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我是女生,漂亮的女生;我是女生,爱哭的女生;我是女生,奇怪的女生……"我很喜欢徐怀钰的这首《我是女生》。但是,我不漂亮,不爱哭,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生。自打我出生起,大人们就夸我可爱,像个小大人一样懂事。却不知我天生淘气,表面上是个"乖乖女",其实很爱恶作剧。有  相似文献   

2.
快乐导读《我不是完美小孩》描述了三年级女生郝完美在学习、生活,尤其是与大人相处中的困惑与烦恼。翻开书,你会看到一个个有着各式各样表情的孩子,有皱眉忍着哭的、戴着海盗帽诡计多端的、顶着俏丽花帽子微笑的、学大人敷面膜的、气到大喊大叫的、笑到眼睛都眯起来的……在一张张古灵精怪的表情之下,这群孩子活灵活现地诉说着"完美"。但是,每个"完美"却都和我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3.
王碧招 《教师》2013,(11):58-58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育也在变,新课程改革在我们眼中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最近,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新课标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新课标由原来的"两基"转变为现在的"四基",增加了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增加的这两项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作为小学教学的一线数学教师,教学中怎样落实?怎样体现?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以新课标为依据,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小时候老师经常问:"长大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当时的标准答案是警察、医生、科学家等。我最初的回答是:"和尚。"和尚在我幼小心灵里的形象实在太高大了,主要是因为电影《少林寺》。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偷偷去电影院反复看《少林寺》,动作和台词我都记得很清楚。还有一首歌曲更加坚定了我对和尚的崇拜,因为第一句歌词就是:"和尚只在我梦萦。"长大后我才知道,原来唱的不是"和尚",是"河山"。所以,我的第一个爱好是武术。那时候有一本杂志叫《武  相似文献   

5.
2000年,一个歌唱比赛把三个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背景、不同个性的女生凑在一起,谁也没想到这三个只是爱唱歌的女孩,组合起来会是红遍两岸三地的女声天团!完美和声是这个团体的特色。刚出道时她们只是傻傻的单纯的小女生,唱功略显青涩;现在她们的声线是那么完美,H的高音,S的纯净,E的沉稳亮丽,让人无法不喜欢。从《女生宿舍》到《PLAY》,从"奇幻旅程"到"移动城堡",她们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她们从天真无邪的小女生变成现在红透大江南北却又平易近人的天后,而唯一不变的是她们的那种信仰,那种"唱到八十岁,爱到八十岁"的信仰。  相似文献   

6.
我在教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求最大公约数"一节时,不是把教给学生怎样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是把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7.
抽签吧     
自从"咬肚子"事件发生后,墩宝出名了。在乐多多小学,无论胡小闹和墩宝走到哪里,总能听到同学们议论纷纷的声音:"瞧,那个铁饼脸的牙齿功夫了得,竟然把一个比他壮两倍的同学咬得嗷嗷叫!""听说他的表哥是个苦瓜脸超人呢,嘻嘻!"当然,也有这样的声音:"知道吗?乐多多小学最近接到了99个家长的投诉电话,都是要求给墩宝调座位、转班级的。"  相似文献   

8.
与大多数出生在80年代的人一样,我关于阅读的记忆可以追朔到小学之前,虽已记不得第一本阅读的书是什么,但一定不是《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等舶来品,而是那些将故事简化并用图片来展示故事情节的小开本的书,我们都统称为"小人书"。也就是通过阅读这些"小人书",我知道了《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文学名著,开始了对文学最初的理解,开启了我对浩瀚书海的无边向往。一本书不可能包罗万象,但有些书  相似文献   

9.
年初《语文学习》编辑部约稿,颇感意外.我不是名师,连特级教师也不是.可能因发过偏激之论"名师是读书读出来的",才与"名师"有了点瓜葛.要在"名师"栏目自说自话,自愧有鱼目混珠之嫌.但编辑盛情难却,说说我从村级小学走进重点高中、省教研室的"成长经历",也许对青年教师有点激励和启发.  相似文献   

10.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读"是重点。只有"读",我们才能认识更多的生字,只有"读"我们才能了解更多的事物;只有"读"才能让我们体会真实情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读"的实践研究,本文主要以小学语文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一课为例,谈一谈"读——悟——读"的三步读书法。第一步"读"每当我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初二的女生,很喜欢看《今日中学生》,已经有五年了。我小学时就捧着哥哥的看,现在还自己订来看。我特别喜欢"少年作家"中的  相似文献   

12.
王琦 《甘肃教育》2012,(16):14-15
"男生已经被女生全面超越了。"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市中小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女生每一个科目的平均成绩几乎都高于男生。2006-2007年,拿到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中超过65%是女生;2010年,考上大学的女生数量比男生多33万。甚至在刚刚结束的高考中,多个省份文理科"状元",全部被女生夺得。(《中国青年报》)面对"女子无才便是德"到"女生全面超越男生"的转变,笔者作为一个女性,却并不觉得自豪和  相似文献   

13.
正雷夫老师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追求完美,但永远无法企及。追寻的过程就是一切。"这正是艺术最美的地方。要有多么豁达的教育情怀才能做到这一点?我是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学校组织了多次有关雷夫的培训学习之后,我满怀敬仰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反思:音乐教育可以"不完美",关键在于如何在"不完美"中追寻"完美"!  相似文献   

14.
钟亚利 《辅导员》2013,(22):9-10
<正>伴随着教育部对《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前后两轮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我们开始了新学年。作为一线的小学校长,我不想再感叹"发了很多文件,结果总是不了了之",不想再埋怨"当下的学校管理体制和评价体制",不想再等待"改革小学教育的制度设计和课程设计"。我更不想永远纠结和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们需要的是在操作层面的行动,尤其是基于小学教育阶段所承载的终身使命,在以下三方面再下真功。  相似文献   

15.
<正>《课标》中提出,"积极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那么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近年来杜郎口等中学自助学习模式流行,模仿者非常多,但一些核心问题,如,老师的作用怎样体现,合作学习的内容与实际怎样把握,仍有争议,还有待实践中完善。为此,我们开展了《小学语文主体性学习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试图扭转  相似文献   

16.
<正>朱自清《背影》的"寓情于叙事"的间接抒情手法给我们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们且以"买橘子"一段文字为例,说说朱自清是怎样成功地将父子之情,尤其是父爱完美地寓于叙事之中的。在这段充满感情的叙述中,作者通过强调"路难行"、"难行路",进一步突出了"行路难",从而使感情的抒发显得如此真切、自然而震撼人心。先来看"路难行":"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相似文献   

17.
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课堂上出现的一幕引发了我的深思。下面是《阿长与山海经》课堂教学片段回放:生1:从"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可以看出阿长既可敬又很幽默,她能为"我"买到"我"念念不忘的《山海经》,这说明她确实值得"我"尊敬,但她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就实在是太幽默了,太搞笑了!(全班大笑,但也有几位同学边笑边举起了手。)师:感谢阿长为"我"买到了《山海经》,也感谢阿长为我们带来的笑声!但也有几位同学一直举着手,好像还有话要说。生2:阿长这里不是幽默,她之所以将"山海经"说成是"三哼经",是因为她没有文化,她并不知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导刊》里,我最喜欢看"爱我中华"栏目。它丰富了我对祖国科学技术的了解,增广了我的见识,让我大开眼界。我有时甚至"埋怨"这个版面的空间太小了。我还喜欢看"读写百分百",这个栏目是讲关于作文方面的知识,但不是干巴巴地讲。它用有趣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小学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课程实施的空间载体,它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呈现?我想每一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我的答案是从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再不断实践中得来。多年前参加市级英语赛课,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4A的Unit 6《Whose gloves?》的第一课时,内容有两个场景,六幅图。开始设计课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课件的完美。第一个场景利用声音、画面、色彩,还有FLASH,把Su Yang和Su Hai换衣服的场面做得惟妙惟肖。第二个场景出现了很多小朋友,他们在不断地换衣服,此处出现重点句型:一会儿"too big",一会儿"so funny",一  相似文献   

20.
这就是生活     
王佳未 《语文新圃》2007,(10):39-40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海子《麦地与诗人》   从幼儿园开始,在我完全不能判断的情况下,像许多对孩子充满期待的家长一样,父母和我"商讨"了一个规划,小提琴将是我一生的"副业",所以是"副业"而不是"主业",是因为他们和我都没有下"赌注"的决心.经过三四年停停顿顿的"预科"阶段,小学三年级后,我正式拜师,开始了一对一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