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二十年来有关汉语韵律特征作用及其神经机制研究成果表明:重读可以有效对指代歧义句进行解歧;时长与停顿可以有效对层次切分歧义句进行解歧;重读可以影响口语语篇的加工速度和加工效果;韵律边界是口语句子切分的重要线索,其中音节时长分布模式起到重要作用;汉语语调早期加工表现出大脑右半球加工优势,支持音高加工的声音假设;语调整合的时间窗口不影响语调早期加工的敏感性,但影响语调加工中大脑的激活程度;对韵律边界的感知可以诱发特定性脑电成分CPS。未来可以围绕语句边界韵律特征在话轮提示和言语行为中的作用及其声学参数规律、韵律线索对留学生汉语句子理解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将印尼华裔留学生和中国人的普通话双音节上上连读调发音进行对比实验,指出印尼留学生发普通话双音节上上连读调时所存在的主要偏误在于:1.调域偏小;2.最大音高值偏低;3.音节发音时长偏长,且前后字时长比例不当.并进而分析了产生这些偏误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纠正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理论和方法,以泰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双音节词为考察对象,对双音节词间的时长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汉语水平的泰国留学生进行汉语双字组发音时,正常语速状态下的自然发音,字间时长差与发音好坏存在一定关系,整体上存在初级水平>中等水平>高级水平(">"意为"长于"),并且调域和调值相同时,音节间时长较容易控制,调域和调值差别大时较难控制。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声调格局的方法,从调域、调型、声调格局三个方面,通过实验分析了哈萨克斯坦学生汉语单字声调的表现。采用声调格局的实验方法对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对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攻克汉语声调这一重难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韵律短语的语音实现方式与其信息焦点位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受汉语韵律类型及特点的制约,学习者很少能主动注意并有效实现出英语语调音幅的多变性,不能有效地将英语韵律短语的信息焦点成功地用有效的语音方式凸显出来,往往表现出音高低、音强弱、音强短的典型错误模式,将信息焦点实现为一个类似于汉语阳平调的短暂高升调。这一体系化的语音实现模式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及可预测性,是中际语韵律模式的显著表现。  相似文献   

6.
通过个案研究,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佤族普通话单字音节声调中的时长、调域、调型和调值偏误研究分析发现:佤族学生习得汉语普通话单字音四声音高调值的难易顺序为:阳平〉上声〉去声〉阴平;这些偏误习得主要与母语、汉语方言声调、学习策略、教材与教学等因素有关。据此,应根据佤族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实际情况,遵循5个原则和6个步骤并灵活运用教学设计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实验语音学的分析方法,以15个音节组合为单位,通过一系列的同文异焦句来考察日本留学生汉语陈述句核心重音的韵律特征。实验发现:第一,日本留学生所反映的核心重音位置常常与聚焦模式不相匹配或不够匹配。第二,日本留学生存在着核心重音韵律特征的习惯模式,他们使用各种韵律手段凸显核心重音的能力比较弱。  相似文献   

8.
汉语与越南语都属于声调语言,两者在声调类型上有着相似之处。受母语正迁移的影响,越南留学生"洋腔洋调"现象并不突出,而不同语言必然存在的负迁移作用则使得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普遍性声调偏误现象。研究这些偏误现象必然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王炜 《文教资料》2014,(9):32-34
本研究以西班牙语母语背景的初级阶段留学生为实验对象,以汉语母语者作为参照,采用Praat软件合成音节,通过三个听辨实验考察他们对汉语去声感知的情况.结果表明:(1)调域的变化对留学生的去声感知造成影响.(2)起始音高不是留学生感知去声的主要条件.(3)双字调中去声在前比去声在后更容易被感知.  相似文献   

10.
语音是语言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海外的汉语语音教学,缺少现实的语言环境,学生们在规则指引下比较容易习得单字调,但是一旦进入语流,仍然普遍存在洋腔洋调的现象,这是教学中没有重视连续语流的韵律结构造成的.多数学者认为,在构成语音韵律的音长、音高、音强三要素中,音高是决定汉语语音自然度的主要因素.然而,我们通过对德国学生汉语发音的听辨实验发现,音长对于汉语语音的自然度同样重要,音长偏误也是产生洋腔洋调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在训练单字调的同时,更要重视训练多音节词的音高与音长模式.本文结合第一作者在澳大利亚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语音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探究——以越南留学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和越南在经济、文化领域合作的加强,来中国学习汉语的越南留学生也不断地增加,针对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研究也具有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语言学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为理论支撑,以160名越南留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从汉语的学习主体———越南留学生本身的特点(学生对汉语语言的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策略等)来对越南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针对越南留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不同语速下句子的音高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语速是影响语调音高的重要因素,慢速使音高降低,主要体现在调域下线的下降。四个调类中阴平调的音高表现最稳定,受语速影响最小,其他调类均不同程度受语速影响,比如因语速变慢而降低音阶。音高下倾在这三个调类的句子中体现比由阴平构成的句子要强烈。语速快到一定程度会改变句中阳、上、去调类的音高走势,使基频曲线趋平,但因为边界调的作用,这种趋平走势往往影响不了句末音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对法汉语声调教学的效率,项目组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手段和方法,采用南开大学自主研发的语音分析软件——Mini-Speech-Lab(桌上语音实验室),对法国留学生的汉语单字声调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在法国留学生汉语单字声调中,"阴平掌握得最好""调型偏误最为严重的是阳平""调域偏误最为严重的是去声""阳平和上声混淆成为声调习得的难点"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实验的方法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进行研究,分析偏误产生原因,总结偏误规律,发现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存在着整体调域偏低、偏窄,阳平调发音弯头过长,个体差异较大等偏误特点,并就此提出针对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声调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不同历史时期的韵律特征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新闻播音韵律特征的历时研究就是对普通话发展历史的梳理。基于现代汉语普通话数字化样本库,以不同时期新闻播音韵律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感知实验和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时长和音高等方面对韵律特征进行历时、系统地分析,发现韵律特征有一些规律和共性保持不变,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韵律特征出现一些动态变化,说明普通话语音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汉语单字作为实验语音材料,采用语音软件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单字调的发音特点进行声学描述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亚留学生单字调容易出现的偏误现象为去声误读成阳平或上声,阴平误读成阳平,阳平误读成阴平。此外,它们的偏误特点为阴平不能趋于直线,阳平升不到位,上声不能够先降后升,去声降不到底。从时长特征来看,中亚留学生汉语单字调发音的时长比对照组短。本研究的结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声调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虽然越南语和汉语都是属于具有声调的语言,会给越南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带来很大的优势,但是越南留学生的汉语发音特征仍然是在于声调。刘珣先生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中认为:"汉语语音最大的难点在于声调。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很多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考察了母语为东干语且汉语等级为中级的东干留学生汉语单字声调面貌。研究表明,东干族留学生的单字调调域偏窄,调域偏误多于调型偏误。本文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语调是人们信息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部分,调核是调群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其位置的不同反映了说话人要表达的感情和意图的不同。在语用学角度上,调核具有对比强调等语用功能。在声学方面,调核具有时长更长,音强响度更大以及音高线起伏更明显等特点。目前在教学上结合实验语音学的相关研究手段,利用Praat软件对话语进行标注,对调核的语音表现加以分析,是研究英语调核的语用功能及其语音实现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汉语水平较高的日本学生习得普通话轻声时的韵律偏误,发现日本学生产出的轻声音节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调型方面,基频曲拱偏平,升降幅度不够;基频曲线后半段常有轻微抬升;T3后的轻声音节常常被读为降调。(二)调域方面,四声后的轻声音节都存在调域偏窄问题,其中T1、他后尤其严重。(三)时长方面,不同声调后轻声音节存在不同程度的时长过长问题,尤以T3后为最,甚至超过T3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