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向21 世纪、适应新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入需要的历史教师专业素质应取向于博古通今、贯通中西,从中汲取历史智慧,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从史学中汲取的历史智慧,不仅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精神素质、科学素质,而且也才能向学生、向社会提供得以从史学中汲取更多智慧的那样的教材和著作。它已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着力点,又裨益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
所谓“历史主题探究法”就是从动态生成的观念出发,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历史主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演变进程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获取历史知识,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并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实现史学的人价值。历史主题的确立可大可小,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是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具体运动过程及其规律的人文社会科学 ,它与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 ,具有“以史鉴今” ,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 ,“读史使人明智”。中学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历史教学 ,历史教师要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从历史的角度去关注人生 ,去认识人与人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提高人文素养 ,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历史教师是人 ,是社会生活中的人 ,不是吞吐历史知识的机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任务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形成进步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以便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历史,历史地认识生活。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历史教学育人目标的落实。把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变得空洞、乏味,使更多的学生失去对历史学科的信心。以使历史为教而教、为学而学。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求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成为历史教师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新课改形势下,要加强教师自身基本功的修炼和积累,只有这样,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落到实处。文章认为,中学历史教师要不断了解、吸收史学动态信息;不断提高研究和实施历史教学目标的基本功;善于以准确生动并充满哲理与文采的课堂语言来表达历史;不断修炼职业操守。  相似文献   

6.
《学周刊C版》2015,(30):58-59
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人类不断积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应领会课标精神,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和研究实施方案,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面对历史教育备受冷遇的局面,屡有专家学者论述历史学科的价值和呼唤社会对历史教学的重视,也曾见有人发出忽视历史教育将会产生严重后果的警告,却鲜见有人认同,反而是“读史无用论”日见流行。历史学科遭遇到今天这样的困境,原因多多。审视历史教学自身所存在的弊端,并对其做一些深层次的思考,相信会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一、当前历史教育的主要弊端1.偏离经世致用的方向,为史学而史学。“鉴古观今,经世致用”是历史学科的价值所在,而历史教育的现实如何呢?孙达人先生指出,当前的史学研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割断了史学与现实之…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主席《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概括了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强调了新时代中国史学的历史使命,指出了中国史学自身建设应达到的理论高度和科学水平,为中国史学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努力的目标。这里,我就贺信中说到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1)这一论述,讲一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论探讨越来越深入地谈到了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如何发挥史学功能的问题。大家较一致地认识到史学的社会功能在于传授知识,增长智慧和才能,提高文化素养,培养道德情操,总结历史经验,阐发历史规律。它是增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重要手段。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文明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所赋于历史科学的任务。同时,人们也充分意识到史学功能的作用又要通过大量基础的、普及的教育来显示,特别是对亿万青少年的历史教育来实现。所以,史学的社会功能要通过历史教育这一中介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史学最发达的国家,作为一个延续了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典籍,而且有着深厚的历史教育传统。数千年来,这种优秀的历史教育传统,使得中华民族的史学文化薪火相传,绵绵不绝。丰富的历史智慧和中华民族诸多优秀文化传统也赖此获得传承。毋庸多言,历史是人类的经历,是人类在自然界行进的路径,现在的世界,正在接续这个经历,今日的行进,转瞬也将成为历史,各门学科,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它们的产生需求或发展踪迹。因此,历史与现实、历史与社会的发展,历史与每个人,都有不可分离的关系,认识了解历史及历史知识也…  相似文献   

11.
初中学生的史学素养应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即历史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其中,历史的思维能力在史学素养中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它要求学生能够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进行思维,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阐释和分析,并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是初中历史教学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以及借鉴历史经验来更好地认识现实社会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就历史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初中生史学素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加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发展是新课程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目标。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历史教学,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从而正确地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的与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相关的知识,并在总结过去经验的过程中找出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历史认识是历史学家通过运用历史认识工具、历史认知图式和史料、历史遗存物去实现客观历史实在的重构,是史学主体通过史料中介对史学客体的能动反映.探讨史学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批判地汲取实证主义、主观主义等传统史学的精华,对史学认识过程中坚持唯物史观,并在唯物史观指导之下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充分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察了实证主义、主观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历史认识论,阐明了唯物史观科学地处理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真正做到认识主体与客体的能动统一.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显然,中学历史教学的重心,  相似文献   

15.
通常来说.我们把研究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学科称为史学概论。史学概论往往由历史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三部分组成。历史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庞卓恒、李学智、吴英著:《史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8页)。它主要揭示“人们的历史认识是怎样产生或形成的”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四十年史学理论的主要范式是“历史认识论”,但它不仅不可能辩护历史知识合法性,而且是实证史学、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三者分裂的根源。以历史实在论为哲学前提的历史认识论根本上是一种近代西方哲学的镜式映像理论,它是历史相对主义真正的幕后推手,而不是拯救客观史学的唯一出路。在“历史认识论”范式下,史学理论只能反复在“历史认...  相似文献   

17.
历史阅读不仅可以加强专业基础、提升专业思想,还可以让我们了解那深藏多年终于露出真容的生动史实、领会史学大家对历史现象的独到评析,还能够让我们见识或柔滑狡狯,或刚正耿直,或麻木不仁,或力挽狂澜的历史人物,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汲取历史智慧与人生经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师有针  相似文献   

18.
新《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历史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迎接这一挑战,笔认为历史教师应做到以下五点:一、支持课程改革并研究课程改革;二、积极关注和汲取史学研究新成果;三、重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四、加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的唯物主义教育;五、探索发掘课程目标背后隐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不仅是人们认识世界、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掌握语言知识、打好语言基础、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根据国外阅读理论研究的发展历史探讨其对我国阅读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冯雪 《云南教育》2003,(5):20-21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个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历史资料是历史结论的依据和实证。历史科学正是随着大量原始资料的发掘与考证而不断向前发展的,而学生要真正地感知历史,就要从小到一颗牙齿、一件石器、一枚骨针、一块铁口犁,大到秦始皇陵墓、敦煌莫高窟中洞见中国文明的进程。而历史教材选用的大量文物图片和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