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钓鱼》2007,(19)
传统的坠钩卧底钓组由于反应的信号主要是鱼吞钩游走时的动作,当信号出现时,无论是七星漂还是立漂,其信号无非是顶漂或拉黑漂,鱼漂的信号相对简单标准,掌握起来难度不大,但悬坠钓组则不同,悬坠钓组由于其较高的灵敏性使得浮标表现出的信号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2.
1.钓组重力大于漂的浮力.在钓组的重力大于漂浮力时.漂(包括线)随水流方向顺流而下.漂坠之间的水线随漂的走动方向倾斜。由于漂的浮力小于钩坠重量,漂的浮力不能带动沉入水底的钩坠,相反被钩坠重量向下斜牵拉走动的漂,漂被水流的横向拉力和钩坠的下沉压力,逐渐下斜沉没于水里,是不能看漂钓鱼的。  相似文献   

3.
张炎冰 《钓鱼》2004,(17):28-29
悬坠钓法与传统钓法有哪些不同?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坠和浮标。从坠钩平卧水底.鱼咬钩移动铅坠到坠悬离水底,是因为浮标平衡了坠钩重量。钓组结构变了,信号也跟着改变。如果我们的认识继续停留在鱼漂概念上,用抬漂和黑漂去解释浮标反应的咬钩动作,必然会放弃许多有效鱼讯。  相似文献   

4.
张忠江 《钓鱼》2009,(19):13-15
一、钓具组合不合理。一些钓友在多数为鲫鱼等小型鱼而没有或少有大鱼的池塘垂钓时,仍用长竿、粗线、大钩、大漂、重坠。使用短竿、细线、小钩、小漂、轻坠的钓友于他们同池垂钓,获鱼是他们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而他们却收获甚微。问他们为什么用这样的钓组,回答说是十白碰上大鱼,这样的钓组有把握。试想,用钓大鱼的钓组,进行钓鲫,高温季节生口鱼咬钩猛时还可勉强使用,如在早春、晚秋温度低时使用,由于长竿线粗、漂大、钩大、坠重,钓点离钓者又远,鱼吃口很轻,用轻口漂尚不容易看清吃钩信号,粗大的钓组恐怕连信号都看不到,怎么能钓到鱼呢?  相似文献   

5.
刘行群 《钓鱼》2005,(13):25-25
钓“黄尾鱼”首先必须具备合理的钓组,即钩、线、漂、竿、拉饵盘。”黄尾鱼”是小型鱼类,摄食爱靠近水体边缘群游觅食,钓取它使用悬坠钓组最为合适。36米超硬竿(悬钓长节竿为最佳),线组1~15号做主线,0.4~08号做子线,用1~2号无倒刺钩,选用3~4号细尾漂(巴尔杉木为最好),调6钓4为宜,也可以根据个人用标的习惯和天气的变化选择浮标。温度高时可选择大标,温度低最好使用小标,这样可以放大有鱼咬钩的信号。  相似文献   

6.
移动悬钩,即在传统钓法的基础上,在主线坠的上方穿两粒太空豆,然后用细于主线的单丝尼龙线,一端拴钩,另一端拴紧在主线太空豆的上方,但用力可以捋动,脑线长7~8厘米,再在主线上穿上漂座。太空豆是防止钓到较大鱼时悬钩下滑。 使用移动悬钩有以下几点好处:①一般情况下将移动悬钩移到坠上5厘米处,配合底钩钓底。②根据鱼情变化,需要钓浮时,不用更换浮漂或调整铅坠,只需将太空豆和悬钩一起向上推到适当位置即可。③由于钓浮时坠和底钩落底,可避免风吹浮漂而钩饵离窝。④在水的底层和中层或上层都有鱼时,可底浮钓兼顾。 在垂…  相似文献   

7.
李哲 《钓鱼》2005,(7):31-31
悬坠钓在速钓鲫鱼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需要有一定的要求和条件。自上世纪80年代悬坠钓的兴起,对传统钓鱼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悬坠钓的影响下,传统钓借助悬坠钓合理科学的用饵和钓组的优势,把更科学的内涵融进到传统钓中,七星漂双钩钓法、星漂沉底钓法、包食钓法,这些都是悬坠与传统结合的产物,现代传统钓。当然,我们在肯定悬坠钓对传统钓影响的同时,也看到悬坠钓在不断地吸取着传统钓的优势,如打窝诱鱼的运用就是一个较为明显的例子。  相似文献   

8.
何书云 《钓鱼》2004,(16):21-21
细线、小漂、小钩饵是传统的钓鲫钓组保证灵敏度的物质条件,这一经验已为广大钓友所认可。那么,在悬坠钓钓系中情况又怎样呢?本文对钩饵大小对鱼讯下坉的影响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9.
先来看钓组。钓组入水部分包括漂、线、连接环、铅坠、钩等,其中线、连接环、钩所产生的重力和排水产生的浮力忽略不计,漂是相对固定不动的,所调部分只有铅坠了,当铅坠重力大于全漂的浮力时,漂将全部沉入水面之  相似文献   

10.
张炎冰 《钓鱼》2004,(19):32-32
我们把坠带着钩落在水底的钓组称为“坠钩平底”,因坠离开水底而称“悬坠”。然而称坠钩平底为“传统”,却不肯将对应的悬坠叫“现代”,究其原因是“传统”也能使坠悬起来,悬坠能不能代表现代还难下结论。然而,把过去的坠离开水底和现在的悬坠钓组作一比较,我们会发现,两者因鱼漂不同而在鱼讯表现形式上的差别是不能用同一个概念去解释的。  相似文献   

11.
张铨 《钓鱼》2005,(15):31-31
对于传统钓法,如何认识、如何对待,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有一种倾向,把传统钓视为观念陈旧技术落后,指为颠覆对象。《钓鱼》第7期一篇《再现悬坠钓法的魅力》的文章,用对比的手法,用”事实”说明传统钓法钓不到鱼(悬坠钓法钓获375千克,传统钓法只获两尾鲫鱼)。”用悬坠钓法能反映出鲫鱼食饵漂讯,而用七星漂传统钓法根本反映不出来,抓不住这微弱的信号,即使是水平再高的传统野钓钓手,肯定也收获甚微。”  相似文献   

12.
尚立和 《钓鱼》2008,(19):24-25
四、钩饵状态子线状态等对钓组灵钝的影响,都被囊括在盲区的大小以及钩饵与其盲区的位置关系之中 垂钓时,能清楚调钓钓组的灵与钝,是钓好鱼的前提之一。什么样的钓组灵,什么样的钓组钝?人们通过垂钓实践发现:悬坠钓比底坠钓灵;悬坠的一触一悬钓比一触一拖钓灵;  相似文献   

13.
台钓变脸     
管察 《钓鱼》2013,(7):6-7
坠钩沉底是为了钓底层鱼。坠悬起来后,钩的情况变了,既有两钩卧底,一拖一触,又有下钩触底、上钧离底,两钩离底。与底坠相比,悬坠四种情况都可能出现,而后两种情况是底坠没有的。由此引出的钓离底、钓定层、钓行程、钓一标深等等都是钓手根据鱼情作出的适应性变化:然而以鱼获为追求的野钓、休闲钓即使采用悬坠钓组,也是你中有我,灵活着该怎么钓就怎么钓。  相似文献   

14.
管察 《钓鱼》2005,(14):34-34
坠钩平底是传统钓鱼使用得最广的一种钓组,但因鱼漂材料和形状不同,得到的鱼讯反应在以立漂为主的北方是认黑漂,南方用去了羽的家禽翎梗做浮子,称星漂,钓鲫鱼是半粒浮子抬起来就提竿了。现代竞技钓鱼以悬坠为特征,并积极影响着大众钓鱼。两种钓组,结构不同,在反应鱼讯时后者多模棱两可的假动作,让人很难把握;前者简单易学,鱼讯也真实。然而,结构不表示先进与落后,唯钓法而有的优势也不是不可以转换的。  相似文献   

15.
刘定龙 《钓鱼》2009,(4):20-21
二十五、浮钓的方法 1.钓翻身:这是浮钓时最早抓取的信号。它是利用浮漂从翻身到下降到漂尾之前会有一个短暂停顿的特点而设定的钓鱼方法。这种钓法的前提是鱼层很高,饵的雾化和膨松度好,钩子入水就有鱼吃钩。由于是钓水面的最上层,我们可以人为地选择宽肩浮漂,并调整浮漂到较高的目数,使浮漂直接在漂身和漂尾之间翻身,  相似文献   

16.
任志新 《钓鱼》2004,(4):15-15
把标准悬坠钓组的长子线钩换成虫饵钩,并在这根子线上系上一小坠,两钩相距5~7厘米,小坠距钩同样3~5厘米就成为一钩装粉饵、~钩装蚯蚓的新钓组。这个结构与《风催标移的信号把握》(详见《钓鱼周刊》百期精选79页)一文接近,只不过该文是全用粉饵,所以双钩距离小。本文一钩用虫饵,为保证鱼儿安心吃食,小坠离钩3~5厘米,所以双钩距离拉大了。  相似文献   

17.
梁育民 《钓鱼》2004,(17):19-19
悬坠钓在大陆已开展有十几年了。但是关于悬坠钓的钓目,该咋调咋定的讨论屡见报端,这是一件好事。这说明垂钓运动的普及兴旺,也说明钓鱼人的素质在提高。我的钓龄快40年了,玩悬坠钓也有十几年了。悬坠钓的技术含量确实比传统的卧坠钓高,逼得我必须重新学习,以求识得庐山真面目。悬坠钓的钓组在水中的状态基本上可分二种。一种是钓组在半水中调成平水。此时钓组的比重或密度与水体的比重或密度不等,钓组在水中无剩余浮力,钓组在水中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当延长水线,调成下钩饵刚刚触底,视目杆正好为零目时,这就是人们所所公认的,悬坠钓的极限灵敏点。于是就产生了钓目愈小愈灵,钓目愈大愈钝的原则。我把去掉一个饵后的目数叫单调目,去掉二个饵后的目数叫双调目。单调目及双调目是必须要知道的,否则你就无法随时了解钩上留饵情况。  相似文献   

18.
黄旺意 《钓鱼》2005,(7):14-14
悬坠钓法我在早些年从报刊上就了解了一些,当时还不叫悬坠钓法,都称之为“台钓”。我只知道调4钓2,以饵代坠。在休闲野钓时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还不如用十多年的传统七星漂钓法,后来又继续使用传统钓、抛竿钓。真正痴迷上悬坠钓法,还是因为悬坠钓法自身的魅力吸引了我,时间也就在去年的冬季。  相似文献   

19.
金龙 《钓鱼》2004,(15):27-27
手竿传统钓组的组合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总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钩坠连体的朝天钩,一种是使用钩坠分离的卧底钩。其共同点一般使用单钩、散子漂,以底钓为主。这种钓组在钩、线、竿的选择和组装上比较灵活、简便且钓鱼效果也不错,因此,普及面比较广泛,为广大休闲垂钓者所青睐。  相似文献   

20.
严实 《钓鱼》2014,(1):24-25
浮标是“台钓”后才被钓鱼人接受的,之前用芦苇竿,鹅毛杆制作的没有标尾的立漂都是二力失衡——坠、钩、饵重量大于或小于浮漂的上浮力。坠、钩、饵沉底,“沉”大于“浮”,立漂躺着或斜立着主钓下层鱼;坠、钩、饵悬于半水,“沉”小于“浮”,立漂直立主钓上中层生活的草鱼、鳊鱼、鲐鱼。浮标出现后南于浮力集中在标身,不管一浮(标身)两沉(实芯标脚和实芯标尾)还是两浮(指标身和空芯标尾)一沉(标脚),都是无饵调4目,加饵钓2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