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目前,初中的历史教学依然以讲授史实知识为目的,注重内容的灌输;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仍是看重教科书的教法。如此的教学论是植根于传统的教养主义和内容主义的教学论(一种重视把握历史事实的学习的培养,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化历史教养的教育理论)。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2.
郭子其老师在<求佳,实现求真、求实的有效方法>中提出的方法和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郭老师的"三种介绍"教法,都是教师"介绍"给学生,介绍再多、再全面也无非是在灌输,是把学生当作接受"历史结论"的容器.  相似文献   

3.
小学英语"分层?开放?全程"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笔者以"三定三紧扣三突破"为路径,跨校实践教法的可行性,理清了分层、开放、全程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依托教法构建新型高效课堂提供了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4.
亡人国必先亡人史。足以见历史教育与国家兴亡关系之重要。是以历来皆以历史教育为国民教育重要之一环。这就是日本当国屡以教科书问题大做章,蓄意向青少年灌输歪曲的历史,以求一逞其非分之想的原因所在。国民教育重在向青少年施教,而历史教育的主要渠道即通过中学历史课程而取得应有的社会效应。课程质量之高低端赖乎课本质量,历年颁行之中学历史课本虽屡有修改,但终难为师生所满意,以致历史教育之效能渐趋低落,以致大多数青少年对祖国历史知之不详,  相似文献   

5.
郭子其老师在《求佳,实现求真、求实的有效方法》中提出的方法和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郭老师的“三种介绍”教法,都是教师“介绍”给学生,介绍再多、再全面也无非是在灌输,是把学生当作接受“历史结论”的容器。如我们讨论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一个还是多个,其实并不是何兆武先生所说的是历史学Ⅰ的知识,即是对史实和史料的认识;而是历史学Ⅱ的知识,是对上一层次的理解和诠释,可能还会出现第三种原因、第四种原因、第五种原因……的假设或结论。历史认识或历史解释是随着人们的思想变化而改变的。因此,我认为,可以鼓励学生“信口雌黄,信马由疆”地去假设、猜想和探索,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探究思维的方法。具体训练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6.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是“兴趣”。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用填鸭式教法单纯以灌输语言材料为目的。而应通过创造各种较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小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相似文献   

7.
过去的一个世纪对道德灌输的批判并没有达到其本来的目的,相反,道德教育功能渐愈式微.在批判灌输的同时,人们也抛弃了传统,对历史上优秀的德育方法未能光大其现实价值对象性.欣赏更适合道德教育本身的兴味,它作为对德育方法整体的超越而成为道德教育的方法论,关键还在于它构建了一种新的德育精神.  相似文献   

8.
惜阴·健康     
惜阴·健康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是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席勒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周时间不能增添一个人的生命,然而珍惜光阴...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讲授方法是最常用的课堂教法,也是最基本的教法。但随着历史课程目标、体系、评价等方面的革新,传统教法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必然要采用和尝试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袁爱荣 《甘肃教育》2014,(17):64-64
正课改的浪潮一浪又一浪,新课程的新教法也是一种又一种。但不论是哪种教法归根结底,它必须要在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形成一种有效教学,从而达到引领学生思想的目标。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实现有效教学,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一、用历史人物去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1.讲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具体可感、有血有肉才能打动人,才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从而给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留给学生最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历史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区化学教学以构建参与、探索的实验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加大对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培养的力度,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成果。现以初中化学《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课的教学为例,谈点粗浅认识。氢气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三种主要气体之一,氢气实验制法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氢气实验室制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排同氧气一样,按传统的教法,教师先演示,学生再作实验,或者边讲边实验,学生对所用的装置和步骤是“照方抓药”、机械操作。虽然,这样学生也能获得一些化学知识,训练一些基本技能,甚至也比较适应传统的考试,但是这种…  相似文献   

12.
《课程·教材·教法》作为培训教材受青睐10年来,《课程·教材·教法》被山东省嘉祥县疃里镇教委作为本镇教师轮训班的一种重要教材,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并被广大教师推举为最受教师欢迎的十佳教育刊物之首。喧里镇教委还从每期的学员中评出15名优秀教师,并奖给每位...  相似文献   

13.
改进历史教法提高课堂效率●陈樊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改革历史教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粗浅认识。一、功夫要下在备课上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  相似文献   

14.
教法课是引导师范生由“学教”到“会教”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用学科,它的显著特点是把所获得的知识迁移为能力。而如何推动这种迁移能力的实现,是长期困扰教师和学生的一个实际问题。以下就此作一探讨。一、从“理论型”向“应用型”过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习教法理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中师生的教学能力,提高应用知识的水平。但是,由于受多年来以理论知识灌输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教法课的教学偏重于就知识讲知识,很少考虑突出教法课的实践性这一特点。例如,数学教材教法的教学,往往满足于数学结论、定理的证明推…  相似文献   

15.
鱼·渔·欲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智力,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成绩,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它代表了语文教学中的三重境界。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借用“鱼·渔·欲”三个字来归纳。一、授之以“鱼”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即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是语文教学中的第一重境界。长期以来,教师教书只须把知识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把学生遇到的疑难切切实实地解答出来。用授之以“鱼”的传统教学方法教育学生,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高分低能。二、授之以“渔”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要让学生…  相似文献   

16.
礼·仪     
自幼年起,"中华民族是数千年之礼仪之邦"的教诲就灌输予我们。然而纵观身边却发现能做到以谦卑有礼、温文尔雅为常态的人甚少,引起了不小的困惑——殊不知,自认为最富于"礼仪"的民族,缺少的竟是礼仪。首先从理论出发,咬文嚼字一番,便能发现从今日角度出发,"礼仪之邦"不免有偷换概念之嫌疑——古人口中的"礼仪"与今人口中的"礼仪"听来相同,但古义重"礼",今义偏"仪"。众所周知,周公辅成王,制礼作乐,建立社会朝纲之秩序,维系天下百姓之团结。中国社会在"礼"的维系、限制、潜移默化下已经走过了一千多年,彼时封建之邦所夸耀的"礼仪"指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在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下所派生出的"谦卑有礼"。而在从西方引进  相似文献   

17.
自班级授课制实施以来,学校教育经历了灌输教育、自主教育、对话教育的嬗变。灌输教育以教师为中心.自主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对话教育以人为中心,人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中反映出教育改革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随着社会对人的要求的提升,教育不能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启发心智,培养创造力,只有在师生平等的教育中,才能培养有主体性的学生。在目前大力提倡对话教育的时代,这三种教育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社会基础,思想呈多元并存、总体缓进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利用历史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梁任公曾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历史教学要充分发挥以古鉴今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从理论的角度对其内涵的"美"作出了一己之探讨,认为自主探究是一种精神的自由,也就是语文的美,因而提出了"自主.探究"是一种美的主张。并指出语文之美是靠生命的主体心领神会的,而不是强行灌输或机械选择的。可见,自主探究是语文学习的必由之途。  相似文献   

20.
一、“单一姿势读史”带来的困惑和对策 培根有句名言,“读史可以明智”。可是过去我们只习惯了仰视历史教科书中光辉夺目的英雄人物,习惯了用一些阶级标准与政治观念去评价历史人物,因循守旧,师生一个姿势读历史,历史学习显得枯燥乏味。加上教师教法机械单一,重灌输,轻智力开发,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重结论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