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则天是我国唐代前期的一位女皇帝,她从做皇后开始参决政事到退位止,前后参政和掌权近半个世纪。她死后,有人駡她残暴、荒淫,也有人称赞她明察善断。总之一千多年来毁誉不一。解放前后,研究者们对武则天试图作一些新的评价,有关武则天的论文、专著、剧本约有近百篇,反映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本文仅就武则天研究的史况和几个主要问题的分歧,作一纵横考察,从中理出一点线索,以便于武则天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武则天是个在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目前在史学界运用基本相同的资料评价武则天,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这应引起我们史学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因为这不仅是武则天应该怎样评价的问题,而且是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问题。拙文想通过评价武则天,对评价历史人物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求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3.
唐顺陵是中国封建时代唯一设置两重园邑的最大皇家外戚陵墓.本文从新的视觉、新的观点剖析了女皇武则天在埋葬其母杨氏及陵园建制等方面的指导思想、精神寄托和文化内涵,对顺陵陵园与武则天的政治策略,武则天与杨氏的母女亲情作了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同时也是李汝珍《镜花缘》中的重要角色,在作品中,武则天爱才惜才,施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提高女性地位的举措,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印迹,本文就从女性解放运动的角度来探讨《镜花缘》中对武则天的评价以及她对于女性觉醒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698年的一天晚上,大周女皇武则天做了个梦:一只色彩斑斓的鹦鹉拍打着双翅,在天空翱翔。它一会儿飞到东边,一会儿又飞到西边,自在逍遥。突然,天上飘来一朵白云,遮住了这只鹦鹉。云朵散开后,鹦鹉又出现了,但武则天发现鹦鹉很不对劲:它的两只翅膀不见了,再也不能飞翔,只能在地上哀鸣。武则天此时做的这个梦,和这段时间发生的一件闹心事有联系,让武则天觉得有必要请狄仁杰解梦。  相似文献   

6.
客:我们一些同志读了你的《武则天的真面目》,都认为揭露"四人帮"和他们的御用文人美化武则天的反革命意图,是十分必要的.也只有恢复武则天的本来面目,才能揭透批深.不过,你对武则天的评价,我们觉得有些问题还值得讨论,如对武则天在经济方面措施的估价问题.我们认为她是很重视农业的.在她的《臣轨》中即可看到这类的话,而且她向朝集使颁发了她编的《兆人本业记》这部农书.事实上,在她统治期  相似文献   

7.
李治和武则天──读史札记欧远方电视连续剧《武则天》播放以后,新闻媒介反应强烈。对唐高宗李治、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作为艺术,为突出某些方面,必然要舍弃另一些方面。艺术形象的塑造和历史人物的真实之间。本来就存在一定距离,拿作为文学作品的《三国演义》和...  相似文献   

8.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出类拔萃的封建女皇帝。历代史学家对这样一位“最奇特之人物”都十分关注,不少学者较多地研究武则天如何篡夺皇位及其功过是非的评价等问题,无疑这是必要的。但是,迄今为止,对于武则天的思想还缺乏应有的开掘和研究。武则天的统治能够持续半个世纪之久,固然是由于唐初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而她善于在统治集团中采取文治手段,以封建思想统治群臣也是重要原因之  相似文献   

9.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由于历史疑云颇多,所以对她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历史上论述其功过是非也是众说纷纭,从未有过定论。但武则天在位期间发展农业生产,重视人才,开拓边疆,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我国封建社会开元盛世繁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帝,对其评价,史学界一直有不同见解,有褒有贬。对于其迁都一事,史学界对其迁都原因更是各持见解。本文试从武则天迁都这一事件对洛阳古城窥见一二,从而求得对唐朝时的洛阳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为数极少的女性皇帝中,唐朝的武则天是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她统治中国达几十年之久,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古人对武则天的评价,是从她的子孙开始的,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追溯到她在位时。1000多年来,人们或赞扬武则天的明察善断、雄才大略,或贬斥武则天的任用酷吏、荒淫无道,荣辱毁誉,纷纭不定。近人对武则天的研究,则更是作为唐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始终没有冷淡过。据我们所知,仅近年来出版的专门为武则天写的传记即有六七部之多,其中还不包括外国学者写的作品。这些传记,有的以文笔生动而取胜,有的以史料丰富而见长。然而,在武则天总体研究已达到较高水准的情况下,再为这个历史人物写评传,还有多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又应该怎样入手,写出自己的特点呢?我们不久前在读了赵文润、王双怀合著《武则天评传》(三秦出版社出版)之后,觉得这部仅25万余言的著作写出了新的水平,堪称特色独具。  相似文献   

12.
武则天出生地因正史未见记载,故说法不一.我认为,广元是武则天的出生地.《资治通鉴》(卷二●一)记载,武则天的父亲武士护在隋灭亡后,历任利州(今四川广元)都督.史书记载,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武士护此时正好在利州都督任内.广元的上面坝,人称“则天坝”,每年正月23都会热闹一番,这便是传统的“女儿节”.其由来有一个武则天诞生的传说.利州都督武士护与妻杨氏乘龙舟游览嘉陵江,突然,雷声大作,江上波浪翻滚;杨氏看见从江中腾起一条金龙扑向自己,吓得氏了过去.当夜生下一千金,她便是后来的武则天.武则天作皇帝后,为纪念她的生日,同时为让妇女扬眉吐气,把正月23日定为女儿节.这则传说说明①武则天出生于广元.因民间传说往往来源生活实际.②封建时代男尊女卑,只有借助于“圣神则天皇帝” 才能产生一个妇女的节日.  相似文献   

13.
韩林 《天中学刊》2012,27(4):27-30
武则天情感故事中的唐太宗形象从唐代到清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唐代他是一个忙于国事,不近美色的英明帝王形象;明代变成一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好色之徒;清代成为一个听信谗言,纵欲而亡的昏君。唐太宗形象从正面到反面的转变,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士人与市民两个阶层对帝王态度的差异造成的。从文本流传情况来看,唐太宗此类故事是武则天故事的副产品。当人们从正面评价武则天时,她与唐太宗的情感故事被淡化,甚至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当人们从反面评价武则天时,为了迎合人们贬低武则天的需要,唐太宗被重新挖掘出来加以丑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生前对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死后却留下一块无字碑,后世对她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探寻这位传奇女性,杰出的政治家的称帝之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武则天诗作中自我形象和其他唐诗中武则天形象的考察,以诗史互证的方式,可以看到一个不同于寻常史料记载的武则天形象。  相似文献   

16.
武则天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就外因来说,武则天能够成为一代女皇,首先是离不开唐朝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这样的背景环境给武则天提供了发展的土壤,但根本原因还在于武则天骨子里的不安和进取,加上她自身的性格特点和个人的卓越才能。因此,本文主要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对武则天能够称帝的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宋元时武则天形象的建构与文人心态息息相关。北宋时,封建士大夫通过批判武则天,为当时的后妃参政鸣警钟;南宋及元朝时期,人们借反对武则天来反对异族统治,表达驱逐异族,收复国土的愿望。与唐代人对武则天相对客观的态度相比,宋元时期武则天成为人们表达政治观念的传声筒。这与宋元文人在特殊环境下的复杂心态,包括正统观、性别观及道德观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18.
武则天原名史书失载,武媚和武曌均非其原名,不少学者使用各种方法探寻武则天原名,均未得其实。武则天当政时避讳“华”字,原因一是避武则天祖父武华讳,二是避武则天本人名讳,表明武则天的名字中含有一个“华”字。在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写经《护国司南抄》中,保存有唐代《帝王目录》的部分内容,其中载明武则天原名武华命,对于研究武则天生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用道德标准来评判历史人物的政治行为,非但不能做到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反而会阻碍研究对历史现象的探索和认知。武则天篡唐建周的首要任务是清除反对势力,铲平称帝道路上的阻碍。政治的现实性、残酷性与黄约瑟先生所期望的“道德”、“仁慈”显然格格不入。学术创新的前提是尊重客观历史,没有确凿证据支持的观点创新只能是标新立异,不可能推动学术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明清小说中武则天是一个颇受作者关注的人物。小说家在塑造武则天形象时,大多着眼于她的残忍、荒淫和嗜杀,突出了她的政治野心,因此,武则天基本上是以"中淫外酷"的负面形象出现的。小说家削弱了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的政治才能、远见卓识,淡化了她的历史功绩,将这一形象妖魔化或神化,在前人的基础上,小说家更加强了对武则天"牝鸡司晨"、"狐媚惑主"和"淫秽宫闱"的诋毁和道德批判。由于叙事角度不同,明清小说中的武则天形象更加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