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散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比很大的部分。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走进文本,在鉴赏散文中收获知识,提高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让学生领悟散文之美。那么,如何有效开展散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审美心理的构建,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散文之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用思维填补散文语言空白;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学会把握散文中的各种联想规律,更好地品味散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经验迁移,从生活中找到经验,延伸感悟。  相似文献   

3.
<正>【设计特点】本篇运用"非指示性"教学设计中"基于自主研习"的样式设计。该设计主要用于散文类文学文本。自主研习,笔者在此处界定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研究学习散文类文本中个性化的内容、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情感和个性化的写作技巧,品味散文的内容美、情感美、语言美和技巧美。这个界定源于笔者对散文的基本理解。笔者认为,散文是离作者的心灵最近的一种文体,个性化明显,是作者选择个性化的内容,运用个性  相似文献   

4.
《白鹭》是一篇如诗如歌的透着和谐之美的散文,诗意盎然,美不胜收。学习中,我引导学生逐入佳境,欣赏和感受白鹭的外形美、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对白鹭、自然的深深喜爱之情,从而实现学习者与教师、伙伴、文本、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而这种发自肺腑的心灵对话,很好地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之美、学习方式的和谐之美、学习内容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教学写景散文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兴趣。学习文本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品味鉴赏的探究能力往往是教学写景散文的重难点。文章以《江南的冬景》的教学为例,阐述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意象赏析法、填词法、想象散文化法、比较鉴赏法等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本之美的鉴赏力。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理念,在高中阶段的散文教学中同样适用,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鉴赏散文,让学生体会散文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这一学科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不仅向我们传达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其中的人文性。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通过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美的素养。《阿里山纪行》这篇散文语言优美,值得品鉴,这样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它的美育功能,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深入文本之中,感悟文本的景致之美、情韵之美及音韵之美,这样才能抓住文章的精髓,受到情操的熏陶。  相似文献   

8.
正生物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上的求"真"与求"美"同样不可或缺,作为生物教师可以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策略,在课堂中渗透教学之"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下文将结合《食物链、食物网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谈谈生物课堂教学之"美".1.内容编排之美一堂好的课堂设计要讲究内容编排之美.美的教学编排,可以让教师教学行云流水、得心应手;让学生学习乐此不疲,兴趣盎然.在《食物链、食物网》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重点反复  相似文献   

9.
统编教材的散文类文本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文本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诵读,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深化、审美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要从情境、技法、活动、实践等角度展开引导,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感知的机会,让学生在诵读体验中形成审美认知,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散文教学中,学生要获得审美体验,教师可以适当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思想,为分析作者的理性之美做铺垫;可以疏通文章大意,梳理文章思路,为分析作者的逻辑思路的理性之美做铺垫;可以针对文章的思想情感,要求学生推敲品味,在字里行间体会情感之美;可以针对作品主旨,结合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和价值观念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究...  相似文献   

11.
正文本细读是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文学类作品的教学中,应当善于捕捉文本的动情点,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对文本之美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鉴赏。要做到文本细读,首先要对美的语言形式进行品评,其次要对富有感染力的细节加以品析,同时更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重视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2.
朗读可以使人深切体会到文本之美,让文字在舌尖绽放出艺术之花,这是一种小学语文教学中无法忽视的,可以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捷径。语文教师要做利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之美,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更广阔的外部世界。本文主要从朗读目的、形式及让学生充分想象等方面分析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本之美。  相似文献   

13.
汪吉 《教学随笔》2013,(18):20+50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要注意在导入环节抓住学生注意力,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好铺垫;注意在品读散文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在文本分析中体验散文的意境美;并在散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散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是一种美的艺术形式,语文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文本诵读让学生发现音韵美,依托课堂让学生欣赏美,联系文本让学生创造美。语文课堂,要带领学生在与文本的接触与对话中感受文字语言背后的深层意蕴,进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内在美,从而逐步培养自己提炼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创造美的能力。语文与美相伴,课堂也就成为了学生追寻语言美的快乐天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游记散文最讲究意境,而文本的重点部分就是意境的主要体现和承载者,是学生学习语文受到情感熏陶,培养审美情趣,获得写作经验,形成语文素养的枢纽。教学游记散文抓住重点,研读部分,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意境美,要落实好学生的感受、审美、体味,做到教学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步步落实,科学、合理、有效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游记散文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6.
美,无处不在     
<正>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纵观中学语文"新课标"教材,确系"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美感因素;这里有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诸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作品的美育因素蕴涵十分丰富,因此教师要以敏锐的目光和感性的心灵去发现文章中的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发现、感悟、体验文章中的美。从  相似文献   

17.
现行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美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备课时,教师要走进文本,挖掘美、领悟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通过创设情境、诵读、想象、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发现文本的语言之美、情境之美、整体之美,使他们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文本解读分三个层面,分别是文学语言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本意蕴层面。高中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达到对这三个层面的深度感悟,读出文本之美。一、反复诵读,触摸语言之"美"解读文本不仅要分析,更要去"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诵读文章,在反复诵读中感触文章的语言之美,并  相似文献   

19.
陈玲萍 《考试周刊》2012,(89):20-21
个性化的、体验历程的产物,是纯正思考的结晶。散文阅读在于体验,其实质就是充分挖掘文本本身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在强化学生认知智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散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小淋 《新教师》2021,(3):72-73
汉语是一种充满审美内涵的语言,汉语之美,亦即语文之美。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语文之美的眼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努力探索,力求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语文的美丽,力求使语文课充满魅力。一、突现文本的精美,让学生在熏陶中感悟语文的美丽1.品读——享受文本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