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废名和他的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自成一派 ,特立独行 ,他通过小说所表达的东方形态的生命智慧、创作风格以及他在作品中对中西方文学沟通的自觉实践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桥》和《莫须有先生传》都表达了废名对中国传统的“禅”文化和“妙悟”的理解与运用 ,而两部小说行文风格上的大不相同又体现了废名对“禅”认识的变化。同时莫须有先生身上那挥之不去的堂吉诃德色彩又展现了废名在中西方美学沟通上所作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在贾平凹的三部长篇小说《浮躁》、《废都》、《高老庄》中,记述了主人公由乡入城后,在面对各自生活时表现出的精神上的困惑和迷茫。纵观三者,他们在心理上有着相通之处,更像是一个人的三个不同心理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废都》中的女性形象是"男权意识社会"的附庸玩物,还是作为作品中完成知识分子迷茫困境中突围的不可或缺的拼图,文坛历来广有争议。我们可以借助西蒙.德.波伏瓦的理论,从"废都"社会背景、女性自主意识迷失原因、作者关于女性形象的思考、女性形象抗争的结局四方面分析,对《废都》中女性形象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有个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被一些舆论捧为“文坛奇才怪才”,他的《废都》被赞为“使沉寂多年的文坛惊起阵阵狂涛巨澜”,是“当代《红楼梦》”;吹捧书中性交写真是“惊世骇俗,现当代史无前例”,“性描写是《废都》的真正成功.”是作品主人公庄之蝶对“美的事物”的追求.舆论把一部《废都》连同其作者“炒”得火爆火热,于是引出了以下的一番对话.W:读了《废都》.兴奋不已.作者思想解放,不怕尊奉“万恶淫为首”的道学先生们的谴责,毅然写出了解放以来空前的第一部反映当代中国性文化的巨著,真是一个伟大的贡献!n:你的观点我不敢苟同,全书40万字.竟有数十处赤裸裸地描写男女性交和详细描绘性欲的文字.这是哪家的“伟大的贡献”?我认为,这是败坏社会公德和社会文明的色情文化,是公开的精神污染和精神堕落!这些文字带有很大的负面效应,是地地道道的庸俗和下流!W:老兄,改革开放搞了15年了,你怎么还如此冬烘先生,思想如此保守!别忘了,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性爱是人类延续的需要,也是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性文化是人类文明不可须臾离开的.文学是人学,而人的生存与发展能离开性文化吗?《废都》敢于面对现实,用艺术形式来反映现实.好比美术创作中的裸体画一样,是高尚的艺术嘛,这有什么不对?可以断言、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废都》;作者是  相似文献   

5.
《高老庄》是贾平凹创作思想、艺术手法日臻成熟的又一力作。《高老庄》中深厚的文化意蕴、独特的意象和圆形叙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继《废都》、《白夜》、《土门》之后推出的《高老庄》,展现了贾平凹创作的变化,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新的阅读快感。  相似文献   

6.
唐九成宫即随仁寿宫在什么地方?《通鉴》胡注在岐州普润县,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说在千阳县。此二说都是不对的。据《麟游县志》载. “隋大业初,置普润于麟西,乃汉漆地也。始隶扶风,后属麟游郡,唐武德初废郡为州,贞观中州废,以县属岐州……洎五代,麟与普润并隶凤翔而属关西道,宋兴置秦凤路以统郡,金置天兴军于郡,麟与普仍为之属,有元以来,普润废而入麟。“又《旧唐书·地理志》载:  相似文献   

7.
《在医院中》、《第四病室》和《蜕变》都是以抗战时期"医院"为题材的小说.《在医院中》体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第四病室》从小小的"第四病室"管窥当时社会生活,《蜕变》则重在表现抗战时期全民族"蜕"旧"变"新的过程.三部作品各具特色,同时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也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8.
对作为诗人的废名,以往研究者的视点一般都较集中地停驻在对其核心诗学观及其诗的内容的解析上。聚焦于他在"厌世"的外壳下潜隐的写实倾向,表现于废名诗歌中关于人的母题一为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为关心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形式上,《恶心》与《局外人》都是主人公的自述,文学与哲学融为一体;在内容上,二者都以"世界是荒诞的"为前提和底色,都塑造了一位严肃、阴郁、痛苦的思想者形象,洛根丁和莫尔索思想的前提和出发点都是"上帝死了".但是萨特主张自由选择,加缪相信人无可选择,每一种人生都是空虚,改变不了最终的虚无,二人同途而殊归.  相似文献   

10.
南宋知名词人赵彦端,《宋史》无传,清陆心源《宋史翼》亦未之补。《全宋词》赵氏小传因属草创,故较简略,且有讹误。彦端号介庵居士,祖籍开封府浚仪县(已废入今河南开封)。寓居洪州南昌县(已废入今江西南昌市),《全宋词》谓其鄱阳人,误。赵彦端一生仕宦,著有《介庵集》,亦名《介庵居士集》,《介庵赵居士文集》。又有《介庵词》。  相似文献   

11.
后殖民翻译理论根源于后殖民理论。其关注强弱文化和权力差异在翻译上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讲,西方文化代表强势文化,而东方文化则是弱势文化。来自强势文化的译者往往会对原著进行重新"解读"。老舍的代表作之一《骆驼祥子》就不幸"遭此劫难"。在美国人伊文·金的译本中,文化霸权现象多处可见,过度使用归化策略造成文化大量流失。本文以《骆驼祥子》伊文·金译本为例来探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流失现象。  相似文献   

12.
汉晋京都大赋中“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系列可谓典型的“摹拟”文学.然而张衡与左思的京都赋创作虽一律名曰“摹拟”,实际上却具有不同的涵义,《二京赋》主要是在文章规模上对《两都赋》构成超越,而《三都赋》之于《二京》《两都》则是全方位的创新.在从班固到张衡、再从张衡到左思的文学“摹拟”现象中,发现他们以“摹拟”前辈为具体手段,体现了赋体文学中承袭与创新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3.
道德观念是《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作品的主题,小说的故事结构设计、人物成长线索都是为了呈现这一内涵主旨而建构。从文学作品创作角度为切入点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核心故事情节以及主要人物心理发展过程进行解读与研究,进而得出了《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文学作品的深刻涵义和"牺牲自我奉献他人"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的《遗腹子》和张爱玲的《琉璃瓦》都共同关注着一个社会现象:家庭生活中重男轻女的现象,并把它作为对封建传统观念进行透视的一个切入点。但两篇作品的观察视角和主题内涵有着较大的差异。把两篇短篇小说放在时代的背景下比较其异同,从而在一定层面上分析叶、张两位作家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雪国》称谓语的汉译研究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理论上,通过在《雪国》中出现的人们使用的称谓语的变化,尝试补充《雪国》称谓语的汉译研究。希望对今后《雪国》的汉译研究以及日语称谓语误用的减少作出帮助。  相似文献   

16.
《庄子》以"道"为本,继承发展了《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美乐标准上,《庄子》把《老子》的"音声相和"发展为"与道相和";在音乐批判上,《庄子》把《老子》批判"五音"发展为批判"违道"之乐;在音乐美学境界上,《庄子》把《老子》的"大音希声"的"悟道"境界发展为"载道"境界;在音乐审美上,《庄子》把《老子》的"过客止"的外在审美发展为"所乐"的内在审美。《庄子》在《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有令人瞩目的开拓创新,揭示了"道家"音乐的本源:生于心,源于物,随于道;揭示了"道家"音乐的基本功能是"和";揭示了"载道"之乐的"人为"、"有声"特点;揭示了"道家"音乐审美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期,贾平凹的目光一直紧盯着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变革对农村和城市的冲击,并将自己对于农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思考熔铸进小说中.音乐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也在经历着更新换代.在贾平凹的《废都》《高老庄》《秦腔》《高兴》4部作品中的发声体——埙、琴、腔、箫,见证了传统农村文化对现代都市环境的消极抵触,表现为或是墙头埙音,或是散乱胡琴,或是咿呀秦腔,或是悠悠箫声.  相似文献   

18.
巴金的《家》、《憩园》、《寒夜》是三部典型的家族小说,从《家》到《寒夜》,作为物质外壳的"家"在巴金的笔下逐步瓦解,但是精神的家园却在这片瓦解的废墟上开出现代的花朵。家的结构的变迁,家中主人的更替以及家的精神内质的变化都向我们展示出了激流动荡中家的摇落,思想解放中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今中外的许多艺术家中,不乏对宗教参悟颇深并与自己的创作结合为一体的名家、大师,他们或以自己的艺术方式参禅悟道,弘扬教义,或以之来实现文"道"结合,创造出许多颇具宗教色彩、让常人不解或难解的艺术作品。从废名的《海》和郭沫若的《夕暮》两诗来看,其中虽蕴含着深奥的禅机,但却包含着文学艺术的别一番境界,虽以常人难解或不解的"偈语"或云山雾海般的构意为表达方式,却又是将"出世"思想与"入世"精神完美统一于一体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20.
孔子删诗说考辨及新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孔子删诗说"是诗经学史上聚讼纷纭的一大公案。纵观历来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逸诗的多少、《左传》季札观乐的记载、《论语》所言之"诗三百"、司马迁所言之"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正乐与删诗及孔子有无权力删诗五个问题上。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考辨,并结合最近整理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所提供的新证,不难看出否定论者的种种理由都不能成立,"孔子删诗说"不容置疑和否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