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要奏响探究式阅读的"音符",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解读阅读文本,真正与文本对话,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在提倡大量阅读的语文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学依托教材,以"主题"为中心的拓展阅读教学研究应运而生,并体现出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群文阅读教学"就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的一种。"群文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一节语文课中,围绕主题开展多文本的教学,打破原来单节课单篇教学的模式,增加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3.
<正>"多元解读"中的"多元",一是指解读主体的多元。进入文本阅读的读者都可以称为主体,具体到语文教学之中,"多元"指的是教师、学生、作者,他们都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二是指文本的意义的多元。文本并非是语言形式本身而是审美主体在阅读文本时,产生于知觉经验中的整体的形象,文本作为一种"图式化外观",读者通过阅读活  相似文献   

4.
<正>"多元解读"中的"多元",一是指解读主体的多元。进入文本阅读的读者都可以称为主体,具体到语文教学之中,"多元"指的是教师、学生、作者,他们都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二是指文本的意义的多元。文本并非是语言形式本身而是审美主体在阅读文本时,产生于知觉经验中的整体形象,文本作为一种"图式化外观",读者通过阅读活  相似文献   

5.
正放眼当今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无度的现象普遍存在:要么坚持"深度阅读",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时总是深了再深;要么打着"广度阅读"的旗号,旁征博引,甚至撇开文本,八面开花;要么振振有词要"文本细读",从头到尾、从文字到标点,乃至一切细枝末节……所有这些,都是超越了"度"的教学。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度",必然在另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主题先行的文本解读是说我们在阅读时,先预设一个主题,然后用阅读行动去印证这个主题,煞费苦心地寻找一些文字作为证据。主题先行的文本解读方式对文本是一种极大的戕害,对作者是一种极大的漠视,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误导。语文教学应该规避这种现象,要规避,首先要了解其来源。一、主题先行式的文本解读的几种来源语文教学中的主题先行式的文本解读来源于教科书编者、《教师用书》编者和教师。(一)教科书编者主题先行式的文本解读与处理  相似文献   

7.
<正>文本解读从"一元解读"到"多元解读"、从"普适阅读"到"个性化解读"、从"他者解读"到"自我解读"、从"认知性解读"到"体验性解读",阅读教学从教师独白到师生对话、从教师讲解到学生体验、从教师预设到互动生成、从注重倾听到自由言说、从结构性教学到后结构教学,这里凸显几个关键词:文本解读、动态生成、语文素养、学生成长,这几个词,冲击着我的思想,叩击着我的心灵。为着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能力,解读文本应该实现立德树人,即是阅读立人。一、解读文本的关键是直面文本,走进文本,深入主题  相似文献   

8.
<正>"多元解读"中的"多元",一是指解读主体的多元。进入文本阅读的读者都可以称为主体,具体到语文教学之中,"多元"指的是教师、学生、作者,他们都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二是指文本的意义的多元。文本并非是语言形式本身而是审美主体在阅读文本时,产生于知觉经验中的整体的形象,文本作为一种"图式化外观",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将其意义现实化和集体化。多元解读是新课程提  相似文献   

9.
正自"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开展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倡导一课一得、大量阅读、读写结合。这样的实验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改变了作文课难上、效率低的现实。阅读与习作本就是密不可分的"一家",可是很多语文老师将阅读和习作教学分离,上成了独立的两种课型。"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丛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料。如果在阅读课中教师注重以文本为载体,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再从大量资料的阅读陶  相似文献   

10.
钟艳 《广西教育》2013,(13):9-10
解读,即理解与诠释。教材解读,就是要进入文本,跳出文本,回到文本,深入了解教材说了什么,想要说什么,这是对教师阅读理解能力、深入探究能力的一种砥砺和考验。只有准确把握不同课型的解读脉络,充分挖掘其"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也获得发展和提升。一、多向研读,整体把握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语文教师文本"裸读"能力的弱化甚至缺失,贬损了中小学语文教育应有的含金量。"裸读",顾名思义就是不借助任何资料,不带有任何先入为主的看法,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对文本进行陌生化阅读,获得对文本的原初理解和个性化解读。语文教师"裸读"文本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教师应该重视并切实提升自己的"裸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路嫣 《天津教育》2022,(10):116-118
<正>单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展开形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个篇幅让学生对相同题材或相同主题的文本进行集中阅读,从而充分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思维、提升语文能力、塑造精神品质。同时,由于单元文本篇幅较多、内容丰富而深刻,教师只有充分落实备课任务,才能让单元教学具有科学的框架、明确的方向、多样的方法,以此充分切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具体谈一谈语文教学中单元主题备课的实践策略。一、总体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众所周知,阅读是课文解读的"催化剂",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阅读是沟通口语和书面语的"桥梁",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改中众人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这些不和谐的一幕幕: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是一种可以让学生深入文本中去品味和拓宽阅读深度与范围的教学方法。对阅读本身是一种优化,对语文教学是一种教学辅助。在实践教学,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通过细读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拓宽知识范围,增强对文本的分析与归纳能力。阅读中的文本细读,是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一种技能,同时也是构建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不仅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去认真感受文本所赋予的语言魅力。细读能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深度,提高学生自主分析与归纳能力。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以学习和欣赏的心态去对文章进行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  相似文献   

15.
文本解读的最终目的是教师能够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通过教学获得文本解读的知识、规律和方法,使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16.
正袁向军,江苏省泰兴市大生小学副校长,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名师,江苏省泰州市"311"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自牵手"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来,袁校长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研究工作,成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三人行工作室",与团队成员着力研究"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的"语用""文本特质",追求"情趣·高效·真实"的语文教学。近年来,以"换本阅读"的形式,带动大生小  相似文献   

17.
阅读文本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前提,而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都源于对文本的解读。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精神,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对文本的解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而解读中引导学生生成出自我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语文,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对文本的解读教学,注重的是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则提倡对文本的内涵进行解读。两种模式有着不同的操作流程。一、文章阅读和语文阅读模式分析(一)文章阅读模式文章阅读模式大体分为四个流程,即初读课文,提出问  相似文献   

19.
拓展性阅读是建立"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让语文教学走出"高耗低效",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拓展性阅读,通过师生围绕某一阅读主题,搜寻收集与阅读主题相关的材料,重构文本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自主对话,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它通过把师生的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较为有效地开发了课程资源,活用教材,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授予了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了阅读视野,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丰厚。  相似文献   

20.
在多主题文本中发挥教师的优势利用和指导职能,能改变语文教学中教师盲目个性化解读文本等现象。多主题文本确定主导主题的三大原则:尊重"第一文本",包括写作背景、作家生平、作品整体;尊重学生理解水平;尊重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