问题再作说明。一、“太半之赋”征收的时间关于“太半之赋”的征收时间,拙作根据《淮南子·兵略训》“二世皇帝……发闾左之戍,收太半之赋”,认为当始于秦二世皇帝。施文则表示异议,认为“这则资料只记述了秦二世曾有‘收太半之赋’之举,却未说明此举是他始为”。施文的这种看法不能说没有一点道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文学的发展史上,荀卿的《赋篇》是第一个以“赋”名篇的作品。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把荀卿与屈原一同列为辞赋的创始之祖。如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大儒孙卿(即荀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意思是说,荀卿与屈原都是最早“作赋以风”的作家。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谈到荀卿的《赋篇》时,曾说;“曰  相似文献   

8.
西汉诸侯王之财权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侯王有封国,是封君中最有权势的。他的财政虽然分别由相、内史、司农与少府具体管理,但其财权却掌握在自己手里。本文仅就这个问题作些考述,以此对“西汉诸侯王无独立财权”之论示以商榷。 一、诸侯王的财政职掌 西汉初期,诸侯王在财政上有以下一些职掌: (一)有租赋收入权。 《史记·五宗世家》引司马迁曰:“高祖时诸侯皆赋”。徐广注:“国所出有皆入于王也”。所谓“赋”,当然是指人头税,包括算赋、口赋。就是在景帝中五年以后,诸侯王不复治国,也决不是“独得食租税”,仍有收赋之权。《汉书·帝纪》中关于中央减免郡国租赋的九个诏令(后文将详细分析),就是最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三四八年(秦孝公十四年)秦国的“初为赋”(《史记·秦本记》)究竟是“初为”田赋,还是军赋,或者是口赋?近年来有些学者否定田赋或者军赋之说,提出了口赋之说.如林剑鸣先生在他的新著《秦史稿》中就说“初为赋”是中国“最早的人头税,也就是……口赋”(第190页).熊铁基先生在《秦代赋税徭役制度初探》一文中说:“‘初为赋'就是‘初为口赋'”(《华中师院学报》1978年第一期,以下简称《初  相似文献   

10.
说“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赋”既是诗的“六义”之一,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故特受学人重视。班团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又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笺》);刘勰则说:“赋者,铺也.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而朱熹又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凡此种种,释义不一。然则“赋”字本义如何?它与诗之“六义”和文体之“赋”有何关系?看来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从“赋”字本义谈起.一、…  相似文献   

11.
漫议赋·比·兴李宪生赋、比、兴最早出自《周礼》和《毛诗序》。《周礼·春官》:“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但何谓赋、比、兴都没给以说明。唐孔颖达《毛诗...  相似文献   

12.
司马相如作《子虚赋》、《天子游猎赋》 ,《史记》、《汉书》本传连为一篇 ,但从时间来看 ,《子虚赋》本作于梁孝王时 ,而后者则作于武帝建元三年或稍后 ,参《史记》、《汉书》本传及《汉书·东方朔传》。《史记》、《汉书》本传将二赋连为一篇 ,盖主要是从二赋内容及形式的连贯来考虑的 ,而本传所谓的“赋奏 ,天子以为郎” ,则单指奏《天子游猎赋》 ,非指二赋同时奏上。又 ,《子虚赋》开头“而无是公在焉”一句 ,亦非原有 ,而是后来加进去的。据《隋书·儒林传》及《史通·序传》称 ,相如本有《自序》之作 ,而司马迁作传盖本于其《自序》。…  相似文献   

13.
《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刊登的龚克昌同志的《(天子游猎赋)辩》*一文,通过四个方面的辩述,最后得出结论说,司马相如所作的“《天子游猎赋》并非萧统所说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它是《子虚赋》和《上林赋》以外的另一篇”,而这“另一篇”,按龚文的观点,就是目前所见到的载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被萧统在《文选》中误分为《子虚赋》和《上林赋》的那篇作品,从而认定《子虚赋》和《上林赋》当另有其文。至于这两篇赋究竟存于何处?作者说不清,只好估计存于《汉书·艺文志》所录相如二十九篇赋中。对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看法,提出与龚克昌同志商榷。为行文方便起见,兹依龚文提出的四条理由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丁赋、口赋、算赋,都属中国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人头税。但三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的征收对象及范围是有严格区别的,是人头税中三个不同的税种,决不能混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赋役征派的内容历来是户、丁和土地。大体说来,封建社会前期,征敛的重点是户、丁;后期,主要是土地。唐代的两税法正是征敛重点由户、丁转向土地的一种税制。因此,它在中国赋役制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封建社会前期,按土地征收的赋税在赋税总量中远不如按户、丁征收的赋税所占的比重大。汉代所征敛的租赋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租,即田租;赋,即口赋、算赋和更赋。《汉书·食货志》记载:高祖“轻  相似文献   

16.
《荀子·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五赋及佹诗和小歌。佹诗开头两句是:“天下不治,请陈佹诗”。唐杨倞注说:“荀卿请陈佹异激切之诗,言天下不治之意也”。可知佹诗是(讠东)上的诗。 《赋篇》在赋史上的地位如何,赋体创始于何时,赋这一文体名称何时确立等问题,本文阐述《赋篇》在赋史上地位的同时,将对上述一些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王粲《登楼赋》文意发覆易健贤有“魏晋之赋首”(《文心雕龙·检赋)))令名的王第《登楼赋》,自问世伊始,便受到特殊重视。曹丕曾称其“虽张(衡),蔡(因不过也”(《典论·论协);一向自恃文才甚高的陆机、陆云兄弟,亦慨叹“《登楼》名高,恐未可越也”,转而在...  相似文献   

18.
《汉书·艺文志》说:“赋者,古诗之流也。”刘向又认为:“不歌而诵谓之赋。”二者从不同角度说明诗和赋的密切关系。把诗和赋比较一下,便会发现“赋”是专取“诗”中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之一的赋的手法来体物的。但它又和诗有明显区别,是文而不是诗,诗“兴”多而“比”少,赋则“兴”少而“比”多。正如元代祝尧《古赋辨体》所说:楚辞虽有诗兴义,却已是风雅变体。而汉赋祖于楚辞,专取骚中赡丽之辞。这样,汉赋便形成了既有诗中赋的特点,又有骚中辞的特点的一种半诗半文的形式。这就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说宋玉“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贾生列传》),明确指出宋玉擅长赋体文学,并以此著称于世。程廷祚称宋玉为“赋家之圣”,在其《骚赋论》中说:“赋何始乎?日:宋玉。”宋玉以瑰伟之才,崛起骚人之后,……由是词人之赋兴焉。”(《青溪集》卷三)宋玉在赋史上的首创地位和巨大贡献,是不可泯灭的。《汉书·艺文志》称“宋玉赋十六篇”,多早已失传,现存者亦喜伪难辨。《古文苑》所载宋玉赋六篇,实为伪托,几已成定论。多数人判为宋玉所作的《九辩》,属骚体,《昭明文选》即列入“骚”类。至于《文选》收入赋类的  相似文献   

20.
敦煌赋校补     
死马赋的载敦煌写本p·3619号卷子。首题“死马赋刘希移”,“移”即“夷”之音误字。此赋不见于《全唐诗》和《全唐文》。王重民先生《补全唐诗》(《中华文史论丛》1963年3期)为最早的整理本。张锡厚先生《敦煌赋校理》(《敦煌研究》1987年4期)重新整理。今在诸家校正的基础上,补充几条个人的浅见。1、胡天霜落缩寒毛。王重民“霜”误作“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