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中宣部新闻局同意,中国记协主席团、书记处联席会审议决定成立范长江新闻基金会。基金会将颁发的范长江新闻奖是全国新闻界中青年新闻最高奖。目前。范长江新闻基金会筹备组正在抓紧筹备工作。范长江同志是新闻界的一面旗帜,是我国杰出的新闻战士。他在青年时代采访西北,写成了新闻杰作《中国西北角》成为闻名全国的进步新闻记者。他是中国记协前身——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为创造和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范长江新闻基金会旨在继承和发扬范长江献身于  相似文献   

2.
范长江同志(1909年—1970年)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他的丰富的采访经验,已成为我国新闻界的宝贵财富。范长江原是一个穷学生。30年代初期,他在北平求学时,为了维持生活,开始向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益世报》投稿。1934年初,《晨报》聘请他为特约通讯员,他的卓越才华开始显露出来。不久,天津《大公报》聘请他为固定撰稿人,专门撰写文化教育方面的新闻。但范长  相似文献   

3.
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光辉业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著名记者孙世恺在《新闻记者入门》一书中,记述了范长江、邹韬奋、邓拓等老记者献身于祖国新闻事业的感人事迹,兹录于下,以飨读者。行万里路的范长江不少同志谈起新闻界前辈范长江同志,都十分钦佩他20多岁就写出《中国西北角》、《塞上行》和《陕北纪行》等通讯集。那时,范长江还在大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新闻界的一代楷模,范长江在其传奇性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作品。汇集范长江主要作品的《范长江新闻文集》近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5.
《范长江传》(方蒙著,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可读性和启迪性较强的传记。作者写作时,不是用论述的方法评论人物,而是用描述的方法,力求再现人物的风貌、重现人物当年活动的场景,使人读起来有现场感和亲切感,从而加深了人们对这位杰出的新闻界前辈无限深沉的追念。范长江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之一。他的斗争生活和成长道路,充满了  相似文献   

6.
李欢 《新闻世界》2011,(4):108-109
范长江是历史贡献给那个时代的为数不多的最优秀的记者之一。他在《大公报》上发表的一系列的西北旅行通讯则是初期奠定他在中国现代新闻舞台上卓越地位的重要基石。本文以《中国的西北角》为切入点分析范长江西北通讯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从30——50年代,中国新闻界出现了一群杰出人物。其中我最崇敬的是邓拓、范长江和恽逸群。邓拓、范长江这两位,前者平生无缘一面,只是读了他不少精彩的杂文,对他的华年早逝无限悼惜而已;对于长江虽然很早拜读过他的名作《塞上行》,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听过他的一次意气风发的讲话之外,没有更多的接触和回忆。而恽逸  相似文献   

8.
范长江是靠在《大公报》上发表西北系列通讯开始在新闻界崭露头角的,一方面《大公报》于他有恩,另一方面他对《大公报》也是做出贡献的。但在武汉《大公报》时期,他却离开,是主动还是被迫,其中的原因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谜案。以前大家多认为是  相似文献   

9.
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之一,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中国的西北角》是反映上世纪30年代中国西北风土人情和政治形势的通讯,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名篇。本文以范长江相关理论文本和报道实践为依据,分别从追逐真实的勇气、关心民众的情怀和学无止境的精神三个方面探讨范长江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范长江先生的新闻名著《中国的西北角》虽然写于20世纪30年代,距今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但我们今天重读这本著作,依然能从中获益良多。范长江专业的新闻素养和卓越的采写技能对现今新闻界、学界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范长江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始人之一。解放初期,他曾任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社长等重要职务。最近全国记协主席团、书记处作出决定,设立范长江新闻奖,以奖励我国优秀中青年新闻工作者。这是我国新闻界一件有意义的活动。范长江的记者工作经验十分丰富。抗日战争初期,他是党领导下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领导人,又是当年党的新闻事业机关“国际新闻社”的社长。他深知记者工作的  相似文献   

12.
《视听界》发起关于记者形象的讨论,引起了新闻界内外的关注。对种种有损记者形象的不良现象,社会各界民众不满,绝大多数坚持廉直的记者也是不满的。一个记者形象不佳,不只是他本人的事,也涉及到新闻界的社会影响。早在抗战时期,我国新闻界前辈范长江在指出记者不良作风所造成的结果时曾说:“第  相似文献   

13.
吴冷西同志在《范长江传》的《前言》中写道:这部传记“为新闻界提供了一个生动具体、可亲可近的学习榜样”。我读《范长江传》,尤感亲切。记得那是三十多年前,当我还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读书时,范长江同志就曾为我们做过一次报告。读完这部传记,深为范长江同志的高贵品德和优良作风所感动。 (一) 范长江的生活历程,充满了惊险和传奇色彩,然而不管生活的道路如何艰辛曲折,他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献身无产阶级革命和新闻事业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这种可贵的革命精神,为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范长江原名范希天,1909年10月出生于四川内江县。1923年小学毕业后,考入内江县立中学。在大革  相似文献   

14.
范长江新闻奖正在培养出无数新闻界的新人,这是中国新闻界的新气象,很坦率地说,这几年来,新闻界的职业道德似在不断下降,新闻界的不正之风到处可见,吃一点,拿一点,拎只把“马甲袋”司空见惯,已谁也不觉得奇怪了,因此我忽然想到了范长江的几个小故事,写出来供大家一点参考。抗战时期,范长江在《大公报》的时候,每月工资是130元大洋,当然,当时一石米不过6元大洋,一两黄金也不过几十元钱,130元算不得少,但是他的这130元,却主要用在穷朋友身上。那时他的名气在全国青年知识分子中很大,经常收到向他求援和呼吁的信,他看到人家的困难,就这里寄十元,那里寄十元,这种事情每月都有。1938年到了汉口时,那时从沿海流亡来的人很多,他自己在《大公报》有地方住,却出钱租了一间房子,以招待流亡来汉口的识与不识的朋友。  相似文献   

15.
"范长江新闻奖"是中国优秀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以鼓励他们学习和继承范长江献身于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崇高精神.该奖从1991年到2002年,已经评了五届,对于范长江的名字,新闻界耳熟能详.但是,人们了解范长江是从他在<大公报>发表西北通讯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金石 《今传媒》2010,(11):88-89
民族问题是《中国的西北角》中着重探讨的问题之一,范长江以高屋建瓴的敏锐观察力,痛陈了西北民族关系中的不合理现象,并构想了合理的民族政策。范长江的通讯之所以能超越时人,在于他精湛的写作技巧和富有深度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7.
范长江是靠在《大公报》上发表西北系列通讯开始在新闻界崭露头角的,一方面《大公报》于他有恩,另一方面他对《大公报》也是做出贡献的。但在武汉《大公报》时期,他却离开,是主动还是被迫,其中的原因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谜案。以前大家多认为是范长江的政治态度,在采访完两安事变后发生重大变化,自动“投共”去了;  相似文献   

18.
沈钧儒生前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主席,曾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任院长,著名的法学家。范长江生前是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党组书记兼副主席,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是新闻界的老前辈。沈钧儒的爱女、范长江的夫人沈谱女士,近日披露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那时是在抗战的武汉,范长江是  相似文献   

19.
正他被陆定一称为"新闻巨子、国际专家",他最先预言希特勒将在斯大林格勒惨败,他预见了共产党将在解放战争中获胜,他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折磨至死,他就是与范长江、邹韬奋、俞颂平等齐名的大记者羊枣。1946年1月11日,羊枣在杭州去世,一时震惊中外文化界和新闻界,《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申报》《文萃》《时代》等报刊,相继  相似文献   

20.
刘霞 《东南传播》2010,(3):79-81
范长江是新闻记者的一代楷模。他的西北采访报道,奠定了他在新闻界的地位,使他成为久负盛名的记者和新闻工作的领导者。从范长江的西北采访报道可以看到要想成长为一名成功的新闻记者,应当具备三识:见识、胆识与学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