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所谓综合式被动句中,如"被-给""被-把""被-所"等结构,施事必须显现.对此,我们觉得有重新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不同反映了思维方式的差异,而思维方式也影响着语言的表达。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各具特色,分别呈现出抽象思维和具体思维、主体思维和客体思维、“天人合一”观和“物我分离”观的特点。本文以思维方式为研究视角,通过横向比较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阐释了英汉被动句的表征在主语的选取、施事主语的存在、句子的感情色彩、句法构成以及意义被动句和结构被动句的出现频率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试图揭示表征背后的理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为视角,将英语被动分为无施事被动句和有施事被动句,探讨了图形/背景这一认知概念对这两类被动句的解释力。无施事被动句因为施事的缺省,使受事取得图形的位置而成为注意的焦点;有施事被动句的施事图形后移,形成句末焦点,使信息焦点落在新信息上,从而达到突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巴东方言中的被动标记有三个,"把被""等被""着被",它们分别来源于"给予义"动词、"致使义"动词和"遭受义"动词。从认知的视角看,"把被"是从施事和受事的关系角度诠释(construal)被动事件,"等被"从施事者的角度诠释被动事件,"着被"从受事者的角度诠释被动事件。  相似文献   

5.
古代汉语被动句有意念被动句和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两类。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一般就是指被动句式。被动句式有一个发展过程,最终形成三个典型的句式:"见……于"式、"为……所"式和"被+施(施事)+动"式。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中一百多例被动句,其结构类型有八种:1、给+主动者+动词。2、主语+为(被)+施事+动词。3、主语+被+动词。4、被+施事+动词。5、被+施事+动词+补语。6、被+施事+动词+宾语。7、被+施事+动词+“把”/“将”字。8、被+施事+复杂谓语式;表义类型有四种:1,表示不幸或不如意的意味。2,表示中性的意味。3,表示高兴的意味。4,表示原因。  相似文献   

7.
主动句与被动句的选择是修辞学感兴趣的一个课题。根据语句内容“旧信息——新信息”的顺序理论,分析主动句和被动句主位信息的性质。在话语中主动句与被动句的使用应视上文提供的施事与受事的情形而定,如上句提供的已知信息是施事,下句宜采用主动句;上句提供的已知信息是受事,下句宜选用被动句。  相似文献   

8.
语法学界普遍认为:被动句是主语和谓语之间存在被动关系的句子;被动句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受事或受动者,而不是施事或施动者。可是,与主动句有零主语句一样,被动句同样有零主语句。因此,我认为,被动句就是用被动结构充当谓语或者谓语含有被动语义的句子。所谓被动结构,是由“被”、“为”、“所”、  相似文献   

9.
日语被动句一直以来都是日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中国日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一个难题。关于日语被动句中施事标示的用法一直都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正确地区分它们的用法。文章结合笔者日常教学实践,通过归纳总结日语被动句中的施事标示,分析比较它们在日语被动句中的用法和意义,明确了“に”的用法是最广泛的,“から”多用于间接性的表示距离的被动句中,“によって”则用于正式场合和无情物作主语的情况下,“で”表示大都属于无意识的动作和行为,被动句中的施事均为无生物名词,从而帮助日语学习者能够正确地使用施事标示,以便更好地进行日语教学。  相似文献   

10.
从春秋时期到东汉末期,汉语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为"字被动句,可以分为两个系列:"S为V"和"S为NV"。"S为V"系列被动句的被动标记"为"是被动助词,是由动词"为"的"成为"义演变成的,演变的机制是重新分析;"S为NV"系列被动句的被动标记"为"是施事介词,是由被动助词"为"演变成的,演变的机制是句法地位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对明潮州戏文《金花女》与潮汕方言中"乞"的用法进行考察,发现戏文中"乞"字可作实义动词、使役介词、与格介词与介引被动句施事的介词,而在潮汕方言中可作给予义动词、使役介词、与格介词与介引被动句施事的介词.对"乞"字的语法化路径与在闽南方言区的发展进行梳理,发现现代潮汕方言中"乞"字用法至少可追溯到明代之前,且在明代潮汕方...  相似文献   

12.
当代英语被动句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言语交际中英语被动句因其特定的语篇、语用及修辞功能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在语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被动句的分类(分别依据被动句的结构特征和是否带有施事)进行了研究,最后发现:1、Be-型一般被动句占据了绝大多数,其次依次为Be-型复杂被动句、Get-型一般被动句和Have-型复杂被动句;2、无标志被动句是英语被动句的常规形式。施事可以是专名、不定的名词词组、非生物性名词词组,同样也可以是动名词和从句。专名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相似文献   

13.
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学任务多、学生被动背诵任务繁重的现状,通过抓实学生预习中"读准""通义""拓展",抓实学生课前自我学习,让文言文课堂教学"减负",也让学生在预习的自我发现中品尝文言文学习的成功与乐趣,增强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解题宝典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文言固定句式五种。倒装句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几种类型。其中宾语前置句为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考试类型,其余倒装句型在实际考查中也有所涉及。被动句主要以"见""于""见……于""为""为……所"为标志。考试中考生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句式特点,对文意的理解就不够准确,翻译题就容易失分。因此,我们在备考时应熟知上述句式的特点,并能对其准确判断和具体翻译。从命题趋向看,高考对  相似文献   

15.
日语无标记被动句指受事充当主语,形式上没有使用被动助动词"れる"或"られる",而意义上含被动语义的句子。它的类型主要包括特定动词、功能动词词组、动词存续体及宾语主题句。虽然无标记被动句也表达被动含义,但在语义上与有标记被动句有所不同,施动性较弱,更突出受外力作用后产生的结果状态。通过对日语无标记被动句进行分类,分析其句法形式及语义特征,能够进一步增进对无标记被动句的认识,拓展被动句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人们说话或写作时,把心目中叙及的动作对象想要放在一个显明的位置上强调一番,于是便出现了被动语态句,为了叙述方便起见,简称为被动句。简单说来,被动句是某些主动句的颠倒,是把受事升到主位上加以煊赫,把施事打入冷宫看得可有可无,这种现象真可以说是“喧宾夺主”。所谓受事,就是行为的承受者;所谓施事,就是行为的发出者。一个英语句子,主语是  相似文献   

17.
刘师健 《文教资料》2006,(19):148-149
在“把”字句里,表示处所起点的“从L”位于“把”字短语之后时,施事可以和“把”的受事一起发生位移,我们称这类句子为“伴随位移句”;施事也可以不随受事发生位移,称这类句子为“他动位移句”。在这两类句式中,“从L”的语义指向,动词的类型,施事的类别,受事的类别,施事与“从L”表示的处所的包含范围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从L”制约“把”字句的语义特征和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早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最简探索:框架》(Chomsky,1998)为理论框架,对汉语被动句的典型句式“被”字结构做了初步探讨。本文认同“被”字是汉语中特有的一个带有强名词性特征的功能语类的假说,它应该选择一个及物结构vP。“被”字结构的主语是通过移位生成的。本文还在早期研究——对完全被动句和施事省略句的转换生成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领属被动句和双宾被动句的转换生成假说,并通过实例加以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9.
阅读文言文,要留意区别文章中的陈述句是表示主动还是表示被动。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古籍中的被动句在形式上同主动句并无明显的区别。如果阅读时粗枝大叶,就会误把被动句当成主动句,颠倒了施事和受事的关系,以致曲解了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从语义角色、生命度、有定无定等方面对洪江(黔城)方言被动句中的主要成分NP1、NP2、NP3以及VP的语义性质进行了分析.NP1语义角色复杂,不能仅用动词的受事来概括,而应该是一个被动句式的受影响论元;NP2也不能仅用动词的施事来概括,而应该是一个被动句式的致使者论元;"着""把"套用句中"把"后宾语NP3因本身的受处置意义以及与主语NP1的密切关系,也应该用句式论元中的受影响论元来概括比较合理;VP既可以是单个动核,也可以是多个动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