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教学内容丰富,值得我们教师深入研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诵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相似文献   

2.
张莹红 《学周刊C版》2019,(21):124-124
新课程标准下重视朗读训练已经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热点”。朗读既能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记忆起促进作用,又能帮助他们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也能对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充分提高。语文教学提倡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本,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相似文献   

3.
朗读,语文教学之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思想的理解,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在我们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朗读而言,常常有这样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提倡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经历阅读过程,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为了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想读;转变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会读;注重课后拓展阅读,让学生多读。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要通过阅读实践,逐步提高阅读的水平和语文素养。让学生自主、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在读中求知、读中求智、读中悟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的水平和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通过阅读获得深刻的感悟,积累丰富的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阅读、感悟、交流的"三部曲",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积极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加深阅读感悟,在相互交流中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实现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7.
一、为学生创造“自读感悟”的机会 阅读是一项来自心灵的活动。作为教师不应以成人化的、大众化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应该支持他们个性化的阅读方式,为学生创造“自读感悟”的机会。如教《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时,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放声读,也可以与人合读等等,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发现,去体味,  相似文献   

8.
一、为学生创造“自读感悟”的机会 阅读是一项来自心灵的活动。作为教师不应以成人化的、大众化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应该支持他们个性化的阅读方式,为学生创造“自读感悟”的机会。如教《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时,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放声读,也可以与人合读等等,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发现,去体味,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新课堂中,我觉得,老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朗读,是最经常的、最重要的阅读训练;朗读在发展语文素质教育中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使学生达到正确、流利、有感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采取相应的多种多样的促读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有利于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入境会文,得到审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下面,.笔者就谈一谈怎样以多种方法促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入境悟情.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水平,对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整体提升朗读感悟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把学生上学称之为“读书”或“念书”.可见阅读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更为重要。在新课标中也十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快乐读课文,读中寻乐趣,读中获感悟。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就能密切读与写的关系,深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情感光芒,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正如朱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最经常的、最重要的阅读训练。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普遍、最重要的阅读方法,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常用或主要手段,可以简化教学头绪,精简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它也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能力,进行语言积累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却出现了偏差,究其原因,归纳如下:“重方式、轻目的;重形式、轻过程;重技巧、轻感悟……”那么,我们将如何打造有效的朗读课堂呢?精讲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创设情境,体验角色;以情促读,以读促解;巧妙引导,加强朗读感悟;画龙点睛,评价有方。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不是无情物”,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在信息社会,阅读更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建构学习化社会即是建构“阅读社会”。而朗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促进其读书感悟呢?本文以苏教版教材第五册为例,谈谈实践体会。一、反复练读,读中感悟“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自然段时,我采用“放扶”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有层次读课…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阅读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进行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人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应重视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对同样内容的朗读,能读出各自的韵味,让学生在反复、有效的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的点滴妙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