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金贵 《师道》2008,(7):115-1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习作要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如何达到要求?首先,学生的习作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经验为主线,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其次,学生的习作要遵循学生的认知与习作逻辑,引导学生先观察后感受,先说后写。最后,要注意平时素材的积累,让学生习作时有内容表达。  相似文献   

2.
郭福兰 《江西教育》2024,(18):51-5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当前,一些模式化习作教学过多关注习作技巧的讲授,给学生提供可背诵的习作模板,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整篇习作,以应对考试要求。然而,这千篇一律的写法,千人一面的文章,没有灵性,更没有创造性。多年的教学经验让笔者体会到,充满灵气的习作源于对生活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小学高年段,教师要引入各种生活情境与元素展开习作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创作热情。以感受、体验生活的实践形式增加生活化写作素材;以感受自然、开阔眼界的实践形式增加生活化写作情感;以创设情境、寓教于乐的实践形式增加生活化的写作感受。  相似文献   

4.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所以,教师就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到更广阔的天地去,观"生活小镜头",积累独特的素材;诉"亲身经历",凸显习作个性;抒"真情实感",展现习作童趣;求"多向思维",触发习作灵感。养成坚持每日一记的好习惯,积累自己的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5.
开展童话习作训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的好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从大量的课内外阅读中学习方法、积累语言,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习作的素材,通过读写结合进行童话故事的仿改续编,通过阅读童话绘本创编故事,进而指导学生进行主题童话创作、自由创编等。  相似文献   

6.
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缺乏生活素材的积累,其关注局限于语文课堂与家庭生活,忽视社会生活中生活经验与语文习作的联系。基于"生活教育"思想,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积累习作素材,从而真正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年级学段目标中对习作教学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习作教学中,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一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按小学儿童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有计划地进行习作训练。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下良好的习作基础。  相似文献   

8.
语文习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更加高效的语文教学,加深学生对语文的认知。目前学生的时间大都集中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体验生活,在学生的习作中能够感受到学生作品与实际情况的脱离,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生活化习作教学,让学生收集生活素材,感受生活情境,创作出真正符合实际情况的生活化习作。  相似文献   

9.
习作教学的宗旨在于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积累的素材,在习作表达中体验习作的妙趣,感受文字表达的畅快,寻找妙笔生花之道。巧用"弱连接",可让习作素材在积累中沉淀;可艺术处理习作素材,搭建习作表达的金桥;可让习作之花在运用中绽放。  相似文献   

10.
吴嫦娥 《考试周刊》2014,(48):53-53
新课程虽已实施多年,但一些教师写作教学观念依然落后。作者就当前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从如何"淡化技巧训练,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的习惯;注重写作过程,培养学生主动而自信地写作;突出写作主体,写出真情实感"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开展经历体验作文教学活动,是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发生活经历资源,积累创作素材,能够拓展作文的选材范围,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开发生活经历资源,积累创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经历是学生作文的基本素材。只有开发学生的经历资源,让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为习作提供更丰富的源泉。虽然学生的生活经历简单,但只要善于开发,其内容也是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的长篇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思》,虽是一百多年前的作品,但时至今日仍给我们以很好的享受,因为它不仅有较强的思想性,而且在艺术技巧上有可贵的成就,尤其是作为历史小说,有很多地方可资借鉴。众所周知,一个作家必须投身于社会生活中,亲身参加社会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从中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得到深切的感受,才有可能用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作基础,对创作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出文学作品。在俄国文学史上,《死魂灵》和《钦差大臣》的素材乃是普希金提供的,而果戈理却能据此加工创作,写成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这是因为果戈理生当其时,具有足以处理好这类题材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由此可见,一个作家如果离开了社会生活,就不可能有文学创作。总之,社会生活是作家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是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13.
<正>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的习作源泉,这是毋庸置疑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学生每天的生活、学习都是丰富多彩的,也没有一天是一样的,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是习作素材的宝库。但在实际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即使搜索到了习作的素材,表达时却缺乏个性,语言空洞、苍白无力,这是因为在习作中,学生没有独特的心灵感受,使习作缺少"唯我性"。从2012年上半年起,我以《在生活作文中提升小学生心灵感受力的实践研究》为课题,在习作教学中,做了一些  相似文献   

14.
课堂习作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真正让学生能够容易接受的方法,却困扰着许多老师。从文本素材入手,以再现生活素材为切入点,辅以视频素材、专题素材等学生习作的原料,通过引导、默读、观察、发现、描写等教学技巧,来展现习作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同时,通过课堂反思来提升课堂教学的内在含义,达成学生习作水平的快速掌握。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初中学段的写作中,要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知生活的丰富多彩,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那么,面对现有很多学生词汇贫乏,素材有限,表达技巧缺失,兴趣丧失的现状,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实现这一目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为抓手,努力强化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习作素养,积累了点滴经验,在此谈点浅见,与同行共享。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对于第三学段的学生来说,独特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当代作家刘心武说过:所谓独特,就是基于我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我越从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感受出发,我的作品就越不会与别人雷同,越可能具备特点。由此可见,体验和感受是个性作文不可或缺的催化剂。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体验作文,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感受。  相似文献   

17.
对于写作指导来说,重在方法指导。当前不少学生不会写作文,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不会指导有关。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五》一课习作指导为例,浅析通过巧妙指导,生成学生习作精彩的方法。具体策略如下:借助故事情境,挖掘情感素材;还原故事细节,渗透表达技巧;鼓励故事创作,巧妙点拨巩固。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作文需要从生活的源头开始,促进学生乐于表达,以生活的真实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本文从"体验多彩生活,积累真实材料;开展实践活动,丰富生活体验;指导习作练习,抒写生活本真"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寻找生活的写作素材,归纳积累素材的方法以及运用于写作的技巧,以此抒写自我、畅享写作本真。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若要使观察"丰富见闻",有"独特感受"并能作为"习作素材",就不能只停留在狭义的"看"上,而应当对事物作全方位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根据当前学生厌作、套作的状况,习作教学应植根于生活,走生活化道路。应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摄取素材,观察感受生活,丰富提炼素材;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生活素材的基础上,活化积累,激发倾吐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倾诉,随心所欲倾吐,把生活源头引入作文;同时,把生活和作文集合起来,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并通过讲评、交流、发表、写生活日记等活动,提供展示舞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使他们善写、乐写、坚持写,养成写作的习惯,让习作生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