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9年12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最高人民法院")對"深圳敦駿科技有限公司訴深圳市吉祥騰達科技有限公司、濟南歷下弘康電子産品經營部、濟南歷下昊威電子産品經營部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一案"(以下簡稱"敦駿訴騰達案")~2作出二審終審判决:駁回上訴,維持原判。~3該案涉及權利要求解釋、多主體實施方法專利侵權判定規則以及侵權損害賠償額計算中舉证責任等多個問題。  相似文献   

2.
《中國專利與商標》雜誌2006年第1期刊登的"等同原則在實用新型專利侵權訴訟中的適用"一文(作者孟繁新,下稱"孟文"),披露了元大公司訴天旗公司專利侵權糾紛案(涉及名稱為"一種可拆的方向把式車把手"的99233491.8號實用新型專利,下稱"車把手"侵權案)的一些基本案情,並針對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對該案的二審判決發表了觀點鮮明的評論意見。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在大陸法系的專利制區中,實用新型專利俗稱“小發明“,是為了那些創造性不太高但很實用的小發明提供專利保護的制度。例如德國、日本的專利制度中,都有關於實用新型專利的規定。中國大陸自1985年4月1日開始實施專利制度後,由於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審批實行“初步審查“制,授權速度快,受到產業界的追捧,申請量逐年增加。而台灣地區於1949年建立起實用新型專利制度,早期實用新型專利審查與發明專利審查一樣,採用“實體審查“制,2004年7月實行新的專利法之後,改為採用“形式審查“制。  相似文献   

4.
歐洲專利局日前發佈的2019年專利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向歐洲專利局申請的專利數量達12,247項,再創歷史新高,較2018年增長29.2%,增幅居十大專利申請國首位。分析認爲,中國專利申請數量的快速增長,彰顯出中國在科技創新和知識産權保護領域的巨大進步。歐洲專利局2020年3月12日發佈的報告顯示,過去10年中,中國向歐洲專利局提交的專利申請數量增長了6倍。  相似文献   

5.
自1985年我國實施專利法以來,實用新型專利就在其中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二十多年來,我國的實用新型制度對鼓勵發明創造,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據統計,自1985年4月至2006年7月這二十一年間,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實用新型專利申請1,215,538件,其中785,544件申請被授予專利權;同一時期發明專利申請量為993,579件,其中271,311件被授予專利權。在申請和授權的數量上,實用新型均大幅度超過發明。在審查實用新型的實踐中,專利審查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  相似文献   

6.
在我國專利制度設置中,對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採用了不同的審查方式:只對發明專利進行實質審查, 對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則僅僅進行形式審查,致使後兩種專利權的穩定性相對較弱,較易受到挑戰。例如,在涉及實用新型專利或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的訴訟中,被告常常會對原告專利權人據以起訴的專利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提出專利無效宣告請求,遇到這種情况,法庭將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以及《民事訴訟法》第136條的相關規定考慮是否中止訴訟。  相似文献   

7.
在中國對外開放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中國市場對於海外投資者變得越來越具吸引力。為了佔據市場上的競爭優勢,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選擇將他們的最新發明在中國申請專利,亚將此作為企業的一項長期的市場策咯。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最近的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來自國外的專利申請已經達到85,029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高達28%。為了幫助外國企業及其律師正確理解中國的《專利法》、《專利法實施細則》以及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審查指南》的一些重要規定,瞭解專利申請過程中的一些實踐要求,本文擬就外國人委託中國涉外代理機構代為辦理專利申請的過程中,在程序方面應當特別注意的問題,提供個人的意見和建議。  相似文献   

8.
專利權是無形財產權,作為一項民事權利,其與有形財產權相比具有顯著的差異。有形財產權的客體是看得見、摸得到的財產,其保護範圍是確定的。而專利權屬於智力成果權,是無形的,這就需要法律對其保護範圍予以界定。對此,我國《專利法》第五十六條對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範圍作出了明文規定。然而,在司法實踐中,不同的人對法律規定仍會存有不同的理解與認識。為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就  相似文献   

9.
一項發明是否屬於專利保護的客體,是專利審查的首要內容之一。本次《審查指南》的修改對涉及“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的發明的審查基準作了比較大的改動,例如限制了《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的運用範圍。從結果看,以往不屬於專利保護客體的,現在依然不能獲得專利保護,也就是說,這種修改並不意味着放寬了對發明的要求,只是審查員的審查方式和評述會與以往不同。本文就涉及“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的內容作以下介紹,力求使審查員更清楚地瞭解《審查指南》修改的原因,以利於今後的具體審查操作。  相似文献   

10.
香港新專利制度已於2019年12月19日正式實施。爲了幫助廣大讀者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香港的專利制度,本文對香港新專利制度做一個介紹。一、香港專利制度的沿革回歸前,專利權在香港不能直接取得,任何人在取得英國或指定英國的歐洲專利後的五年内,在香港註册,便可在香港取得專利保護。1997年回歸後,根據香港特别行政區基本法的規定.  相似文献   

11.
2004年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實施後,對知識產權代理行業的服務也開始向香港居民開放,其中允許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參加中國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在考取"專利代理人資格證書"後,需要在內地批准設立的專利代理機構實習一年。一年後,如繼續在內地批准的專利代理機構中執業,則可以領取内地的"專利代  相似文献   

12.
根據《中國國家知識産權局與挪威工業産權局關於專利審查高速路領域試點的諒解備忘録》,中國國家知識産權局(CNIPA)與挪威工業産權局(NIPO)專利審查高速路(PPH)試點於2020年4月1日啓動,爲期三年。中挪PPH試點啓動以後,NIPO申請人可以按照《在中挪專利審查高速路(PPH)試點項目下向中國國家知識産權局(CNIPA)提出PPH請求的流程》向CNIPA提出PPH請求.  相似文献   

13.
專利申請文件中,權利要求書是一份最為重要的法律文件。在撰寫權利要求書時,我們往往要字斟句酌。尤其在撰寫獨立權利要求時,需要對寫入其中的每一個技術特徵作認真篩選。如果將一些不必要的技術特徵寫入權利要求中,勢必會導致其保護範圍的縮小,給專利權人帶來損失;反之,如果在一項權利要求中漏寫了一些重要的技術特徵("必要技術特徵"),則有可能使該權利要求不能"解決其技術問題",不符合《專利法》  相似文献   

14.
一、問題的提出中國《專利法》第29條規定:"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十二個月内,或者自外觀設計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六個月内,又在中國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依照該外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相互承認優先權的原則,可以享有優先權。  相似文献   

15.
國家知識産權局近日發佈《2019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提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嚴格規制《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協議》(TRIPs)相關知識産權濫用行爲、提高知識産權運用水平等三項建議,以促進中國專利技術轉移轉化,有效匯聚國際創新資源。這三方面建議具體内容包括:一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相似文献   

16.
—、概述2019年3月27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上訴人厦門盧卡斯汽車配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盧卡斯公司")、厦門富可汽車配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可公司")與被上訴人法國瓦萊奥清洗系統公司(以下簡稱"瓦萊奥公司")、原審被告陳某强侵害名稱爲"機動車觌的刮水器的連接器及相應的連接裝置"的發明專利權糾紛一案。  相似文献   

17.
專利權利要求中採用參數範圍限定技術特徵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本文認爲,依據限定方式和作用的不同,應當將參數範圍區分為個體性參數範圍和整體性參數範圍。個體性參數範圍中的每一個參數都可以獨立產生技術效果,可以單獨地限定一個實施例;而整體性參數範圍內的個體參數不能獨立產生技術效果,參數範圍內的參數集合整體上限定一個技術特徵。區分個體性參數範圍和整體性參數範圍關係到新穎性和創造性的評價。由於對參數範圍不作區分,現行《審查指南》中涉及參數範圍的權利要求的新穎性和創造性的規定不適用整體性參數範圍的情形。  相似文献   

18.
世界知識産權組織12冃7日發佈《世界知識産權指標》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322萬件,較前一年下降3%,爲十年來首次下降。其中,中國國家知識産權局受理的專利申請數量達到140萬件,排名全球第一。  相似文献   

19.
引言在"餐館服務系統"發明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案(以下簡稱"本案")中,涉及一種餐館服務系統,其針對現有的餐館服務系統中,由服務員爲顧客提供服務的服務系統存在耗費人力和時間成本的技術問題,或者在自助式餐聽中由顧客自行取餐而對顧客造成不便、缺乏吸引力的問題。  相似文献   

20.
自2004年以來,對一些來自於外國的外觀設計申請,專利局審查員會以"在先申請與本申請不是同一主題"為由向申請入發出"視為未要求外國優先權"通知書。如果申請人不同意審查員的意見,只能先辦理權利恢復手續,然後才能向審查機構陳述其不同意的理由。對外觀設計專利審查部門的這種審查做法,各界人士質疑之聲此起彼伏,一些申請入訴諸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