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修订版教材的课后练习也做了相应的安排,并将每个单元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从习作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中间应安排一个“尝试运用”的环节,为学生今后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自觉地运用这些语言搭一个台阶。1.剪辑、重组的语言表达训练就是将教材中已经掌握的语言材料剪辑下来,根据习作的要求重新加以组合,以完成表达任务。如在习作指导《春天的发现》时,有的学生看见桃花开了,很美,却不知怎样具体描写。此时教师即可相机引导剪辑:是啊,春天,桃花开了,…  相似文献   

2.
中西比较:对“语言之外”言语活动的认识张丹一、语言三层次人类在对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努力作出解释时,很多时候会自觉不自觉地以“三分法”论之。佛家经典《阿毗达摩俱舍论》将有情众生的生存境界一分为三: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以食欲、性欲等生物性本能为内...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全部著作具有各方面的典范意义,在语言方面,其用词之练达,造句之严谨、修辞之精当,也不愧为现代汉语的典范。鲁迅很少谈到自己的语言风格,有时在评论他人的语言时,也偶有涉及,他曾说:“钱玄同之文,即颇汪洋,而少含蓄,使读者览之了然,无可疑惑,故于表白意见,”而他自己则“意在简练,好作短文,好用反语,含蓄曲折,常招致误解,有时竞大出于意料之外。”(《两地书》)这里主要指他的杂文而言,他的小说何尝不是含蓄简练?当然,鲁迅小说的语言,远不是含蓄简练所能完全概括的,但是含蓄简练却是小说语言的主要特征。本文拟以含蓄简练为主,试从词语、句式、修辞三个方面,对鲁迅小说的语言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刘半农是“五四”时期自觉地到民间文化中寻找精神依托的一个重要诗人。他的诗集《扬鞭集》和《瓦釜集》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民间语言的诗性自觉表达,用民歌、民谣的形式来表现民间的精神、情感,创造了一个与其他新诗完全不同的审美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5.
由洛克的语言观出发,弗雷格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分析原则。依据弗雷格的语言分析原则,语言意义问题的探讨体现为一种非传统的方式,语言句子的意义存在既会因为“客体世界”而“基本”,也会因为语言自身系统而“合成”。同时,弗雷格提出的语言分析原则得益于他自己的逻辑建构过程,逻辑的“有效性”成为他在语言分析中必然要贯彻的问题,而这样的“有效性”又聚焦于句子的意义之“真”;通过句子之“真”的解析,弗雷格便取得了关于语言意义获取的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代小说艺术家毕飞宇在他的作品中应用词类的变格、超常的搭配、辞格的变异三种特殊的语言技法,使作品语言重新获得“活力”与新“质”,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更新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陈旧感觉,在出乎意料与惊叹之中被他赋予的清新之味而吸引,而感染,而陶醉。这种创作手法无疑正实现了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艺术主张,体现着一个文学写作者对语言修辞的积极追求。  相似文献   

7.
“文采派”作家王实甫的戏剧语言素有“花间美人”之称,他在《西厢记》中直引化用前人的诗句使其剧本语言典雅,文学味浓,无怪乎贾仲明由衷赞叹“《西厢记》天下夺魁”。《涛声依旧》的歌词援引张继的《枫桥夜泊》而一夜间唱遍大江南北。还有很多直引化用古诗文的歌曲历久弥新。可见,化用比直接引用效力更大。如果我们在行文时化用诗文,既能充实内容,又可增添文采。那么,怎样化用才能点靓语言呢?下面探讨几种化用诗文的方法与大家共飨。  相似文献   

8.
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之争是语言学界长久以来讨论的问题之一。随着对研究视野的扩展,语言不再被看作简单、封闭的系统,因其生成过程还带有很多文化、自然因素的特征。语言约定论值得重新思考。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就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有深刻探讨。对话中的苏格拉底折衷了论辩者约定论和自然论的观点。他认为语言通过“自然-约定”生成,并应基于理性基础之上。苏格拉底“自然-约定”论是从神话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时期的产物,他对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的折衷对今天的语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带着语言“自然-约定”的观点去研究语言,才会认识到语言生命力的根源,有助于把研究视角深入到语言根植的自然系统中去。  相似文献   

9.
论语言结构的意义功能任明瑞士著名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其中的概念叫“所指”,音响形象叫“能指”。受这种科学化意义上的语言符号观的影响,语言研究当然地走入了形式化的误区,把语言仅仅看成是一...  相似文献   

10.
民间语言写作的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风之树》、《檀香刑》、《丑行或浪漫》这三部长篇小说在写作语言上都存在方言进入写作的现象。从每一部小说的语言形式并结合作者的创作意图来看,它们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即突破现代汉语写作的束缚而达到民间语言写作的自觉,从而构建自己想象的民间社会。在想象民间社会的过程中,民间语言写作是完成这种想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作文中语言正逐渐向一般化、群体性转移,大量带有个体面容、个体体温、个体肌肤气息的语言逐渐退隐,随之而来的是语言的公共状态的出现。结构人类学家列维&;#183;斯特劳斯在他的《野性的思维》一书中曾断言:“野蛮人的语言更符合人性。”“更符合人性”就是少伪饰,少矫情,少规范的约束,多直抒胸臆,多意象性,多通达条畅。鲁枢元认为“人类语言现象实际并不像那些正统语言学家或那些经常以文学样板自居的创作权威们认定的那么有理、有序、严谨,单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做着“纯洁语言”的努力。在我们的努力下,学生语言的丰富个性、机智多彩不见了.而四平八稳、怎么看都没有错误的标准化语言出炉了。  相似文献   

12.
体态语言是入的身势语或手势语,它通过诸如面部表情、举止、身段、眼睛、仪表、动作神态等表现形式,使人产生情感或情绪上的体验并引起共鸣。《史记·乐书》记载:“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即可视为体态语言。正确合理地使用体态语言,以弥补“言之不足”的局限性,对教师来说,对课堂教学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模糊语言是指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范围界限不明确,或表达的意思不确切。“模糊语言”一词是20世纪后期才出现的。1965年,美国电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家查德发表了《模糊集》论文,提出了模糊理论。随后出现了“模糊数学”和“模糊语言”的学科。查德认为:在自然语言中,句子中的词大部分是模糊的名称,例如“大的整数”、“高的房屋”、“美的女人”、“绿色”等都是模糊概念。一、模糊语言有两种类型构成一类是模糊词语构成的。例如: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儿书。“穷”是个模糊词语,意义范围界限不明确…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对语言的要求有两条:基础等级中是“语言通顺”;发展等级中是“有文采”,包括“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对于不少考生来说,能做到“语言通顺”已属不易。文章语言疙疙瘩瘩,缠夹不清,翻来覆去,张冠李戴是家常便饭。如:“天公不作美,小心年纪患了尿毒病。”“一位病人,他的骨髓出问题,但是又没有抓到一位合适的人给他贡献骨髓。”“古人云:送之毫厘,收之东隅。”“一个萧条的年轻人孤独地走在寒冷的大街上。”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下功夫学习语言。一  相似文献   

15.
曾艳山 《文教资料》2006,(29):152-153
目前,“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存在着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把“非言辞性语言(nonverbal language)”与“非语言(non-linguistic)”混为一谈;一是“非语言交际”和语用学研究各自为政。本文认为①我们之所谓“非语言交际”应称之为“非言辞性语言交际”为宜,②非言辞性语言的语用研究意义重大。nonverbalcommunication宜译为“非言辞性语言交际”,“非语言(nonlinguistic)”需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世界》1985年第5期《也谈英语自学》一文中,刘承沛教授说:“学会英语,一般是指做到能够和英语国家的人一样灵活地使用英语。这不是做不到的,但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要有英语的语言环境和社会环境。”台湾语言学者,双向英语教学法专家扶忠汉先生在《扶忠汉再谈英语速成》一文中对什么是语言环境作出了十分通俗的解释,他说:“环境就是您所接触到的事物,英语环境就是让您一直不停地听英语、讲英语。”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头题了一首深有感慨的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诉说了他创作的甘苦和他难以直言而深怕不被理解的衷曲。作者自云“荒唐言”和诗前所提及的“假语村言”也说明了《红楼梦》的语言风格与传统的古典小说是大不相同的,清代邹弢在《三借庐笔谈》里说“《石头记》笔墨深微,初读忽之,而多阅一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学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作家,有“新《儒林外史》”之誉的《围城》是他的大手笔。由于作者博古通今,学贯中西,驾驭语言的能力特别强,因而,刻画人物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语言诙谐幽默,让人拍案叫绝。中学生朋友阅读《围城》可先从欣赏其妙趣横生的语言开  相似文献   

19.
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金圣叹在评论《水浒》的艺术成就时,曾经颇中肯綮地指出:“《永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水浒传》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真是绝其本事。”鲁迅先生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这些论述充分说明,《水浒》的人物语言描写是极为成功的。《水浒》人物语言描写,究竟成功在哪  相似文献   

20.
“语言训练”虽然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就“言语形式”、“言语内容”而言,重谁、轻谁,仍存在较大分歧。请看甲乙两位老师,在教学《李时珍》一课中“他想……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这个重点句的片断。甲老师出示小黑板,四个思考题: 1.读第四段(4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