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从女性视角加以考察,它非常显著地体现了周代"男尊女卑"的女性观.在周代男权文化秩序的影响下,<诗经>中"男尊女卑"女性观具体表现为一夫多妻、丈夫可任意弃妻、包办婚姻等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庸>用诗大多引于<雅>和<颂>,既富理性,又富比喻,<中庸>和<诗经>在思想上具有共同点,从而构成了<中庸>"有德"及"有言"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3.
<诗经>意境有三种形态:意与境浑,以情胜,以境胜.虚实相生是<诗经>意境形成的重要艺术手法.<诗经>意境的呈现还要靠作者与欣赏者的共同创造.<诗经>意境诗的美学品格表现为:真实自然的意境、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和展现生命意蕴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4.
从<诗经·卫风·氓>中所描写的春秋时期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金属货币的流通、交通运输、城市经济四个方面,讨论了<氓>诗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诗篇,然而此诗与强悍习战、激昂豪放的整体秦风截然不同,呈示出独特的幽婉性和朦胧性,成为古今千年学人探幽聚讼的焦点.要之在于情境之迷离、词义之多解,从而形成对诗歌题旨纷然不同的理解.<蒹葭>是一首相思怀人之作.  相似文献   

6.
<诗经>文本在远古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在语义上产生了文化断裂,影响到历代对<诗经>文本的接受与解读,而历代对语义缺失的诗本义的接受取决于历史的发展、生活的环境、政治的变迁以及时人的思想观念,因而对于同一文本的诗三百,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出于不同目的,就有不同的解读,表现出或侧重于政治经典,或侧重于文学经典;或具神圣色彩,或具世俗性;或以道学阐释,或以真情感悟的接受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田园诗的源头,诗人身处田园,精神与田园合一,达到真正的和谐.东晋诗人陶渊明出入仕途,最后彻底归返田园,也在田园中得到了精神和谐.唐代诗人王维则是言在田园而心怀别事了,是在营造精神田园,寻求精神和谐而难得.<诗经>时代心灵与自然和谐的田园是历代诗人追寻的真正田园,也是当代人所需要的精神家团.  相似文献   

8.
周代的同姓不婚礼俗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促进人口优生,一是具有政治意义的联姻,能扩大周人的统治.解读<诗经>中的婚恋诗,可为以诗证史提供大量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9.
<诗经>与礼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为用,诗为表,礼为里,<诗经>中风和颂的礼的内涵是不相等的,颂更合礼,或者是和礼,或者说礼的人为规定和颂更近,所以有鲁颂而无鲁风.  相似文献   

10.
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总结历代学者对<诗经>"比"法的理解;又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比"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诗经>中的类型;最后讨论"比"在<诗经>中灵活运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西周末期,<诗经>雅颂的格局已经形成,在季札观乐之前25年,在晋国也有<诗经>定本流传,和季札鲁国观乐的不是一个版本,与现存的毛诗也不是一个本子.因此,毛诗是经过整理的定本.根据<左传>和<国语>所载,我们发现大雅分为三什,是按照当时的礼乐体制编定的,也是当时和后来用诗的依据,不是由单纯的数字决定的.这表明什就是当时的礼乐体制结构,每一什都有十章组成,有确定的内容,而每章也有特定的内容,因此使用时可以按照什,也可以按照章,其取舍就是诗义.春秋之后,礼崩乐坏,往往只是断章取义.在所有的资料中,只有孔子删诗正乐之说.故<史记>的记载应该可以采信.  相似文献   

12.
《诗经·豳风·七月》是借以了解周代农业生产者生活状况的极好资料,历来为史学工作者、中国文学史专家们所广泛引用.但是问题很多,例如该诗的用历;该诗的地域所属;该诗的产生背景等等,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以求得比较一致的看法和正确的答案.以下不揣浅陋,写出自已的意见,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3.
《诗经》集中反映了周代的社会生活和礼乐文化精神。自周代以来,《诗经》一直被作为教材使用;一直到现在,《诗经》中的一些经典诗篇仍然被选入大中小学课本。因此,在大学开设“《诗经》研究”课程并且建设成为思政示范课就非常有必要。《诗经》中的很多诗歌体现了周人关于修身、齐家、治国的理念,蕴含着丰富的“立德树人”思想。我们应当大力挖掘《诗经》中的“立德树人”思想,并且有机融入到“《诗经》研究”思政示范课程中,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4.
<诗经·国风>中出现大量表现"女追男"现象的作品.从地域文化差异是‘‘女追男"现象在十五国风中分布不均匀的原因,而当时历史文化大背景则是"女追男"现象形成的源流:第一在于伴随着阶级出现的礼制,处于发端期,其控制范围和实际效果不如后代;第二,诗经产生之周代距母系氏族社会较近,女性拥有自由选择权利的意识比后代尚为兴盛.  相似文献   

15.
<易传>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生生和谐思想:人自身心灵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乃<易传>生生和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这一思想对当今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兴的概念来自西周的乐语,其本义是连类譬喻。它有寄寓政治道德理念和委婉蕴藉两个特征,体现了周代礼乐文化尚文和重教化的精神。《诗经》的作者在创作之初本来没有兴的概念。汉代人以兴解《诗》,兴由用诗方法变为做诗方法,但其含义仍是譬喻而不是开端。汉代的兴喻文学观虽不符合《诗经》的创作实际,却为后代作家所实践。在其影响下,兴由民歌中简单的开头方式变为文人作品中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不仅形成了比兴寄托的文学传统,还发展成感物抒怀的表达方式,导致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三礼>和<春秋>等上古三代文献,也是后世诸子百家的共同源头.五经并非一时之作,却是与孔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中华民族的"元典",它内蕴着丰富的史学思想,主要包括<周易> 的历史变通思想;<尚书>的历史借鉴思想;<诗经>的天命王权学说;<三礼>的因革损益史观和<春秋>的史义史法论.这些史学思想对于后世中国史学和史学思想的发展,对于中国史学和史学思想之民族特性的形成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的宴饮诗原是燕礼、乡饮酒礼等典礼上的演唱用诗,它们生动再现了燕礼的仪节,属周代礼乐文化系统。仪节是礼的表现方式,参照"三礼"等典籍,探究宴饮诗中所反映的燕礼仪节,尤其是其中的"舞"、"酬币"、"养老乞言"等经无明文的礼节,可以揭示出宴饮诗的礼乐性质及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透过<诗经·齐风>我们可以一睹春秋时期齐国女子的风采.她们不仅美貌绝伦,更重要的是,她们关心国事、有胆有识;她们以德为芙、尚仁爱才;日常生活中,她们豁达自信,乐观向上.神采飞扬;情感生活中,她们坦诚主动,热情奔放,尽情享受爱的甘露.齐国女子是<齐风>,也是<诗经>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0.
张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向被人们所忽视,尤其在论及七言诗的最早起源时,张衡的<四愁诗>一向由于其第一句中的一个"兮"字,无缘于最早的七言诗称号,而被称为骚体诗,本文就张衡的<四愁诗>与屈原<离骚>作出对比,指出两者之间的同异.给出<四愁诗>在诗歌史上的一个恰当的地位,肯定它的极高成就,并且就张衡所处社会环境和张衡自身的性格、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四愁诗>中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