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素质教育要求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学好、会学历史.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可见,语文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要在"趣"字上做文章。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和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寻幽探胜;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探究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正如于漪老师说的:"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之火,变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主动热情的"我要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实践表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浅谈初中历史开放式教学构建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军利 《新疆教育》2012,(14):101-101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拓宽教学题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历史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尽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但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尤为重要。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所创设的一个富有情感、美感、生动形象,蕴涵哲理的特定历史氛围,它是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它的创设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情和学习兴趣,从而影响着学生参与历史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历史教学之中,我们可以想方设法创设这样的历史情境,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点。人有了兴趣就会对这种事物或者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态度,乐于去探索历史,去接受历史,它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比如,教师讲到“中国疆域”时,可结合当前的黄岩岛和钓鱼岛等热点事件,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探究:为什么说黄岩岛和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我国哪些朝代对这些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假如你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你准备如何去驳斥滋事国的言论?这些关乎国家尊严的问题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历史。2运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历史教材进行个性化处理,使历史教学方法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课教师怎样才能创设轻松快乐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呢?一、教学幽默艺术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主要作用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运用幽默的话语或事例进行教学,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与学均变得轻松而高效。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快乐学习,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这是历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问,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展历史再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历史。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和谐的发展.可以说,主体性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因此,在德育教学中如何把课讲活,讲得吸引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当成为德育教师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浅谈情感教育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情感是兴趣、态度、动机、自信心和意志等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个性因素。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们刚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充满了新鲜感,如果教师不能紧紧抓住课堂45分钟来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那么他们的新鲜感很快就会消失,从而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以外,在课堂教学中,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对激励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将更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英语  相似文献   

8.
时下,对许多中学历史教师来说,一种尴尬的现象就是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出现这种情况,一味责怪学生是没有用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更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能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程体系下,历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沉闷”的历史课堂“活跃”起来,以实现教学目标。笔者结合多年历史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有历史考试成绩难提高等负面言论。这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造成的。历史教学只要以"趣"为径,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把勤奋和刻苦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他们就能更加发奋学习,课堂也才能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激发兴趣是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可以使历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呢?本文从四个方面作了阐述。一是教师要做学生兴趣的激发推动者。二是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是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兴趣在人们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是入门的向导,是前进的心理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生物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有助于实现学习目的,并提高学习效果。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就是创设有利于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背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情感是  相似文献   

11.
“导学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过程。“导”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自学、认识、理解 ,并积极探究 ,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思想教育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首先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之参与教学过程。初中生掌握的历史知识较少 ,基础较差 ,但好奇心较强。为此 ,教师更应加强引导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 )情感教育。教育是有情感的 ,离开了情感教育 ,只能走入单纯传授、枯燥的死胡同。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是提高地理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地理教师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充分挖掘地理教材的趣味性,改变教学方式,对教学教法过程进行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功能,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使他们真正乐学、好学、会学.  相似文献   

13.
在近年高考中,普通高中学生的历史成绩普遍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厌学、惧学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是其中之一。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那么,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当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4.
周葳 《黑河教育》2014,(7):49-49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靠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来激发。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寻求知识,自觉钻研。可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笔者通过以下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不感兴趣。作为一名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当有意识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如何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趣味性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职业高中专业课程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桥梁。情感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相之间形成作用的润滑剂,教师要用饱满的情感、科学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和兴趣。  相似文献   

17.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教师首先应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修养,情感投资,激发兴趣;教法多种,重视直观,激发兴趣;发挥时政作用,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兴趣;树立大目标,为理想而学,稳定情趣。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行为,从厌学到乐学是教师的教学方向。一、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想学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创设乐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求知的迫切愿望,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感的驱动下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19.
李雪 《成才之路》2010,(12):I0008-I0008
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爱迪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德育学科由于本身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所以,作为德育学科教师,要想提高德育的教学实效,就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当务之急。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德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能克服理论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为此,我认为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应大胆采用,努力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