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对悬坠野钓饵料的要求既不同于传统钓对饵料的要求,也有别于竞技钓鱼比赛时对饵料的要求。说它不同于传统钓饵料是指悬坠野钓的饵料除了注重饵  相似文献   

2.
郭洪 《钓鱼》2005,(10):15-15
本人长期悬坠野钓,用饵也相对简单。然而今年1月份的2次池钓经历,让我开始认识到饵料的调配和中鱼率有非常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马建华 《钓鱼》2005,(24):28-29
悬坠钓的战术 1悬坠钓的诱鱼 悬坠钓的诱鱼就是钓手采用对鱼的味觉、视觉有强烈诱惑力的饵料,通过钓手的技术动作对钓点附近的鱼进行反复刺激,使其被诱集到钓点并产生强烈的索饵欲望的行为。为达成诱鱼的目的,首先要求诱鱼的饵料必须是鱼非常喜欢吃的饵料,饵料的味道可以比钓饵的味道更重一些,以便于尽快将就近的鱼诱集到窝内。  相似文献   

4.
兹飞 《钓鱼》2003,(12)
“野钓用饵,无需雾化”,这是云南一位钓友发表在《钓鱼周刊》(见2002年6月20日)上的一篇文章的题目。二十多年来,笔者也这样认为,在自然水域用雾化饵料钓鱼,效果极差。三年之前,也曾尝试用悬坠钓法钓鲫,失败了几次,也就放弃了。所以多年来,与大部分钓友一样,凡在自然水域野钓,都采用传统钓法,固态饵料撒窝,非雾化饵料作钓饵。但今天,经过一年的理论学习和随钓友多次野钓的实践,笔者的看法却有了转变:野钓也可以用悬坠钓法和雾化饵,关键是如何正确看待鱼情、水情、天气等客观条件,如何解决小杂鱼聚窝闹钩,如何正确观标提竿。促成这一转变的是…  相似文献   

5.
任志新 《钓鱼》2006,(3):36-36
在自然水域钓鱼,使用商品饵的悬坠钓法要不要参照竞技用饵的法则即既重视饵的腥香品质又注意饵的各种状态?答案应该说是肯定的。原因很简单,竞技比赛为了多钓鱼,不得不寻找一种非常适合鱼胃口的饵料,为此钓手们才会潜心研究试配各种各样的“小药”。而自然水域之鱼大都不挑食,腥的、香的、清淡的都会开口。而对饵的状态,野钓应作为重点来看待。否则商品饵开袋即用,导致饵的状态随意性很大,钓鱼效果时好时坏的原因中就多了一条用饵不当。而且这种原因往往十分隐蔽,不容易发现,需要在钓组相同、钓法一样,钓位相邻,钓点无差异的条件下,在与高手…  相似文献   

6.
张铨 《钓鱼》2004,(23):19-19
一、沉底坠钓组灵敏度低但鱼的吞饵障碍最小 鱼漂等的浮力和坠子等的重力之间建立二力平衡关系时,钓组具有很高的灵敏性。立漂或星漂的悬坠钓组就是处于二力平衡状态。野钓中使用沉底钓组较多,这种钓组重力和浮力不相等,重力远远大于浮力。卧底的坠子的重力与地面支持力相互作用。因此,沉底坠钓组灵敏度显然较低。但是,由于坠卧底,子线弯曲松驰,鱼开始触饵吞饵时不受到坠子阻力也不受到鱼漂上浮力的作用,因此吞饵障碍最小,  相似文献   

7.
黄旺意 《钓鱼》2005,(7):14-14
悬坠钓法我在早些年从报刊上就了解了一些,当时还不叫悬坠钓法,都称之为“台钓”。我只知道调4钓2,以饵代坠。在休闲野钓时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还不如用十多年的传统七星漂钓法,后来又继续使用传统钓、抛竿钓。真正痴迷上悬坠钓法,还是因为悬坠钓法自身的魅力吸引了我,时间也就在去年的冬季。  相似文献   

8.
李哲 《钓鱼》2005,(7):31-31
悬坠钓在速钓鲫鱼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需要有一定的要求和条件。自上世纪80年代悬坠钓的兴起,对传统钓鱼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悬坠钓的影响下,传统钓借助悬坠钓合理科学的用饵和钓组的优势,把更科学的内涵融进到传统钓中,七星漂双钩钓法、星漂沉底钓法、包食钓法,这些都是悬坠与传统结合的产物,现代传统钓。当然,我们在肯定悬坠钓对传统钓影响的同时,也看到悬坠钓在不断地吸取着传统钓的优势,如打窝诱鱼的运用就是一个较为明显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辛信  许方 《钓鱼》2008,(14):17-17
悬坠流行,但传统底坠钓组照样盛行,所以用不着厚此薄彼。悬坠调高钓低用雾化饵,逮离底接口用袖钩,用へら,用关东的比较多,但改成调低钓高,两饵一躺一立都触底了,钓咬了死钩的鱼,袖、へら、关东就看不出优势了。底坠对钩型的选择比较马虎,因为多咬死钩,鱼牵动了铅坠浮子才有反应,对钩的要求主要是大小,比如钓鲫鱼用4号或5号伊势尼,  相似文献   

10.
慈非 《钓鱼》2004,(15):30-30
动态钓法一般是指钩饵在鱼的活动区域缓慢自然下落或人为拉线使饵产生动感,以促使鱼儿捕食的一种钓法。一般用于鱼活动能力弱、食欲不振的场合,与普通悬坠钓法相比,可在鱼讯不佳的情况下提高鱼的咬钩频率,从而提高钓获量。然而笔者在近日的一次休闲野钓时,运用动态钓法的初衷却是被特殊鱼情所迫而采取的应变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益  昕东 《垂钓》2010,(8):40-41
说到蘸饵,让人不由得想起从前的“摇三摇”,它与悬坠钓用饵的雾化饵几乎相当。悬坠钓依靠雾化诱鱼,蘸饵也使传统钓法具备了雾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尚立和 《钓鱼》2008,(19):24-25
四、钩饵状态子线状态等对钓组灵钝的影响,都被囊括在盲区的大小以及钩饵与其盲区的位置关系之中 垂钓时,能清楚调钓钓组的灵与钝,是钓好鱼的前提之一。什么样的钓组灵,什么样的钓组钝?人们通过垂钓实践发现:悬坠钓比底坠钓灵;悬坠的一触一悬钓比一触一拖钓灵;  相似文献   

13.
本人从1977年迷钓、1996年学习悬坠钓,坚持每周1~2次野钓。从去年开始,把悬坠钓法应用于休闲野钓中。曾经有过多次辉煌,但也不乏铩羽而归或收获甚少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呢?是理论学习不够吗?从悬坠钓法一传入大陆就始终关注并学习、实践的我,应该不会缺少理论指导!是钓技能力和技巧(选择钓场、钓点、钓层、钓组和调饵、调漂、观漂、提竿、遛鱼等基本功)不行吗?8年的悬坠钓实践自认为已经基本掌握了(当然要达到高手水平,肯定还有一大段距离)。用了先进钓法仍旧免不了失利,说明了悬坠钓法面对鱼情、水情、天气、环境等客观因素,必须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4.
马建华  刘少才 《钓鱼》2007,(8S):24-25
(三)饵料的物理状态。掌握了上述配饵原则,还需要知道采取什么方式改变饵料的状态。好的饵料状态是有利于形成诱鱼区诱鱼、鱼吞饵进嘴时不挡嘴、扬竿时不挡钩。具体讲,它包括饵料的软硬、黏度、化散速度、比重大小、内含成分的颗粒粗细、钩上的残留物多少等方面。在不同的鱼情下对上述指标有不同的要求,钓底层大鱼时,要求饵的比重大,  相似文献   

15.
马建华 《钓鱼》2007,(3X):16-17
近年来,悬坠钓技术发展迅速,众多钓鱼人纷纷回归自然,野钓大军中除了采用长竿底坠钓法的传统高手外,也出现了一批根据自然水域特点将悬坠钓法进一步改良,提高的新生代钓鱼人,其不凡的战绩令人刮目,也有力地推动了野钓技术的发展,使悬坠钓法有了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那么,相比于标准池内的悬坠钓法,悬坠野钓有哪些特点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管察 《钓鱼》2005,(13):22-22
让坠下沉水底有两个目的,一是定位钩饵,二是抗御流水。悬坠的缺点是流水快了,钩随水走,并将一部分钓饵带向下游。所以野钓多底坠,池钓用悬坠,然而不论哪一方都在思考:池钓用底坠,坠重和浮标怎样调整才合适:野钓用悬坠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做到既抵御流水,又维持钓得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范宁 《钓鱼》2012,(5):16-17
悬坠钓的浮漂 浮漂是钓鱼人借助钓组中漂与坠的合理配重关系,将钓饵带至合适的垂钓水层、观察水中饵料的雾化状况、发现鱼在饵窝旁游动、觅食、吞饵时的动作信号,为钓手适时准确地扬竿中鱼提供可靠信息的重要钓具。  相似文献   

18.
郅辽 《钓鱼》2013,(8):61
手竿钓鱼其实就两类:传统钓、悬坠钓;野钓、池钓;休闲钓、竞技钓;钓慢鱼、钓快鱼。然而,不同方法、不同目的、不同形式的钓鱼却在鱼饵上趋于一致了。以鲤鱼、鲫鱼为主要目标鱼,鱼多用拉,鱼少用搓,味分腥、香、腥香三类。至于饵的松黏、大小、软硬、轻重等等则由个人习惯和鱼情、鱼口而定。不过尽管如此,钓手的认识、见解不同,即使是同一款鱼饵,也会因不同的炼饵过程和用法而效  相似文献   

19.
鞍山渔民 《垂钓》2005,5(2):36-36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台钓法开始传入内地,和传统钓法相比较,台钓法在很多方面具有优越性,于是许多钓鱼高手开始深入研究,结合内地钓鱼的实际情况,进化衍变成适合内地钓鱼的悬坠钓法。目前内地学习悬坠钓法的人逐日增多,悬坠钓法对于饵料状态控制有严格的要求。专用的饵料在价格上要高出普通饵料一大截,经济上稍微有些紧张的钓友可能会觉得难以承受,还有些地区,受条件所限制,  相似文献   

20.
吴延明 《钓鱼》2013,(20):23-25
从标准池钓场培养出来的钓手,一般只能算作读完“义务教育”的中学生;如果不经过江河、湖泊、水库、海洋等大钓场的“本科学习”,就不算全面的钓手。近年来,国内许多大型钓鱼比赛也注重于“移师”江河湖库海在适于用悬坠钓征战时,钓手们利用悬坠钓的优势,根据野钓场实际情况,适当加强加长悬坠钓具的配比,优化饵料结构和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