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VS管芯钝化工艺与功率器件芯片相同,多为玻璃钝化工艺。针对玻璃钝化TVS管芯制造过程中晶片弯曲易碎以及切割存在隐患的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钝化工艺。  相似文献   

2.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产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艳 《西藏科技》2007,(8):43-44
本文对我院TVS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作一总结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介绍县级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防雷方法,微电子器件耐雷水平,新型防雷器件TVS管的特性,过电压保护器的四级保护,防雷接地与屏蔽的有关要求,防雷综合措施及其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高技术企业效用扩散进行了界定,它包括技术扩散、管理扩散和文化扩散三部分;进而分析了高技术企业效用扩散的性质;最后,根据政府在扩散中的作用提出了政府支持扩散模式与无政府支持扩散模式。  相似文献   

5.
依据近年来煤层气扩散领域的文献资料,概括了煤层气在煤中的扩散模式,主要包括由克努森扩散系数确定的Fick扩散、Knudsen型扩散、过渡型扩散、双扩散模型、晶体扩散以及表面扩散,分析了煤中煤层气各种扩散模式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长沙高新区为例,基于技术流向的视角,探讨高新区多元技术创新扩散的路径。在分析长沙高新区多元技术创新扩散现状及现有的通过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以及人员流动扩散等主要路径基础上,提出建立高新区创新扩散网络综合平台、园区内产业集聚扩散平台以及园区联盟对接扩散平台进行多元技术创新扩散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非均质后发大国的异质性决定了技术空间扩散系统对技术空间扩散具有重要影响。以技术空间扩散系统中扩散源、扩散汇和扩散环境为分析框架,技术空间扩散受到空间距离、技术差距、产业联系和政府四大因素影响。其中,空间距离所产生的空间依赖性和产业联系与技术扩散正相关,技术差距与技术扩散负相关。政府在资金投入上存在的结构性差异使得政府实现的社会应用成果并不明显,因此,政府对技术空间扩散在政策方向和执行力度上的支持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技术扩散系统和扩散过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电子商务技术扩散的涵义进行了研究,对电子商务技术扩散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电子商务技术扩散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电子商务技术扩散的过程模型,并且对其扩散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创意在创意产业集群内部和外部的扩散是促进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推动创意产业规模化的关键所在.在借鉴创新扩散等理论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内涵,分析了创意扩散的特点,并进一步构建了“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过程模型”.该模型刻画了创意扩散的一般过程规律,反映了创意扩散主体、扩散影响因素以及扩散环境等各扩散要素的交互作用和扩散机制,并提炼了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的三种模式.本研究拓展和丰富了创意扩散的理论分析框架,且对促进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Bass模型的移动电话用户数扩散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Bass产品扩散模型描述我国移动电话的扩散过程,有利于分析移动电话的市场前景,确保其有效扩散并占领市场。本文根据历年移动电话用户数,对移动电话用户扩散过程进行了模型参数的估计,建立了移动电话采用者扩散模型,并对今后几年移动电话的产品扩散过程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扩散及其壁垒:微观层面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开明  张琦 《科学学研究》2005,23(1):139-143
技术创新扩散的原动力始于企业对超额利润的追逐,但扩散壁垒的存在又限制了技术创新的扩散。本文认为微观层面的技术创新扩散壁垒包括信息壁垒和技术壁垒两个方面,且这两方面壁垒的动态变化决定了技术创新扩散过程的特点。论文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有别于传统的Bass基本模型的新扩散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创新扩散过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软科学》2019,(12):86-91
为综合分析绿色创新扩散过程,将绿色创新的扩散方、采纳方以及监管方统一于绿色创新扩散系统下,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绿色创新扩散博弈模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结合数值仿真动态模拟政府管制策略的变化对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政府的监管成本对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呈现负相关,监管比例对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呈现正相关;政府的补贴和罚金措施对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不一;政府对外资企业的调控和知识产权使用费的调整对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慧敏  王琳琳 《科学学研究》2006,24(Z1):291-294
一项成功的技术创新之所以能够扩散,其决定力量应该是技术扩散动力。我们认为技术扩散动力是由技术扩散系统中存在的推动力和牵引力合成的。技术创新扩散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过程,符合系统的特征,因此可将技术创新扩散的动力机制以系统的观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考察软件技术的扩散动态、发展阶段及关键路径,深入认识软件技术的扩散规律,促进软件技术的跨领域、跨学科传播。[方法/过程]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2004-2019年CiteSpace相关论文381篇,基于扩散指标、扩散曲线和扩散路径分析探寻以CiteSpace为例的软件技术在学科领域间的扩散规律,考察不同阶段的扩散状态并预测扩散趋势,识别扩散网络中的关键主路径及关键节点。[结果/结论]CiteSpace被广泛应用于多个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工程、图书情报学、商业与经济等,不同学科对应的扩散区间具有差异性,呈现学科之间的领先-滞后现象;相关引用论文和发表论文逐年增加,目前处于扩散曲线的起飞阶段,预计短期内其扩散速率会保持加速增长,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关键主路径上的文献节点对软件技术扩散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场论的信息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用物理学中"场"的概念,运用场论对信息扩散的机理进行了场描述.在阐述了信息扩散场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X、Y、Z三个坐标轴对信息扩散场进行了构建;同时,对构建的信息扩散场进行了建模,分析其梯度扩散规律,构建信息扩散场的扩散方程和位势方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信息扩散场扩散状态模型的构建与求解,用"场"语言对信息扩散机理进行了描述,试图从场的角度揭示信息扩散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软科学》2019,(12):60-65
基于小世界网络分析了单一扩散和竞争扩散情境下,个体采纳者形成的社会网络结构和网络中的创新先驱者比例对创新扩散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一扩散规模随时间呈"S"型曲线变化,创新先驱者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创新扩散,但其对扩散规模的促进作用随创新先驱者比例的提高边际递减。社会网络越聚集,越有利于创新扩散。创新先驱者比例调节社会网络结构与创新扩散规模的关系,创新先驱者比例越高,社会网络结构变化引起的创新扩散规模的变化越小。竞争扩散情境下,先发产品与后进产品的扩散规模随网络结构改变分别呈类似"S"型和反"S"型曲线变化,高创新先驱者比例下,先发产品和后进产品的扩散规模受网络结构的影响被削弱。当社会系统中的创新先驱者比例较高时,拥有明显技术优势的后进产品有相当大的可能性战胜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先发产品。  相似文献   

17.
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中的扩散源、被扩散技术、扩散技术采用者、技术扩散路径中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具体的障碍因素产生的原因寻求克服对策,期望对农村地区农业技术扩散效果的提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重大突发事件扩散的微观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国斌  王超 《软科学》2005,19(6):4-7
依据重大突发事件的扩散过程,采用实证模拟方法,分析了重大突发事件的扩散路径,得到了重大突发事件的扩散方式、扩散阶段及特征、影响重大突发事件扩散的主要因素,并针对重大突发事件预警管理模式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信息扩散是社会化网络的重要特征之一,信息扩散模型和扩散最大化是信息扩散研究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分析了信息扩散的两类基本模型:级联模型和门槛模型,并基于选择性注意理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扩散模型。"影响力个体或意见领袖"的挖掘是信息扩散最大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信息节点重要性的衡量方法,并提出了社会化标注网络中标签用户影响力的NRCS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基于早期施引文献与科学论文的知识关联对科学论文扩散效果进行预测,有助于从价值反馈角度前瞻性识别高影响力学术论文,为科研人员建立科学研究成果早期学术影响力评估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测度早期施引文献与目标科学论文在主题、期刊和作者3个层面的关联程度,采用线性回归与负二项回归模型,挖掘3种类型的知识关联度与目标科学论文扩散效果(即扩散速度、广度和强度)的内在关联机制;在此基础上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对科学论文的扩散效果进行预测,剖析3类知识关联特征在预测任务中的重要性排序。[结果/结论]神经科学领域的实证分析显示,主题关联与目标科学论文的扩散速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扩散广度和扩散强度呈倒U型关系;期刊关联会抑制目标科学论文的扩散速度,但能够正向影响其扩散强度与扩散广度;作者关联仅对扩散强度有稳定的正向影响;基于主题关联与期刊关联可以实现对科学论文扩散速度的有效预测,但难以预测扩散广度和扩散强度。随机森林模型在扩散速度预测中性能最佳,主题关联特征的重要性高于期刊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