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更正启事     
针对我校生源实际,总结了第二语言汉语教学实践中的五点体会,这些体会归结起来就是用言语的或非言语的礼貌性行为鼓威学生进步,使“礼貌原则”得到延伸与升华.  相似文献   

2.
礼貌现象一直是语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特定的表达法,没有固有的礼貌和不礼貌之分,言语行为的礼貌与否,会受到一定语境条件的制约。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理论,对"礼貌"与"不礼貌"进行细致的界定,并力图从语境角度对言语行为进行礼貌得体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在《语用学原则》(1983)一书中认为他提出的"礼貌原则"是对美国哲学家格莱斯所提出的语用中的"合作原则"的补救。"礼貌原则”在日常生活的言语中有很好的体现,但言语交际中仍然存在不符合礼貌原则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4.
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理论要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言语交际中礼貌问题的理论,以Brown和Levinson(简称B&L)的"面子保全理论"和kech的"礼貌原则"影响最大,但其听者中心(Hearer-Oriented,简称HO,下同)模式尚需改进.Spenber和Wilson(简称S&w,下同)的"关联理论"从认知新视角对此作了有益补充.它视言语交际为同是主体的说听双方积极参与明示、语境关联、推理、互明等的认知活动过程,视礼貌或非礼貌是语言形式和认知语境相互作用的认知一语用效果.运用关联理论框架,对身边纷繁的交际话语作例析:特别要从言语交际认知主体的说者(Speaker,简称S,下同)和听者(Hearer,简称H,下同)对"面子""礼貌"的认知期待出发,争取"双赢",建构和实践认知视角下言语交际礼貌理论的说听平等(Speaker-HeareP-Equal)模式,简称SHE模式(下同).  相似文献   

5.
通过回顾非礼貌言语行为的研究历史,了解非礼貌言语行为的研究现状,探讨非礼貌的本质、非礼貌言语的使用策略及其发展历程,试图揭示非礼貌言语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研究角度及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秦好好 《海外英语》2012,(24):162-164
礼貌理论主要包括Lakoff的礼貌规则、Leech的礼貌原则以及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论",遵守相关的礼貌准则和规范是为了达到某一交际意图。社会符号学的视角下,语用意义是语言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对英汉礼貌言语形式的语用意义的可译性进行研究后发现,语用意义是造成礼貌言语形式相对不可译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汉英文化中礼貌在内涵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礼貌观、"面子"观、礼貌侧重点及礼貌准则等方面,而这些差异是两种文化价值观差异的体现.外语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得体的礼貌言语行为语用能力,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言语行为的得体性是修辞学、语用学、言语交际学研究的热门问题,但学者们对得体性的界定较为混乱,更有甚者将得体性与礼貌、交际效果等混为一谈。本文就"得体性"和"礼貌"的概念进行探讨,试图厘清二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言语行为理论在分析言语交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非言语交际也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用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非言语交际中的沉默现象,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涉及很多与会话运作有关的原则(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原则、关联原则).  相似文献   

10.
面子与礼貌言语在维系和谐的社会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的社会文化反映不同的面子观与礼貌言语表征。中国文化自古就有众多关于面子的表达,如"颜""脸""面""相""貌"等。"礼貌"一词既关乎礼仪(即"礼"),也关乎面子(即"貌")。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对面子和礼貌行为的研究有助于促进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人际互动模式的理解,减少或消除跨文化冲突。基于社会语用学视角,着重考察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面子与礼貌言语行为研究,同时兼论西方的面子与礼貌行为理论。其次,对两项主要的"面子"研究范式,即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进行批评分析。最后,基于文献研究,对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面子与礼貌理论的发展进行分析概括,论述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英汉"批评"言语行为与礼貌策略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貌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须遵守和维护的准则,但不同的文化对人们在交际中的礼貌策略有不同的制约,英汉语“批评”言语行为实例分析表明,人们在交际中的礼貌策略深受不同文化传统的思维定势及人际关系取向的影响,基于西方文化的礼貌策略不适用于分析汉文化,这对外语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非礼貌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策略中的一种,在日常生活、戏剧话语中常见。Culpeper和Bousfield以BrownLevinson的礼貌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不礼貌原则、回应框架以及相应的非礼貌策略。以《甄嬛传》中的女性人物对话为语料,使用非礼貌策略详细解析剧中人物通过怎样的话语策略触发、传递非礼貌言语行为,阐释非礼貌言语行为在戏剧话语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徐婧 《文教资料》2011,(14):45-47
拒绝言语行为作为日常交际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受到了语用学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以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Leech的礼貌原则和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以及礼貌补救策略为框架,主要探讨交际者在实施直接拒绝言语行为、间接拒绝言语行为和虚假拒绝言语行为时是如何体现出礼貌原则的,旨在验证在实施言语行为特别是拒绝言语行为时,采用礼貌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传统言语礼貌研究的不足,运用关联理论,从语用推理和认知语境两方面对言语礼貌进行了解读,认为言语礼貌是听话人的一种认知期待,是听话人理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礼貌语言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所使用的,能够表达礼仪的词或句子,它包括"赏脸" "你好吗"这类礼貌意义已经固化的词或固定格式,也包括人们为了表示礼貌而选用一定句子的言语行为.本文将以老舍作品中的礼貌语言为研究对象,找出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探讨汉语礼貌语言在句子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陈俊 《海外英语》2015,(1):221-222,231
该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以英国语言学家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为理论基础,分析影视作品和日常生活中的两性对话,研究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发现在言语交际过程当中女性的言语表达比男性更遵守礼貌原则,而且礼貌程度更高,更善于运用礼貌用语。  相似文献   

17.
礼貌言语行为是一种言语交际现象,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产生和发展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言语交际时,要学会在不同的社会文化情景中进行言语交际。在英语言语交际教学中,教师了解中英礼貌言语行为的差异及其成因。为了培养学生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礼貌言语行为交际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遵循一定的礼貌准则,讲究文明礼貌的交际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圆圆 《考试周刊》2008,(6):144-145
本文收集了三十六个英语会话,其内容主要是关于打招呼这一言语事件.通过对招呼语之会话结构分析,发现操英语本族语人士编的对话包括三个序列:招呼及称呼序列,问候序列以及闲聊,揭示了英美人在言语交际中采取的礼貌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对于(不)礼貌言语的研究大多是静态的,即对孤立的(不)礼貌言语进行单独分析,而人们将不礼貌言语转换为礼貌言语的过程是动态的,其中涉及说话者在言语互动过程中的感知与构建。作者从海伦斯宾赛欧地(Helen SpencerOatey)的和谐管理模式这一动态理论视角出发,考察了说话者如何基于言语互动中的交际需求、面子的敏感性和行为期待的动态评价构建礼貌言语的过程,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不礼貌言语的形式进行转换,得到了不礼貌言语的转换机制。不礼貌言语的转换机制对于深入了解不礼貌言语的转换过程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管理"礼貌理论,通过分析CCTV-9英语新闻访谈《对话》节目主持人开场白的言语行为,探讨了主持人在访谈开场部分所运用的主要礼貌策略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