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版视野》2008,(3):5
“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召开紧急会议.动员全社力量投入赈灾工作。截至15日,该社已向四川地震灾区累计捐赠60万元人民币和价值50万元的教育图书。  相似文献   

2.
《声屏世界》2008,(8):26-26
当赴四川地震灾区采访的记者讲述他们在灾区的日日夜夜时,从他们的口中,我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是“感动”,感动他们的有时只是一条短信、一个微笑甚至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馒头。令我感动的是.在讲完自己的经历后.很多记者开始检讨自己以前的行为,为自己平时的斤斤计较、抱怨牢骚感到惭愧,为以前和同事闹的矛盾感到抱歉,为自己的付出太少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3.
《河北广播》2008,(3):9-13
本台干部职工多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本台紧急策划制作播出抗震救灾公益广告;本台成功举办赈灾义演活动;音乐频道联合石家庄市东苑小学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本台召开“迎奥运、保安全、促发展”工作会议部署奥运期间安全保卫工作  相似文献   

4.
王红蕾 《记者摇篮》2009,(11):47-4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14时45分,地震发生后仅17分钟,新华社就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两分钟后发出简明消息:“经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15时4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发出第一条地震快讯。地震发生3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口播新闻传遍全国各地。16时40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随温总理上专机,奔赴灾区,并播出温总理在专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由作家杨红樱捐赠的一万册“淘气包马小跳”图书目前已顺利送抵四川地震灾区,不日将分发到灾区孩子们的手中。5月12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时,杨红樱正在韩国参加首尔书展及“淘气包马小跳系列”韩文版签约仪式,得知地震消息,身为四川人的杨红樱异常牵挂灾区人民和灾区孩子,辗转通过电话和国内记者取得联系,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她的爱之心。  相似文献   

6.
四川发生大地震后,我国新闻界的许多新闻工作者英勇奋战在灾区,争取第一时间报道抗震前线的最新信息,地处抗震前沿的四川广元日报社等几家地市报的记者在此次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全国其他地市报的新闻工作者有的深入灾区采访,有的自费到灾区当志愿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旋律。从5月12日发生地震到今天一直战斗在抗震一线的广元日报社女记者肖志元,最近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我向她约稿,要她讲讲这段时间的感受,她说:“本不想写这个材料,说真的,我觉得比起那些现在还坚守在青川的人们来说,我做的根本不算什么,很感谢您们给我这个机会,我确实很不好意思,还希望写的不让您们失望。”  相似文献   

7.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给包括四川省图书馆在内的公共图书馆系统造成了严重损失。灾情紧紧牵动着云南省图书馆人的心。在先后两次组织职工和党员向灾区人民自愿捐款8.6万元献爱心的同时,云南省图书馆以电话慰问、写慰问信、以单位名义捐款2万元进行对口支援等形式,表达了对四川省图书馆的慰问和支援,以实际行动支持“兄弟馆”抗震救灾。  相似文献   

8.
坚守到最后     
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时刻关注着灾区的情况,虽然身在外地采访,还是积极委托同事向灾区捐款。5月20日下午4点半从廊坊采访回来,刚到家门便接到自愿报名去汶川地震灾区采访的电话,自己不顾连续多日出差的疲惫,坚定的报了名。我是在26日下午6点接到去四川地震灾区采访通知的,由于母亲身体最近一直不太好,春节期间因高血压曾经晕倒,  相似文献   

9.
5月22日,四川地震灾区。在去绵阳的路上,央视记者李小萌遇上了一位挑着担子进山回村的农民,于是有了这样一段“采访”:  相似文献   

10.
当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与科技在日益改变着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我们渐渐淡忘了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之时,2008年5月12日14时28人,四川汶川发生的里氏8.0级地震,显露出了大自然狂野桀骜的本性。在这场特大地震灾害中,各路媒体始终站在第一线,向外界连续不断地传递着灾区的信息,让亿万华人目睹了地震灾难的残酷,亲历了灾区人民的伤痛,见证了华夏儿女的坚强。  相似文献   

11.
1.2008年3月8日图书馆职工响应校工会委员会倡议为我市孤儿院儿童捐款611.00元。 2.2008年5月16日和28日图书馆全体党员、科室主任和入党积极分子向四川地震灾区人民献爱心共捐款15371.00元。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三昧》2013,(5):19
【题记】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如今,随着救援工作的逐渐结束,灾后重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4月底至5月初,多位全国劳模也通过《当代劳模》编辑部及中工网向四川芦山地震灾区人民送上祝福和问候。  相似文献   

13.
在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记者都有过泪如泉涌的经历。 央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播节目中,观众已看到多个流泪的主播。就连外国记者,在四川地震灾区采访中也都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路透社记者马克说,虽然自己有过多次采访地震的经验.也曾报道过1999年的土耳其大地震,但这次还是被这惨痛的一幕幕深深触动了。  相似文献   

14.
5月12日四川汶川强烈地震发生后。全省档案部门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号召,情系灾区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纷纷伸出援手,踊跃捐款捐物,以爱心和实际行动为打胜抗震救灾硬仗作贡献。截止5月底,已累计向灾区捐款130万余元。  相似文献   

15.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强势媒体存在客观优势的条件下,许多人开始怀疑广播的作用,一些人甚至认为在传播手段日益先进的今天,广播是不是会选择退出。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我们除了看见电视的生动画面,我们还发现广播在地震灾区大显身手。笔者随便摘录几条消息,“解放军四总部为抗灾部队配发17万台收音机”、“河北紧急向灾区调运帐篷、收音机等救灾物资”、“共青团贵州省委向76位来自四川震区的伤员赠送了收音机等相关慰问、  相似文献   

16.
在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新闻出版局的组织下,重庆新闻出版系统紧急捐赠价值278580元的书刊,同时定向拨付已捐善款79993.2元,援建四川地震灾区安置点“爱心阅览室”。  相似文献   

17.
2003年7月21日23时16分,楚雄州大姚县境内昙华乡一带发生里氏6.2级地震,灾害给当地国家、集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破坏。地震发生后,灾情牵动着省档案局馆干部职工的心。杨汝鉴局馆长迅速通过电话向大姚县档案局了解灾情并表达了对灾区档案工作人员的慰问与关切,随后省档案局馆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发起了向灾区捐款捐物的活动。8月19日,心里一直牵挂着大姚县“7.21”地震灾区档案工作的省档案局局长、党组书记杨汝鉴,带着省档案局馆一百多名干部职工的深情厚意,风尘仆仆地深入到大姚地震灾区。一到地震灾区,杨局长在听取了大姚县有…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四川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其中灾区形象的重建异常迫切和重要。大量的地震报道使区域形象受损,尤其是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长期积累形成的“天府之国”、“休闲之都”、  相似文献   

19.
高柱 《新闻三昧》2008,(9):45-47
中国的灾难史永远记下这一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在突如其来的大灾面前,作为中央主流媒体之一的工人日报对此做出了快速反应,先后向四川灾区派出的三批采访报道组,按照新确立的“信息是决策,信息是生命”新的新闻概念,从地震发生之日起,就一直不断地对四川汶川大地震进行大篇幅、全方位、立体式的重点报道。在这个被称为“国殇”的非常时期,工人日报的大量报道一时间成了全国工会上下心灵的依靠和思维决策的依据。王兆国、孙春兰等领导同志都曾先后对工人日报的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表扬。  相似文献   

20.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天地》2008,(6):10-10
“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 ——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