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9,(2):51-54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山水园林形式,其所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但从月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月文化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独特审美意象,主要分为自然美、艺术美和意境美三个审美境界。月文化丰富了古典园林的审美意象,拓展了古典园林的空间层次,成为古典园林造景所不可或缺的造景元素。  相似文献   

2.
意境与情趣是评价中国文化传统艺术的重要美学范畴。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将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荟萃在一起,与园林中山水、泉石、花木等自然景物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种新的空间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同样具有意境美与情趣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是诗画与园林的结合,园林是凝固的诗,又是立体的画。中国古典园林的情趣,是把古诗文、历史传说中的意境赋予园林景观之中,使之具有古风雅趣。  相似文献   

3.
刘雷 《华章》2014,(27)
中国古典园林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一种审美化的存在,在其身上表现出自然美、意境美的美学特征。在当代,中国古典园林在文化记忆、审美教育、现代园林建设等方面依旧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59):20-21
中国古典美学源于中国哲学,其特色在于以"意境"为审美标准,而"黑白"理论是"意境"艺术审美的重要内容之一。《暮光之城》中所呈现的黑白意象之美与中国绘画中的"无色之色"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所体现的"意境"相同。因此,倘若要抓住小说之"神",就必须抓住其独特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歌具有感情强烈、语言凝练、音韵和谐、意境清新等特点。通过古典诗歌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通过这些美好的事物和形象去感染、塑造学生,能够造就他们完善的人格与和谐的心灵。笔者试着从感受韵律美、欣赏意境美和实践创造美三个方面探索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6.
光影是使景物可视、可感的基本条件,私家园林中多会利用其巨大的艺术渲染力给其他要素增色,通过对光影的艺术性表达来营造美好的意境。本文着重研究光影在中国古典园林的作用、价值以及设计手法,从自然美、功能美以及意境美探讨光影在园林中的艺术性表达。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较多笔墨完整、全面地描写中国园林艺术。书中关于园林的描写,一方面综合了我国南北方古典园林的特点,另一方面阐述了园林的景观美和精神美,还用多种艺术手法营造了意境美。文章对大观园园林意境的生成及所呈现的文化特质进行了深刻的解读与剖析。  相似文献   

8.
旅游审美价值研究是旅游市场向美学化方向发展,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规划的基础。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运用旅游美学的基本原理及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原则,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造园历史、造园要素、园林布局方式、造景手法、园林意境及园林人文历史等方面的论述,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旅游审美价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可堪称为“姊妹艺术“.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来看,唐、宋以来一些擅长山水画的文人画家参与园林的设计,将绘画的创造手法和意境的特色融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从而使中国古典园林有了山水画的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山水画的特色还体现在它的审美追求和表现手法上.  相似文献   

10.
诗词鉴赏过程是一个读者之情与作品中诗人之情相会的过程。优秀的诗歌,形象鲜明具体,意境深邃阔大,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如何唤醒鉴赏主体的审美情趣,使其达到审美思维的全方位运转,是诗词鉴赏的关键所在。我认为以下几种鉴赏方法必不可少。一.挖掘意境,引发联想想象"意境"即是指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的交融与统一。鉴赏古典诗词,关键要会挖掘其意境。王国维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之美,美在意境,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解读中国古典诗词就要把握住意境的营造,理解意境所独有的审美内涵,让学生真正走进诗词所创设的意境中,在阅读欣赏中丰富想象、开阔视野,提升文学素养、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发源于自然,从商周时期用于狩猎游乐的灵囿发展到元明清山水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中国古典园林都以其独特的意境营造态傲立于世界园林之中.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和中国传统村落的意境营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山石意境、水体意境、建筑意境以及花木意境来归纳总结园林中意境的营造方式,进而探讨对于中国传统村落意境营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列锦"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奇特的修辞方式,在诗歌中尤为常见,全句由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可获得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效果。"列锦"它深化了曲的意境,增强了曲的艺术感染力,为其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审美价值,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凝练美、简远美、意境美、空灵美。  相似文献   

14.
<正>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借助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正确、进步、高尚的审美观,提高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达到净化心灵、提高道德品质、增长知识技能、开发智力和增强体质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中华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代表之一的苏州园林,建筑布局和谐,空间巧妙迂回,植物寓意深长,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意境,使人身心愉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丰富的美育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园林是在模拟自然山水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创造出来的"第二自然",是天然的自然风景和人造的物质环境综合而成的立体空间艺术。园林美,是生活化和艺术化了的自然美,是自然化和景观化了的艺术美。叠山理水是园林美的重要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诗画文化一样 ,重写意、表现 ,创造意境 ,是一种立体的、可视的需加以体味的意境 ,是三维的中国画 ,立体化的山水诗。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的底蕴是相一致的 ,是其主体审美精神与物质材料“天人合一”的产物 ,在学理上迥然有别于西方园林。当然 ,这一美学特征是逐步形成的 ,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小说的意境美表现为:一是将古典诗词的意境化入小说,荡漾古诗词的韵味;二是将绘画的一些审美原则转用到小说中,充满画意;三是将意境同小说人物的塑造互相渗透和交融,意境成为作家塑造人物的手段。"意境"这个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率先在当代文学的汪曾祺小说中充满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画论中的"空白"以中国古典哲学为基础,在"虚"与"实"的相融相生中,展现着文学艺术悠远而深厚的意境美,作为审美主体的创造者来说,恰到好处地进行"留白"是增强艺术作品感染力的关键,由此欣赏者才能在这足够的想象空间中进行再创造,感悟与体味作品空灵的意蕴,没有虚空就没有意境,审美主客体精神的契合,在"空白"这一艺术形式的感召下产生了无尽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凝聚着人类向往自然、美化自然、与自然交流的愿望和体验.中国古典园林匠心独运的布局安排、独特意境都体现出古代造园中诠释"自然"、享受自然的"自然观".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对中国古典园林在艺术上的表现影响深远,对当今造园艺术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诗画文化一样,重写意、表现,创造意境,是一种立体的、可视的需加以体味的意境,是三维的中国画,立体化的山水诗。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的底蕴是相一致的,是其主体审美精神与物质材料“天人合一”的产物,在学理上迥然有别于西方园林。当然,这一美学特征是逐步形成的,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