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静 《教师》2012,(4):76-77
多媒体课件进人数学课堂,极大地突破了常规教学手段的局限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它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优势更是不言而喻。“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课件能够灵活地显示各种动态图像;能够动态地展示图形变换的全过程;能够形象地揭示一些抽象几何概念;能够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感知学习材料,从而建立起内涵丰富、鲜明、完整的表象,为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因此,让多媒体课件进人数学课堂,在数学教学中以发挥其“特有功能”。  相似文献   

2.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更是学习方法 、数学思想与思维方式的教学,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文章认为,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更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结构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激励评价,形成“三会”能力.  相似文献   

3.
数学概念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研究对象的众多属性中抽象出其本质属性,经高度概括而成的。因此,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些是数学概念难教、难学的原因之一。图形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几何概念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使得图形概念教学成为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一大难点。图形概念教学该如何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把握图形的概念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013年省级赛课上杜老师执教了《体积与容积》一课,他利用实验演示揭示概念,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实验演示能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对知识增强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亲身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对于概念教学,如果以实验演示为支撑,就能让学生体验到概念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吴川钢 《教师》2021,(9):42-43
小学阶段的数学抽象素养具体表现在:能从具体现象或事物中提取出数学概念和几何图形,辨别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图形关系,并形成数感和初步的符号意识。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图形与几何”是最重要的知识板块之一,该板块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等内容,其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及推理能力。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教学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这与数学抽象能力的培养路径如出一辙,而最初的抽象是基于直观的,抽象是一种思维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文章以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教学为例,通过概念的引入、形成、应用和延伸四个过程,探讨培养小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抽象素养,促进其全面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教材中已经添加了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但是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几何形成一定的初步印象,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所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关键,必须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对图形的认知结构。笔者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经历和经验,对小学数学中如何给学生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做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图形理法合一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思想,其能够充分借助于数字与图形的各自优势,发挥出两者在数学教学中的合力作用,切实促进学生善思笃行深度学习.基于此,文章拟以数学图形教学为研究载体,在阐述图形理法合一的思想内涵基础上,探究北师大版X年级数学教材中直观数学语言的呈现及特点,提出借助图形理法合一,引导学生善思笃行深度学习路径.以期通过我们的研究,形成一系列的策略,更好地指导、服务于一线老师.  相似文献   

7.
李卓 《中学教研》2024,(1):36-40
几何教学时将图形特征转化为代数表达,能提升复习课的整体性和高效性,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几何直观素养.文章通过分析历年中考试题中黄金分割的不同呈现形式和特征,引导学生挖掘图形的本质特征,提升几何教学的综合性,融入数学文化,发挥数学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作为我国教育的重点课程,一直备受关注。其中图形等面积拼接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更是中考中的必备考题。所以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对学生来说何其重要。图形等面积拼接问题主要考验的是对图形的分割和拼接两个步骤,需要学生有灵活的思维和思路才能解决问题。这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以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图形等面积拼接问题的教学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9.
分形几何作为20世纪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现在已进行了广泛地应用.在初高中教学中也在逐渐地渗透着分形的思想.通过应用Matlab实现了peano曲线,展现了分形图形形成的一般规律,为初高中相应内容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利用数学教材中数学图形、历史人物、典故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情感,探索出小学数学新教材“空间与图形”模块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深度学习是一种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学习,其核心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需要方向引领,需要促进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立体图形"的学习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小学数学中的立体图形教学为例,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几何解题离不开挖掘基本图形,要关注基本图形的自然联想.中考试题内涵丰富,为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以2021年中考北京卷第27题为例,分解和重组试题的条件,寻找不同视角下的基本图形,引领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拓展、学会归一,最终学会知识间的自然联想,建构数学知识结构,形成数学整体性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感受、体验和感悟。以"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为例,从激活、积累、提升、应用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以便更好地开展有效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是数学的精髓,也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更是体现数学本质的重要方面和评价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会有利于教师深刻地认识数学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本文就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片段来具体谈谈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1.新课开始时渗透:片段一: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课件出示师:同学们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要大一些?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教学应是注重"数学联系"的教学,教师要经常有目的地揭示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数学联系"。下面,以"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学习为例,谈谈如何构建充溢数学关联性的深刻课堂方面的认识。一、深究"理解"本义,赋予关联数学更强大的生长力数学学习中,"理解"无疑是第一位的。实际教学  相似文献   

16.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基本模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学以致用,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本文基于构建理解知识的基本模型的课堂实践,结合数学核心素养有效的形成过程,以平面图形中的解三角形问题为例,探究了构建基本知识模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有一类以抽象图形为主,重视学生抽象思维、几何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空间几何与图形结构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记忆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有关教学展开论述,探讨实现教学任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和学科育人”与数学教学紧密相连.“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成为当下很多教师的困扰之一.文章以“图形的旋转”教学为例,着重抓住问题设计、环节设计和小结设计阐述德育渗透,为数学教学落实学科德育做出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渗透愈来愈广,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数学软件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从图形动态演示、课堂互动和展现数学之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人教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图案设计”一课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从壮锦基本图形的形成和设计中体会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变化,感受数学图案设计之美,增强审美能力和对图形的赏析和设计能力,为民族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初中数学课堂、弘扬壮族文化提供借鉴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