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儿两岁多,我就开始给她讲故事了,平均每天要讲四五个。但是,我认为,对于四岁以上的孩子,念故事的效果比讲故事更好。一方面是因为讲故事要事先准备,家长自己又不可能编出许多故事来,就是有故事书,我们也没有那么多时间事先从头到尾看一遍。另一方面,大部分家长不是幼教工作者,缺乏儿童语言,口语表达能力也不一定强,复述故事时选词用句不会有原文那样生  相似文献   

2.
故事的故事     
有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天,他不想吃饭,于是妈妈罚他站在门外,然后给屋子里那些听话的孩子讲起一个小故事来。当这个不听话的孩子发现妈妈在讲故事,哭闹的声音就小了一点儿,因为他想听听妈妈讲的故事。平时他最爱听故事了。这时候妈妈大声说道:“你现在听话,愿意吃饭的话,那么,孩子,我就让你进来听我讲故事。”可是,这孩子仍在抽抽搭搭地哭,当他听到妈妈的喊话声时,又马上大声哭闹起来,就连非常想听故事也不顾了。这时候,有一只老鼠从她的洞里跑了出来,问道:“小孩,你究竟为什么哭呀?我的小老鼠们都在吃肥肉,他们被你的哭闹声吓得呛(qiān%)…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故事。语文教材通过一个又一个故事向孩子们传递着关于语文的各种知识;老师通过一个又一个富有故事感的课堂,把孩子们引入语文的世界。一位智慧型的语文老师,一定非常善于讲故事,能够运用故事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讲故事可以对他们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故事储备与讲故事的能力,应该成为每个教师、每个学生的必备素养。最适合孩子的故事一定是能够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  相似文献   

4.
爸爸、妈妈和孩子依偎在沙发里,一起捧着一本图文并茂的书,微笑着阅读,橘黄色的台灯光从背后暖暖地照着他们。这是多么温馨的一幕啊。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美好经历。那么,我们通常是怎么给孩子讲故事的呢?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又遇到了哪些困惑呢?在这一期的沙龙里,闲情和各位爸爸妈妈就讲故事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你给孩子讲什么样的故事问题:你给孩子讲故事前,有没有对故事进行过筛选呢?还是随便拿起书架上的一本故事书就开始讲了呢?除了童话,你们还讲什么呢?沙龙里的讨论:天天妈妈:天天现在还不到2岁,我给她挑选的故事都是和她的…  相似文献   

5.
用心寻找     
听故事,我想很多人都喜欢,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们。我也很喜欢讲故事给孩子们听,不管是书本内容、课外内容,还是孩子们熟悉的故事。我常利用饭前,离园,课堂省余的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每个孩子都听得津津有味。孩子们升入大班后,我开始让他们自己尝试着编放事。我们班上出现了很多“故事大王”,就连那些平时胆小,不自信的孩子也能落落大方地走上讲台,讲上一段。特别是在孩子们讲完故事后,可以得到“故事大王”的称号,为此,他们搜集故事、讲故事的积极性更高了。时间一久,我发现在孩子们讲故事时,下面听的孩子往往一会儿就坐不住了,怎么办呢?我…  相似文献   

6.
故事的故事     
有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天,他不想吃饭,于是妈妈罚他站在门外,然后给屋子里那些听话的孩子讲起一个小故事来。当这个不听话的孩子发现妈妈在讲故事,哭闹的声音就小了一点儿,因为平时他最爱听故事了。这时候妈妈大声说道:“你现在听话,愿意吃饭的话,那么,孩子,我就让你进来听我讲故事。”  相似文献   

7.
用耳朵阅读     
莫言 《教师博览》2014,(1):23-23
<正>我在农村度过了漫长的青少年时期,我的知识基本上是用耳朵听来的:我有一个很会讲故事的祖母,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爷爷,还有一个比我的爷爷更会讲故事的大爷爷——我爷爷的哥哥。除了我的爷爷、奶奶、大爷爷之外,村子里凡是上了点岁数的人,都是满肚子的故事。我在与他们相处的几十年里,从他们嘴里听说过的故事实在是难以计数。他们讲述的故事神秘、恐怖,但十分迷人。在他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4岁的女儿每天晚上都要缠着我为她讲故事,有时候讲一两个,有时候甚至要讲三四个才罢休。这个我知道,是因为幼儿对故事一般都十分感兴趣,讲故事正好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象与好奇。他们在故事中学习知识,辨识道理。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把握好这一时机,在讲故事中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与良好品质。1.培养孩子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加深对词汇的记忆力。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孩子对故事中词语  相似文献   

9.
夏萌信箱     
孩子总缠着我讲故事,可我没时间,怎么办? 孩子爱听故事是件大好事,是“精神食粮”的需要。把给孩子讲故事当作与吃饭、睡觉和工作一样重要的事,时间就会挤出来了。如果你觉得“粮仓”被掏空了,孩子的“缠”成了自己的负担,你不妨来个今天我讲一个故事,明天你复述;今天我说个开头,明  相似文献   

10.
陈铁 《家教指南》2003,(5):63-63
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家长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方法一:故事法对年龄较小又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是非常喜欢的,会使孩子从声情并茂中了解情节,对未讲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读书的欲望。如:小芳上小学四年级了,就是不爱看书,他妈妈就采取了每天晚上给她讲一个阿凡提的故事的方法。这样讲了两周后,小芳一到晚上就要妈妈给她讲故事,这时她妈妈就拿出一本阿凡提的故事书,对小芳说:“我讲的故事全在这书里,里面精彩的故事多得很呢。你要想知道…  相似文献   

11.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我的女儿佳佳更是这样,故事是我送她的最好的礼物,一直伴随着她的成长。我也从中悟到了一些讲故事的学问。 一、儿童化的语言 有一段时间,我比较忙,佳佳的外婆便经常拿着小画册给佳佳讲故事。外婆的故事是“念”出来的,她完全照画册念下去。由于画册中有太多的成人化的语言,佳佳在一旁明显没有听明白。久而久之,孩子便没了兴趣听。而我每次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都尽量使用儿童化的语言,清楚明白,加上适当的  相似文献   

12.
任教多年,经常有家长问我:“为什么我天天给孩子讲故事,有时一次讲2~3个,可我的孩子却听了就忘,一个故事也说不出来。”其实,这些家长走入了一个误区,以为给孩子讲故事讲得越多越好。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后来,我向家长介绍了一个诀窍——五天讲一个故事,收效甚好。 第一天,请幼儿自己看一遍家长事先选择好的新故事图书。告诉幼儿故事名称,并提问:“这本图书上画了谁?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等幼儿看过一遍后,家长再与他共同认识图书中的重要角色,并帮助他记住故事的名称。 第二天,家长与幼儿共同看书,并声情并茂地讲一遍故事,一边讲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幼儿不易理解的字词的含义,或用容易理解的同义词直接置换,并对故事内容作必要的讲解。最后,与幼儿初步地讨论故事的教育意义,可问:“你喜欢谁?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我常为这样一个事情发愁:就是我的孩子发音不准确。我是搞中文的,对语言问题比较注意,因为我觉得这是关系到推广普通话的问题。可是尽管我这样注意,孩子的好多语音都发错了(需要说明的是,这绝不是孩子的舌头有问题)。有些字音纠正多次孩子还是改不过来,有的字音他根本就不会发,如“吃”、“视”等。什么原因呢?不用说,是周围人的影响,而更主要的是老师的影响,因为孩子一天有十个小时生活在老师身边,而且老师还要教他们学儿歌,给他们讲故事等。除此之外,这里还有这样一个因素,就是孩子对老师的相信程度在某种意义上胜过父母。我在给孩子纠正语音时她就歪着小脑袋说:老师教我这样说的!可见,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是关键,我建议,幼  相似文献   

14.
我的同事,是一位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她给我讲了一个起伏跌宕的“侦探”故事。今天一大早,生A的妈妈很气愤地带着很伤心的生A到办公室,指着生A的书包对我说:“老师你看看,我刚给孩子买的书包,米老鼠的,花了一百多元呢,就这么被划了一个大口子!”  相似文献   

15.
儿童最喜欢听故事。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孩子偎在老祖母的身旁,听着那些奇异的童话;也常常看到一群红领巾打着队旗去请老爷爷讲亲身经历的故事。他们听得是那样的入神,小眼睛紧紧地盯住讲故事人的嘴,生怕有一个字听不清。他们听着,听着,时而惊讶,时而愤怒,时而高兴,时而惋惜……听到悲伤之处,往往会在眼角挂上晶莹的泪珠。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说明儿童从故事中受到了教育,受到了感染。我做低年级班主任,就抓住了儿童这个特点,经常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教育儿童。每学期开始,我总是根据班主在培养儿童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计划,搜集各种故事。等到进行哪一项教育,我就讲哪一类型的故事。每向学生提一个新的要求,我总要先讲故事,然后再提。例如,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来校时会在路上逗留,  相似文献   

16.
老师: 您好! 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听我讲故事,他现在读三年级了,我给他买了很多童话故事书,但他不愿意自己阅读,总要我读给他听,甚至在家里做语文阅读训练时,也要我读给他听.他这样不喜欢自己阅读,我该怎么办? 黑龙江精灵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任何行为,一定有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在内的心理动力原因.心理学家杨凤池说:一个人的行为,最根本的动机,是人内心深处的心理动力.孩子喜欢听故事,又不愿意自主阅读,这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一定有孩子的心理需要、动机和兴趣上的原因. 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总是充满着无限的好奇.父母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亲子交流,能极好地满足孩子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欲望,也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与心理成长;孩子在父母身边,他会感到很安全,感受到父母疼爱与关注自己,甚至连生理上都会产生愉悦的感觉.但是,我们有些家长,或许是因为自己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听故事,忽略了培养孩子自主阅读和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忽略了孩子自主成长的需要.通过父母长期重复读故事、讲故事这种行为,以至于使被动地听故事成为了孩子的一种习惯.其实,孩子自己阅读,哪怕是读一句话,都会激发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孩子自己讲故事,哪怕是讲一个非常简单、甚至前言不搭后语的故事,也一定包含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想象力!  相似文献   

17.
曾听到一位华裔女士说:"我只知道我越懒,孩子就养得越好!"她不让孩子上数学补习班,只让他们玩24点和"大富翁"游戏;她不让孩子学这学那,只在他们非常渴望学什么时才给报名,若是不认真学,她就拉长脸说"要学就学,不学拉倒,我要把钱存起来养老";她给孩子讲故事时,累了也要他们代替她讲;家务大家分摊、分工合作,就连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也要把意见沟通一遍……  相似文献   

18.
晚上九点,医院外科三号病房里新来了一位四五岁的女孩。女孩的胫骨、腓骨骨折,留下来陪着她的是她的母亲。医院没有空床,孩子就躺在病房里放在地板上的一个担架上。孩子的小脸煞白。那位母亲一直用自己的大手握着孩子的小手,跪在孩子的身边,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孩子的脸。“妈妈,给我包扎的叔叔说我过几天就好了,是不是?”“是!”母亲的脸上挂着慈爱的笑,好像很轻松的样子。孩子没有说话,闭上眼睛,眼泪流了出来。过了一会儿,孩子说:“妈妈,我疼!”母亲弯下身子,把自己的脸贴在孩子的小脸上,用自己的脸擦干孩子的泪水。当她抬起头的时候,脸上依然挂着那种轻松的慈爱的笑。“妈妈给你讲故事,好吗?”孩子点点头,眼泪还是不停地流下来。文海逍遥游母亲讲的故事很简单:大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来给大象过生日。他们都送给大象珍贵的礼物,只有贫穷的小羊羞怯地讲了一个笑话给大象听,大象却说,小山羊给大家带来了欢乐,他的礼物是最值得珍惜的。不知道母亲为什么选了这样一个故事。孩子的眼睛亮起来,她一边用手抹眼泪,一边用快活的声音说:“妈妈,再讲一遍。”于是,母亲就一遍一遍地轻声讲下去,她的手一直握着孩子的手,脸上挂着轻松的慈爱的笑。女孩终于忍不住了,眼泪再次流下来:...  相似文献   

19.
用心寻找     
杜静 《早期教育》2004,(9):16-16
从孩子们不再满足于听老师讲故事的那一天起,我就开始尝试着让他们讲他们自己搜集、自己编的故事.为此,我班出现了很多"故事大王",连那些平常胆小、不自信的孩子也能落落大方地走上讲台,声音响亮地讲上一段.特别是班上开展了"故事大王"评比活动后,孩子们搜集故事、讲故事的积极性更高了.  相似文献   

20.
《乌塔》一文叙述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旅行欧洲的故事。读完课文,有的同学认为:乌塔太小,不应该外出旅游,这样做很危险。而我认为: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她完全可以独自出去旅行,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许多好处。她的爸爸、妈妈一定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充分准备了三年,才让她独自出游,学会在社会中如何生活。这多好呀!我非常羡慕外国家庭的教育方式。他们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他们允许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犯些错误;他们很自觉地维护着孩子的隐私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跟孩子在一起时,他们像孩子的朋友,不会去命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