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段时间,几个在外地发展很成功的朋友回来邀请我参加了他们的一次聚会。其间,他们就近20年来的工作和成绩各自做了一番介绍。通过介绍,我知道了其中一位在2007年被当地市政府评为了"优秀企业家"。在为他祝贺的同时我又有了一番深思,中国各级政府或大众授予的各种"家"太多,就是很少有教育家。我从1982年参加工作到现在,  相似文献   

2.
校长A:"张口向学校要福利"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母校,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刚参加工作的我,对工作充满激情.半学期过去了,我在教育工作中已小有收获.正当我准备在教育战线上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相似文献   

3.
我和魏书生     
李镇西 《师道》2004,(2):7-9
我第一次见到“魏书生”这三个字,是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1983年。我在一本刊物上读到了介绍魏书生的字后,真是激动万分。那时我正沉迷于俄国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作之中,所以我很自然地把魏书生与苏霍姆林斯基相比较,他们两人都是自学成才,都在农村中学任教,都把自己的心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参加了浙江绍兴市越城区文教局教研室组织的"和畅大讲堂",其中区优秀教师代表把自己工作的经验进行了介绍,一个上午听下来,我被他们精彩的演讲所吸引,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个好教师,必须要有好口才.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在班主任工作的岗位上,当我面对后进生时,我一直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我工作的指南针.我始终特别关爱着这一特殊群体,给他们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迟开的花朵",为了让这些花开得同样娇艳,我以实践为基础,结合一些先进的理论,"土洋"结合形成了一套个人工作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校长A:"张口向学校要福利"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母校,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刚参加工作的我,对工作充满激情。半学期过去了,我在教育工作中已小有收获。正当我准备在教育战线上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相似文献   

7.
正从师范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16年的班主任生涯,虽不是班主任工作中的"老红军",但自信也是"革命骨干"。所带的班级有获得过省、市、县级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的,也有获先进团支部荣誉的;每年的寒暑假来看望我的学生一茬一茬的,有时还得要帮他们互相介绍。曾几何时,谈到班级管理,我口若悬河,班主任工作突出是我的品  相似文献   

8.
李镇西 《班主任》2011,(6):69-70
年轻的朋友们:上次沙龙活动,我承诺了要用我的稿费给你们每人买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现在,这本《给教师的建议》就是我赠给你们的。希望你们珍惜这本"教育经典"。苏霍姆林斯基是我从年轻时就特别敬重的教育家之一。我第一次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是在1982年,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清楚地记得,当我读了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前半期,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的教育家,他们应时代而生,从理论到实践给我们留下了一份丰厚的遗产。近两年,我又在翻阅这些论著。日前正重温《林砺儒教育文选》。林砺儒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被誉为"最有恒心的教育家"。记得钱学森在他的获奖感言中第一个感谢的就是林砺儒:"说起旧事,我还非常怀念我的母校北京师大附中,我从1923年至1929年  相似文献   

10.
<正>今天,参加第二期"成长中的教育家"高级研修班的开班仪式,我感到既感动又激动。一方面,一批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在百忙之中前来为我们授课,让我非常感动;另一方面,大家冒着酷暑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首都北京,我又感到很激动。作为一名亲身参与策划、组织"成长中的教育家"培养计划的老教育工作者,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说两句心里话。第一句话:为什么要培养"成长中的教育家"?温家宝总理曾在多个场合提出:要倡导教育家办学。我担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将近30年,感觉到当下被誉为教育家的人很少,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把教育家"神秘化";二是"理论脱离实践,实践缺乏理论"。我认为,一个人只要热爱教育,并终身从事教育,既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国际视  相似文献   

11.
他总是躲避照像机.他说:"我最怕那东西,一见它就不自然!"所以他虽然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称号,但他的事迹和照片还没有"公开露面".他叫张文孝,1963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中学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1986年他担任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校长、党委书记后,学校先后获得团中央授予的"全国活跃的中学生活先进学校"、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国家教委授予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学校"、中宣部、司法部授予的"全国普法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四年时间,学校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880多人,其中考入北大、清华、人大、科大等40余所全国重点高校180多人,为湘西山区培养了一大批适应民族经济发展需要的合  相似文献   

12.
女友阿苏中年离婚,再婚嫁给一个叫杰姆的美国人。杰姆在当地参加了一个协会,会员们定期聚会,感情深厚。婚后不久,杰姆带着阿苏一起去参加聚会,把她介绍给朋友们认识。期间有个朋友过来跟杰姆闲聊:"我刚知道一个商店,卖蔬菜水果极便宜。你吃素,到那里买东西很合适。"说完了,他看看阿苏,想说什么又犹豫了,踌躇一番还是对杰姆说:"你跟你太太说一声,  相似文献   

13.
对于很多教而优则仕出身的校长,他们不仅书教得好,而且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这些社会精英大多是怀揣远大的教育理想上任的,他们理应成为引领一方教育的教育家。然而校长作为一名有行政级别的政府官员,不得不花费很多精力在官场上运作,参加各种活动,焦虑社会的认同和政府的评价。校长成为专职的官员,离教育家越来越远,校长与教育家就像一副跷跷板,你高我低,你弱我强。  相似文献   

14.
史峰 《生活教育》2013,(8):46-47
我参加工作教的第一届学生都已经"成才",他们约定要搞一次"毕业二十周年同学聚会",并"隆重"邀请我参加。我是他们的班主任,又因他们是我的第一届学生,所以我对这些同学有着很深的感情,我自然是高兴地同意了聚会邀约。聚会在当地一家很有名气的酒店进行——这些  相似文献   

15.
杨丽梅 《教育导刊》2003,(8):118-119
A.接到任务 5月28日我校要进行科研成果汇报活动.我将要承担一节"口语交际"课.我很兴奋,能参加这样的汇报课是一件很荣幸的事,虽然口语交际课对我来说是一种新事物,但我还是很乐意地接受了任务.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我和潘校长及同级老师最后商定口语交际课课题--《水果》.可是口语交际课到底怎么上呢?我请教同级老师,他们都认为和说话课差不多.接下来,我按照这一思想认真备课,准备试教.  相似文献   

16.
为学习、宣传、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教育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一辈教育家.总结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学习和宣传他们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扩大他们在教育战线以及在整个社会上的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于2005年12月启动了"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宣传活动"。继2006年12月宣传活动的重要内容——组织编辑、播放《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风采》系列电视短片之后,学会又组织了人物传记教育史著《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传略》的研究和编撰,并以"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研究"为题,申报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后期资助项目获批立项。日前,宣传活动及立项课题的重要成果《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传略》(以下简称《传略》)已正式出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同志为该书做序。2008年9月12日,在庆祝我国第24个教师节之际.《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传略》一书的首发式在北京举行。陈至立副委员长、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亲自到会祝贺并做重要发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教育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领导,各有关高校领导、专家学者及老教育家家属40余人参加了首发式。现将领导讲话及部分参会嘉宾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供读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参加工作几年里,我担任过五个班的班主任,我发现每个班总有一两个特殊的学生,因家庭或经历或环境等原因造成心理的个性差异导致行为的怪癖,虽然他们只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但对他们个人来说却是百分之百,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用爱心开启他们的心扉,探究他们心灵的奥秘,帮助他们进步.在对"特殊学生"的长期关注后,将这些"特殊学生"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寒假到了,我来到省城的师大参加面授学习。这是我的第二个本科学位。一天,我和教授闲聊,教授说,你为什么不参加硕士班的学习?我一时有点窘迫,只好说,自己的本科底子薄,想多学点东西。教授似有所悟,又问,你是自费吧?我点点头。教授和我谈起他在硕士班讲课的见闻,我听了不禁心神向往。现在各个学校常有 一些人的仕途犹 如火箭般 直线上 升,他们都有令人羡慕的硕士证书,我还常奇怪,他们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去上课学习。现在才知道这些人几乎不用去上课,每逢 考试才来,先到 教授家 探望一 番,再请有关领导吃喝一番,最后找个学生枪手糊弄一番。两年…  相似文献   

19.
文题的由来四月末,我应香港儿童文艺协会之邀去港访问。行前,《人民教育》编辑部交给我一项任务:访港归来希望在深圳停留几日,了解一下深圳经济特区在教育方面有何新的创造,新的经验,选择其中具有普遍意义者,给刊物写一篇文章,以飨读者。五月中旬我由港返深,在深圳教育局安排下访问了三所学校。其中,深圳中学的教改工作步子较大,给我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似乎也有"普遍意义"。我在该校采访了一番后,梁琼和校长及学校几位领导同志闻知我要写文章,均表示为难。他们说,我校教改全面展开不过一年,尚在尝试阶段,拿不出什么成熟的经验,如在全国性教育刊物上介绍出去,或谬种流传,或引起争议,我们怕招架不住!所谓"引起争议"、"招架不住",是因为他们的改革幅度较大,怕有"越轨"之嫌。但改革不就是"越轨"吗?在老轨道上开车,虽然保险,却与改革毫不沾边!于是我说:现在  相似文献   

20.
正刚过去的教师节,郭水来被厦门市翔安区授予"教学能手"的称号。但他在翔安出名,却不全是因为教书,而是他4年募集爱心款114万元,资助了228名翔安籍贫困高三学子,被誉为"助学狂人"。郭水来,今年36岁,是厦门外国语学校翔安附属学校初中部的教师。谈及参与助学的原因,郭水来说:"我1997年大学毕业后,在一所乡村中学工作,因为班里总有一些贫困生,每年我都会替他们寻找救助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