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月牙儿     
月牙儿挂在星稀的夜空,泛出 微微的白光。月牙儿总是那样甜,那 样美,十多年来它都不曾变过。 那年我才七岁,还在上小学。父 母把我寄托在老师家里,虽然有很 多同学,但是很少有人来关心我。记 得第一次看到芊的时候,天上也是 有月牙儿的。她的母亲也带她来托 住在老师家里,她害羞地依傍在母 亲的身边。我肆无忌惮地盯着那双 水灵灵的眼睛,一闪一闪的,里面 像有两颗星星。她也看到我了,但 马上把头别了过去。等老师带着她  相似文献   

2.
到市重点中学读书,为了节省车费,我很少回家,家里也未安装电话.母亲无法表达她的思念,她又不识字,于是托邻居一位小学老师写信给我,我的回信也是这个老师读给母亲听的.从中我知道,母亲每次收到我的回信时是多么地激动,多么地满足啊.  相似文献   

3.
“魔”鞋     
姐姐安妮比我大6岁。我们小时候,家里很穷,母亲夜晚要到一座小镇的工厂打工。由于很少能见到母亲,所以安妮就承担起大部分母亲的责任,而且母亲也授权给她管理我跟妹妹的日常活动。实际上,去跟安妮说,要比去跟母亲说好多了,因为尽管她被授权管理我们,但是她却从未因为我们违规而惩罚我们。  相似文献   

4.
我的母亲     
物转星移 ,岁月流年 ,母亲离开人世也快有七年了。虽然过去了这么长的时间 ,但是我始终忘不了母亲 ,忘不了母亲为我付出的一切 ,母亲的身影早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我的母亲是个粗人 ,没有多少文化 ,印象里她长得黄胖而矮。我知道在别人的眼里 ,她是丑了些 ,但是我并不在乎 ,不在乎她是个粗人不识多少文化 ,更不在乎她长得黄胖而矮。在我的心里 ,母亲永远是位孝敬父母、关心孩子的伟大母亲 ,她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记得我年少时 ,外婆经常有病在身 ,家里的农活又多 ,外公一人又忙不过来 ,加之舅舅他们又还小 ,还在读书 ,所以母亲常常到…  相似文献   

5.
窗前的母亲     
在家里,母亲最爱待的地方就是窗前。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做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待在窗前。  相似文献   

6.
1.家里多了一个傻丫头那天,父亲把一个黑黑瘦瘦的女孩领到我面前,让我叫她姐。我看了看母亲,母亲点点头,我这才低声叫了她一声姐。女孩身上的衣服脏兮兮的,头发乱得像稻草,浑身都散发着一股难闻的味道。她用手摸我的脸,被我一下子打开了。我一点也不喜欢她,那么脏,还当我姐?  相似文献   

7.
《家教世界》2012,(9):11
她是山区里一个普普通通的七岁小女孩,家境贫寒。父亲常年在省城打工,家里只有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本来日子很平淡,突然有一天,她知道母亲怀孕了。"母亲不再喜欢我了?不然为什么还要生一个小弟弟?"母亲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她心底的怨恨也越来越多。所以,母亲喊她帮忙做事时,她总是假装听不到,溜到门外的小树边玩。那是一棵在她出生时种下的小树。树长得  相似文献   

8.
情如同辈     
母亲30多岁,个儿不太高,如果我穿高点儿的鞋与她一起逛街,不太熟悉的人就会冒出一句:“你们是姊妹吧!”我们先是一愣,接着,就哈哈大笑。我与母亲年龄相差这么大,却这般相像,可见母亲长得年轻。每到假期,家里电话特别多,但很少有人愿意接。电话在楼上,而我们大多呆在楼下,因此,每次母亲只好跑  相似文献   

9.
窗前的母亲     
在家里,母亲最爱待的地方就是窗前. 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做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待在窗前.  相似文献   

10.
刘靓缇 《初中生》2015,(32):29-30
我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大家都说我幸福,我却不这么认为.每天回家我总会被母亲骂.哦——她一天不骂我,就不是我的母亲了.她每天都是一座火山.对于她的怒骂,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可心里还是难免不好受. 我总认为母亲的爱全给小妹了,可有时她又很关心我.不过,对于母亲,我还是没有多大好感,因为她经常说话不算数,给我的承诺几乎没有一个兑现过,也经常数落我.  相似文献   

11.
母亲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文友小余给我讲了他的故事——我很小就没了母亲。整天酗酒的父亲几乎就没有管过我,我是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在我的印象中,那时候的家是冰冷的。我很少看到父亲,我也讨厌见到他,因为他醉酒之后经常打我。我遇到现在这个母亲,缘于我小学五年级时的一次郊游。就是那次郊游,我病了,发高烧,只好暂住在乡下的一户农家里。农家的那位妈妈特别好,一共照顾了我六天。那六天,我得到了长大以来最温暖的爱。她看我的眼神,是那么慈祥,那么温和,我浑身的每一个毛孔都像受到温暖的爱抚,熨帖无比。我走的那天,她告诉我,她是我母亲家里的一个远房亲戚,让我管她叫姨。我才明  相似文献   

12.
小的时候家里穷,我们几兄妹见了别人买新鞋子,就闹着也要买。于是母亲一分一分地把钱攒着,等攒足了钱就给我们买新鞋子,她自己却老是穿着那双又破又旧的黄跑鞋。我读初中后,父亲种的十多亩柑橘挂果了,家里的收入也逐渐多起来,但母亲仍然穿着那双已缝补得像马蜂窝一样的黄跑鞋。母亲笑着说,鞋子穿久了,就有了感情,舍不得扔。不过,她仍然不间断地帮我们买新鞋子。上周三逢赶场天,母亲走了二十里山路来学校看我。那天我们正在上体育课。母亲背着一个编织袋,大老远地看见我就喊“:霞妹崽……”然后匆忙地向我走来。操场上自由活动的同学听到母亲…  相似文献   

13.
再婚与养老     
辛玲 《老年教育》2010,(10):31-31
蒋老师是我的邻居,一天,在楼道里碰见,她高兴地告诉我,她的母亲再婚了。蒋老师的父亲两年前去世,母亲一直和她住在一起。虽然她很关心母亲的生活起居,也经常陪母亲聊天,但母亲始终提不起神来,做什么都没太大兴趣,好像换了一个人。  相似文献   

14.
落价     
外婆家曾请过一个小保姆,她手脚勤快、利索,自她来后,家里每天收拾得干干净净,饭菜也烧得美味可口,而且她的嘴很甜,“叔叔、伯伯”叫个不停,家里人都喜欢她。她只有十六七岁,和我那时的母亲一般大,她说自己只上了小学,很想念书,但家里太穷供不起,迫于无奈,跟着同乡来这一带打工。外婆同情她,便让母亲每天教她读书学习。她很认  相似文献   

15.
有人把母亲比作一口井,用她的温泉养育孩子。有人把母亲视为生活中的路标,为儿女指引前进的方向……人们都把母爱视作最珍贵的东西。可是在我的生活中,并没有体会到母爱的神力,而是凄凉和悲哀。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赌鬼,她无时不在与麻将打交道。牌友的吆喝远大于她对我们的关心和怜爱,很少给我们如春的温暖和关怀。我也不知道曾多少次跑到麻将桌前,求她离开那东西。我伤心的泪水洒落在母亲的身旁,她理也不理,我哭了,且声音越来越大。然而得到的只是母亲瞪来的白眼和对我的狠心的大骂。我心碎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被母亲的行…  相似文献   

16.
窗前的母亲     
<正>1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2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待在窗前。3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母亲     
小时候父亲在船上工作,家里只剩下母亲和我。母亲虽然农活忙,但疼爱孩子的她总是把我担在簸箕里一同去农田。农田那边有个军营。在那里我尽情地做着橄榄绿的梦,不是卧倒,就是匍匐,“一招一式”认认真真,但这些认真换来的却是一身污泥。母亲干完农活,又要为我洗上一大堆衣服,最多时一天洗三套,但是她却很少  相似文献   

18.
自母亲因积劳成疾去世后,琳达一直很伤心.更让她伤心的是,没过几个月,父亲便又娶了一个叫菲莉的女人.让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对新过门的继母产生好感,并友好热情地对她,这无疑难于登天. 看着菲莉整天在家里主持家务,俨然一副女主人的样子,琳达对她更不满了,并将这种不满转移到父亲身上.琳达开始觉得,母亲的死跟父亲有很大关系.如果不是他只知道在外忙着工作挣钱,很少帮忙照顾家里,母亲也就不会过劳而死.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善心     
母亲七十有二,佝偻的身子像当年外婆的样子,还在操劳着我们晚辈的工作和生活。前些日子,为孙女的婚姻,也担心不少心血,伤情的样子,感觉苍老好多。我也想说服母亲,老了,不要再为我们的事情操劳和牵挂,我们已经成熟了,有些事会慢慢处理好。叫母亲开心一点。她也说家事不和睦,怎么开心啊。我母亲的一辈子,都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全靠她的善心来感化我们成长过程。我父亲平时的语言很少,但持家的爱始终围绕在孩子身边,把一个家庭关心好,爱护好,让我们姐弟三个,在和睦家庭  相似文献   

20.
母亲     
管文锦 《师道》2005,(2):53-53
母亲向来是个不爱侍弄花草的人,可最近几年迷上了培植吊兰和仙人掌。在我搬迁的新家里,几乎每个角落里都置放着这些绿色的植物。母亲每天都到我家乐颠颠地把仙人掌搬到阳台上,还告诉我吊兰不可以多浇水。我以为母亲必是受了那些爱花老姐妹的影响。自知之明地拣些“贱生”的植物来种种,觉得她煞是可爱,也就由着她弄。不知不觉的,家里的绿色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