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林伯先生生前是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他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有其独特性,比较早地提出《文心雕龙》不仅是文论的经典,也是哲学的要籍。认为《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是儒家的,尤其受《易》道影响最深。虽然《文心雕龙》中出现了与佛学有关的几个词语,这些词语既可说是出于汉语古籍,也可以说是出于佛籍,但是不得说《文心雕龙》的道是佛道。吴林伯先生是一位纯粹的学者,是"龙学"界的一位大儒。  相似文献   

2.
云南大学学者张文勋先生认为:《文心雕龙》的思想受到了多种学说的影响,而儒家思想占有主导地位;"文之枢纽"是全书总纲,集中地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倾向;文体论相关篇章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也继承了儒家诗教的传统;《文心雕龙》更在全书整体性上反映出儒家思想对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煌煌巨著《文心雕龙》一千多年来在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刘勰《文心雕龙》与唐代刘知几《史通》是中国古代文史研究的两颗璀灿的明珠。儒家思想是《文心雕龙》一书的主导。所谓“法经”思想就是主张效法儒家经典的思想。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史学思想方面,正是儒家思想贻害中国史学思想的发展,在文学思想方面,儒家思想同样束缚了中国文学的正常发展。正是“法经”思想框限与制约了《文心雕龙》的思想层次,致使学术价值有限,文学意义不能估评过高,文学创作一定要走出范式化,程式化的误区。要打破儒家经典藩篱,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是文学创作的阳光大道。  相似文献   

4.
刘勰一生始终奉儒家思想为圭臬,出仕入世、为学致用的思想贯穿其一生。《文心雕龙》表明刘勰推崇儒家思想,把儒家经书作为文章的范本,把孔子奉为精神导师,唯物主义的儒家世界观因素主导了他的思想。《灭惑论》表明刘勰在儒家思想的指引下,把佛学儒学化,实现了儒佛合流。刘勰的生活历程及其两部主要著作充分证明儒家思想是刘勰世界观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正>此著对先秦儒家经典的文学价值作了比较全面的阐释,确定了先秦经学对文学的贡献及其文学史地位,并认为《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述理于心,著言于翰,事理相契,令人信服。用这一独特视角去观察、研究先秦儒家经典者,未曾多见。因而是独辟蹊径之作,具创新开拓之功。《文心雕龙》所涉及之文史文献及其批评,皆散见于各篇章之中,缺乏归类综论,显得散乱纷杂。此著将其梳理归类,分为儒家经典批评、史志及史传文学批评、先秦诸子批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集中表现在《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里。《序志篇》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柩纽,亦云极矣。”意思是,他作《文心雕龙》是以道为本,以“圣人”为师,以儒家“经典”为楷模,参酌纬书,寻究《楚辞》的变化写成的。他认为文章的关键,也不过这些了。这是他对《文心雕龙》基本思想的概括,也是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7.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文心雕龙》的目录分类体现了刘勰深受儒家、佛家思想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对其的影响大多体现于审美倾向和思想主题方面,佛家思想的影响则主要体现于全书的结构布局方面。  相似文献   

8.
文学院李平老师的新著《文心雕龙综论》一书,最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全书20余万字,内容分为三类:一类是关于《文心雕龙》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主要分析其主导思想,探讨其文化意蕴,揭示其与中华元典《周易》的内在联系;一类是关于《文心雕龙》创作论方面的研究,集中论述《文心》创作论中的两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神思”与“养气”;还有一类是对《文心雕龙》研究史的论述,一是从宏观上对20世纪中国《文心雕龙》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作概括的分析,二是对《文心雕龙》研究史上的里程碑著作“范注”作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由我国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李长之撰写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书的第七章第六节认为 ,司马迁的根本思想是道家。鄙见以为 ,司马迁思想中确有浓厚的道家思想因素 ,但并不占其思想的主导方面 ,其根本思想依然是儒家。司马迁在李陵一案中的态度和立场及著述《史记》的前后经过足以说明问题。在其一言一行中仍十分明显地体现出儒家仁、义、礼、智、信 ,重修身立命、亲亲、立德、立言、多情善感的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论语》作为先秦儒家的经典,包含很多进步思想,民本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其民本思想博大精深、自成体系,涉及到经济、政治、思想、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体现了以孔予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者的进步思想观。但由于时代的局限,《论语》中的民本思想具有较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刘勰虽然自小就深受佛教影响,但他的思想和信仰在本质上却是属于儒家的,因此他的宏伟著作《文心雕龙》无论在总论、文体论部分,还是在创作论、文学评论部分,许多篇章都援引了儒家经典《易》中的辞句或理论观点,以此来作为自已文学主张的强有力的依据,这就使《文心雕龙》和《易》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在《文心雕龙》的研究中,应当注意《文心雕龙》的主旨与刘勰的思想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研究中应当从发展变化的角度来看待这种关系,本文认为:刘勰的思想是他实际生活的产物,他的思想随着他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以及他所面对的社会现实的改变而改变;《文心雕龙》是刘勰40岁前的思想,是他思想的顶峰,但不是刘勰的全部思想;决定刘勰思想本质的核心因素,是他的人生经历及他所从事的社会实践,而不是他的门第和出身.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明诗》篇的诗学理论主要通过大量命题的运用而表述出来,从构成形式的角度看,本篇诗学命题主要有单句式、双句式以及多句式三种类型。这些命题的内涵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对诗歌本体之阐释、诗歌创作规律之揭示及诗歌功用之论述。《明诗》篇诗学命题的提出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思想根源是儒家经学。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史记》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论证。首先,从《史记》的创作动机来看,《史记》意在和儒家经典《春秋》比附。其次,考察司马迁的漫游踪迹,他探访的都是儒风炽热的地方。再次,纵观《史记》“本纪”、“世家”、“列传”的主要篇目,它们彰显的是“让”、“义”等儒家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研究者历来认为《说文解字》是儒家主导的学术著作,但从其部首排列到具体字例的解说来看,统系该书的应是老子的"天道"观,许慎确实是一位兼通西汉今古文经及其他学派的大学者。  相似文献   

16.
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一致公认的,然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是否有完整的体系,它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的地位如何。却是国内美学界尚研究得很不够的问题.近年来,一些研究中国美学史的同志对金圣叹、王夫之、叶燮等的美学思想评价很高,而对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却重视不够,没有能给以应有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其实这是很不公平的.产生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的原因,当然与对《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体系缺乏深  相似文献   

17.
《〈朱子语类〉经学思想研究》,杨燕著,东方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32万字,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朱子语类》经学思想的学术专著。一破除偏见,勇于开拓《朱子语类》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的言论集,由朱熹门弟子记录,涉及领域非常之广,其中既有朱熹对儒家经学的详细  相似文献   

18.
对“定势”的解释有多种,我们可以用刘永济先生的话来概括“体势之义,说者纷纭”(《<文心雕龙>校释·定势释义》)。黄侃先生认为“势”是“法度”(《文心雕龙札记》);范文澜先生认为是“标准”(《文心雕龙注》);罗根泽先生认为是“修辞”(《中国文学批评史》);陆侃如先生认为是“气势、局势”(《刘勰和文心雕龙》);周振甫先生认为是“趋势、趋向”(《文心雕龙注释》)。笔者认为,“势”还是指文体的风格来得贴切。如果说《文心雕龙·体性》篇是刘勰从作家个性、才情的“异”探讨风格的“异”,则《文心雕龙·定势》篇则是从文体的“异”探讨风格的“异”,可以说各有侧重,从共同探讨文学风格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这两篇看成是姐妹篇。  相似文献   

19.
<正>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文学概论,它集先秦两汉至齐梁时代文论之大成,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学理论的民族特点。然而,该书中有不少问题,仍须继续探讨,对其中刘勰的宗经主张如何评价,就是一个重要问题。宗经思想贯穿整部《文心雕龙》,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在评论这一思想时,有人认为是保守的、落后的,还有人根据这点而判断《文心雕龙》是唯心主义的文学理论,从而贬低了这部著作在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经过历代学者的研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文心雕龙学"。各家学派以其自己学识所长,各见其所见,学术成就可谓蔚然大观。王志彬是"写作理论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王志彬认为《文心雕龙》是一部典型的写作理论专著,这不仅开启了"文心雕龙学"的新领域,而且使学界对于《文心雕龙》之性质有了新的认识。王志彬"三论"的出版,代表了其学术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