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曾祺小说创作的散文化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曾祺小说创作的新的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方式:语言的诗化追求、叙事的平静淡然以及结构即情调的独到处理,在初步了解散文化小说基本的艺术特征的同时,使人认识和惊叹于作家在艺术技巧中所折射出的渊博精深的传统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底,以及对当代文学现代走向的独到思考,从而去理解、把握当代文坛上的汪曾祺“这一个”  相似文献   

2.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独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创作程式,在艺术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创作出“系列”的散文化的小说,形成他独特的文体特色。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表现为:人物描写的散文化;叙述的写意性、主观性;结构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小说创作的散文化特点及其单纯洁净的语言风格,与其思想意识和审美取向的民间性具有深刻的联系。汪曾祺的叙述方式、语言特色与其思想内含的民间性是互为表里、谐调一致的。正是这种内容和形式的民间统一,使其小说创作不仅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而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
全面研究分析了汪曾祺小说语言的散文化技巧、叙事技巧和风格技巧,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了汪曾祺小说创作具有民族特色和个性色彩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吉磊 《考试周刊》2010,(24):34-35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极具艺术个性。他在老到、成熟的平淡姿态中处处流露着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到一种来自生命本身的欢乐。本文从汪曾祺小说一派优美的“回忆世界”中的和谐的追求、人性美的呼唤、风俗画的描绘、结构的散文化风格、强烈的语言意识等几个方面,着重探讨其独特艺术魅力,进而揭示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的小说充分展现了散文化特征。他将书画的"空白"艺术化用到小说中,突出表现虚实相生的叙事手法。其小说淡化故事情节,少有前后因果逻辑联系和矛盾冲突,表面杂乱无章,但却内藏叙述秩序。汪曾祺受沈从文的影响和其世俗化的生活经历也是散文化小说的成因。他的散文化小说使小说的审美功能得以重现且呈现出平淡的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小说在结构和文体上最为突出的特色是散文化。在结构上,他苦心经营的不是结构的严谨,恰恰是结构的“随便”。他的散文化小说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树枝状结构、云朵式结构、画簿式结构。汪曾祺小说结构的随意、多元,突出表现在虚实相生、卒章显志、顾盼流转三方面;其显性结构的“松散随意”又造成了他文体特征的散文化。  相似文献   

8.
滕金芳 《文教资料》2007,(25):67-68
汪曾祺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并将散文引入其中。汪曾祺的散文化派小说具有诗意描画民俗风情、审美理想淡泊和谐、浑然天成的章法结构、丰厚绵长的艺术渊源等特点,对后来作家的创作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9.
全面研究分析了汪曾祺小说语言的散文化技巧、叙事技巧和风格技巧,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了汪普祺小说创作具有民族特色和个性色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锦云 《文教资料》2012,(14):27-28
汪曾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文体意识非常强的作家,他的小说具有"诗化小说"、"散文化小说"的特点,《大淖记事》是其经典代表作之一。本文从题材、结构、叙事方式、人物、语言等方面来分析这部被视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散文化小说重视回味,重视情趣,重视氛围,重视对象世界的诗意观照,表现出诗意化的文本特征,有着独特的审美意味。本文以废名、沈从文、汪曾祺小说为个案,分析散文化小说的诗意化创造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的小说最大限度地颠覆了中国小说的传统观念。他的小说通过散文化形式着意摒弃了情节负荷,给作品留下了极大的艺术空白,形成了以情绪为文的独特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3.
仇玉文 《文教资料》2010,(11):17-18
本文主要探讨论述了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的具体表现、成因及其影响,旨在说明:文无定法,要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万晓芳 《考试周刊》2008,(52):120-120
本文主要探讨论述了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的具体表现、成因及其影响,意在说明:文无定法,要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的小说在当代文坛独树一帜,新颖而别致。作者以淡泊恬静的心境,用独特的语言构筑了一个清新隽永的艺术世界。小说的语言既追求鲜活的“俗味”,又追求精妙的“雅味”,繁简得当,充满诗情画意。小说的文体追求散文化特征,淡化传统的人物、情节、布局等小说观念,显得轻松自如,而又蕴藉深厚。汪曾祺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作家,其文化精神是源于道、儒、墨家精神的三重组合,其中又以道家精神作为底蕴。当作品在表现小知识分子类型的人物时,主要呈现道儒互补的精神结构;而在表现小劳动者类型的人物时,则呈现为道墨相合的精神结构。小说从语言、文体到文化精神都体现着“和谐”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6.
地方色彩和风俗画面是乡土小说最基本的审美特征,具体到汪曾祺的乡土小说,则体现在浪漫野性的人文图景、独具特色的散文化叙事、充满诗意的优美语言三个方面。由于汪曾祺笔下的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所体现的美具有异域风情的特点,又区别于同时代高大全原则下的僵化文体,使他的小说呈现出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这种陌生化来源于汪曾祺的乡土情结,而乡土情结亦可以追溯到"五四"时期的新文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汪曾祺的小说不仅是一种文学范式的回归,同时也是一种审美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是一位连结了现代与当代文学的作家。汪曾祺小说这种"回忆"的视角,催生了其散文化小说的审美效果。其回忆视角体现在三个方面:距离的美感、童年的视角、暮年的回望,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内在机制和风格特征:着重表现美好的事物,回避丑恶的因素,从而构成其完美、圆融、和谐的乡土世界。  相似文献   

18.
张晓芳 《天中学刊》2006,21(3):117-119
汪曾祺的小说背景大多是故乡江苏高邮的风土人情、市井生活。他的作品采用散文化的笔调,平淡朴素的叙述方式,简洁质朴的语言,把世俗风情、人情世故娓娓道来,自有一番坐看云起的达观。文章如行云流水,清新透彻,在内容、结构、文体、语言等各方面都展示出汪曾祺小说所追求的素朴自然美。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的小说《受戎》虽写凡人小事,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情节故事平淡与自然,在文章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处处体现出诗意之美.是散文化小说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0.
海男的《梦书——西南联大》是一部散文化特征非常明显的小说,其散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较为松散的小说结构和小说语言的散文化两个方面。小说的散文化使小说的梦的意境和现实完美结合,也以散文化的部分填充了小说故事本身较为单薄的缺陷,同时打破了小说叙述时间和空间的单一性,给予小说叙述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