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在各省相继完成浙江、江苏、上海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以后,为进一步深化调查成果,组织实施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编制”项目,进行长三角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编制,为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提供基础图件和资料,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业、环境和卫生等领域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在1999年开始实施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是针对第四纪覆盖区开展的基础性调查工作,是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评估和预警的基础。陕西省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国家基金项目,由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主持承担,自2006年至今已完成“西安市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陕西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宝鸡地区)”及“陕西省多目标区域地区化学调查(铜川地区)”3个项目的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共计515538个。  相似文献   

3.
"1:25万青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试点)"(国际分幅编号:J51C004001)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国家专项"海洋地质保障工程"中基础调查计划的工作项目之一,工作项目编号:GZH200900501,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该项目开展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目标任务是用现代地学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在1:25万青岛幅海域范围内开展系统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海洋沉积动力环境调查.查明区内海底地形、地貌、海底沉积物类型、地层结构及其分布规律,环境地质因素分布特征,矿产资源类型和分布状况等基础地质信息.编制满足国家需求并达到国家当代科技水平的中比例尺海洋区域地质基础图件.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农业地质调查”项目是服务于吉林省大农业的基础性、应用性项目。2003年3月22日吉林省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4300万元,由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具体实施。调查区地处吉林省中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1°38′~127°45′,北纬42°36′~46°18′,包括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松原市、白城市、辽源市所辖19个县(市)区,占全省总面积的50.8%,农业耕地面积为49623k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1.4%。项目组从2004年至2010年分阶段开展了吉林省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吉林省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吉林省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吉林省农业地质环境总体综合评价工作。提交成果报告4份、专题研究报告15份、成果图册7册、地球化学参数表2册,出版地球化学图集1册,发表论文45篇。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起,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承担了“山东省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任务书编号:基[2008]01-20-02)工作,开展新一轮全省区域地质综合研究,编制新一代《山东省区域地质志》,同时更新相应的系列图件并建立数据库(项目编码:1212010811029),2009年纳入“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为山东省地质调查院院长王来明教授级高工.项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山东省地质、矿产、物化探及地质科学研究成果资料,开展了山东省区域地质综合研究,研编了新一代《山东省区域地质志》,应用地质制图新技术、新方法,编制了1∶50万的山东省地质系列图件及说明书,建立了相关地质空间数据库.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采用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及归纳前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选择24个元素对祁连山玉石沟超基性岩带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以区域化探异常为主导,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建立了区内区域地球化学模式,对区内乃至祁连山区的区域化探异常筛选和评价及其地质找矿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土壤固碳潜力表征方法与主要农耕区碳汇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固碳潜力表征方法与主要农耕区碳汇潜力研究”项目隶属国土资源专项“我国地质碳汇潜力研究”,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刘应汉教授级高工主持完成,项目编号1212010060205。该项目以我国已完成的160余万平方千米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土壤第二次普查有关碳数据为基础,对比研究国内外固碳潜力概念与表征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土壤碳库空间的分布格局,从现代碳循环的理论和碳元素地球化学背景角度,构建了主要农耕区碳汇潜力的估算模型,估算了主要农耕区土壤的碳汇潜力,探索了我国土壤固碳的途径,为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战略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项目属“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计划项目,自2008年启动以来,历时5年,共编写了《湖南省区域地质志》9篇48章,文字约125万字,插图470幅、插表250个、图版6页;并附有湖南省1∶50万地质图、1∶100万岩浆岩图、1∶100万湖南省第四纪地质及地貌图、1∶100万地质构造图、1∶100万湖南省布格重力异常图、1∶100万湖南省航磁异常(△T)图等6张系列图件.2013年7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李廷栋院士主持,国内十多位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对《湖南省区域地质志》及其系列图件进行了认真审查,最终成果综合评定为优秀级.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岸带环境地质图(1:400万)编制”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制的新一代1:400万中国环境地质图系中的图件之一,由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主持承担,项目于2007年启动,历经两年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编制完成了“中国海岸带环境地质图(1:400万)及说明书”,并于2013年7月公开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0.
“物化探及遥感技术标准研制与修订”是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实施的“地质调查标准化建设”项目的工作之一,承担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等。201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物化探及遥感系列技术标准综合评价研究”工作任务,承担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参加单位为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矿山地质环境产生或重或轻的影响与破坏,为了有效支撑国土资源部门矿山地质环境监管的新职能,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00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次在全国部署了《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产开发环境地质研究》工作,2007年下达了编制我国首份《中国矿山环境地质图(1/400万)》的项目任务书。项目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开展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地质研究,探索多矿种多问题为一体的点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编图方法,编制《中国矿山环境地质图》,为矿山地质环境防治规划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项目实施之前,我国没有区域性矿山地质环境综合研究及小比例尺的图件编制工作,因此项目是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及编图方法创新、理论研究为一体的探索性工作,具有立典性和示范性。上述两个项目均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实施,主要完成人有徐友宁、何芳、张江华、刘瑞平、乔冈、陈华清。项目成果《区域性矿山环境地质研究及编图方法实践》获2014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以北沙泥质海岸带地区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是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年启动的地质大调查计划项目“我国重点海岸带滨海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的一个工作项目,起止时间是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调查区选定在长江口以北至青岛近岸滨浅海区,包括两个工作区,即青岛近岸滨浅海区向南至江苏海岸带地区和长江口滨外区,其地理坐标分别是33°45′~36°00′N/119°00′~121°45′E和30°50′~32°12′N/122°00′~123°24′E。  相似文献   

13.
“青海可可西里西部1:20万区域化探”是计划项目“西南三江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的子项目之一。项目通过开展区域化探扫面,查明测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和浓集特征,为资源、环境评价和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在发现各类区域性或局部地球化学异常的基础上,查证具有重要找矿意义的异常,对全区进行了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同时,进行了区域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分配及富集特征分析,为基础地质及其他领域应用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该项目工作起止年限为2007~2010年,实施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单位为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项目成果获得青海省2012年度地质勘查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由浅部找矿向深部找矿方向发展,找矿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就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而言,需要研发指标类型丰富、成矿信息量大的新方法以适应地质找矿工作的现实需求。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主持承担的“铜多金属矿床深部矿体预测地球化学理论方法研究”项目于2011年开始实施,历时三年。该项目是在以往相关试验研究结果基础上立项实施的,围绕深部矿体预测地球化学勘查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技术两项核心任务目标,开展了典型试验矿床中元素富集贫化规律研究,系统筛选并明确了地球化学勘查新指标及其指示作用,充分展现了成矿系统中存在的多属性地球化学异常,总结概况提出了深部矿体预测应用基础理论;在控矿地球化学环境条件研究基础上,揭示元素富集贫化机制,以判别和展示成矿热液及成矿物质运移方向为重点,提出了深部矿体预测方法;利用MAPGIS软件平台,实现了三维异常结构模型可视化。  相似文献   

15.
“扬子古大陆新元古代扬子东南缘中段裂谷盆地形成演化与资源效应”项目为“华南扬子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效应”子项目之一,是中国地质调查局2011年下达的基础科研项目。项目于2011年启动,历时3年,系统收集分析了扬子陆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中段新元古代区域地质矿产资料和第二代区域地质志资料以及涉及该区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岩石地层、事件地层、年代地层、旋回与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分析方法,重点分析新元古代早中期沉积充填序列、岩相古地理特征,重新修订了该区域新元古代“南华系”区域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岩相古地理系列图件,并利用地球化学资料分析探讨了盆地形成演化的大地构造环境,综合分析了陆缘裂谷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建立了盆地演化模式,总结了盆地演化与矿产资源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产资料。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及合理性,是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的重要标志。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土地的合理利用问题更是显得迫切、重要。通过对土地利用的调查及其图件的编制,可摸清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各类用地分布,评价土地利用的合理程度和存在问题,探讨和规划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途径,并为农业区划、区域规划、国土开发与整治提供科学依据。该项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所牵头,组织全国45个从事土地利用和测量研究的有关单位300多人参加的大型协作项目。  相似文献   

17.
根据调查区土地利用遥感解译结果及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地利用情况,以区域土壤主要类型为基础,进行适当整合,以黑龙江省宾县-延寿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TC、Corg数据为依据,将不同土壤类型分别进行碳储量估算研究。结果暗棕壤高出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单位储量平均值11个百分点,这与暗棕壤的形成过程和特殊的植被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概况 (一)专项立项背景及总体目标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实施海洋开发”战略部署。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我国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海洋管理部门针对我国近海海域综合调查程度和基本状况认识度比较低的情况,提出了开展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的建议,并于2003年9月获得立项批准,专项名称“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简称908专项。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为适时全面更新和总结最新基础地质资料和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社会建设,决定并分批、分层次开展中国区域地质志编制项目,这就是计划项目“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是该计划项目的工作项目之一,该工作项目任务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9年2月17日下达到宁夏地质调查院的(任务书编号为基[2009]01-12-11,工作项目编码为1212010911031),工作年限3年(2009~2011年).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宝格德乌拉一带综合方法找矿”系内蒙古自治区2007年度地质勘查招标项目。项目以发现具有大型、超大型远景的矿床为目标,注重寻找隐伏、半隐伏矿床,为自治区矿产勘查提供后备基地,全面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工作区内已有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以及其他相关地质资料,开展1:50000地球化学测量、1:50000矿产地质调查,在了解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选择重点工作区,利用大比例尺地质、物化探等手段,配合地表槽井探工程揭露,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对物化探异常做出找矿远景评价,圈定找矿靶区,选择成矿最有利地段进行深部钻探验证,提出矿产普查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