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幸 《青年记者》2017,(18):35-36
继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之后,近年来一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再次引发强大收视“热浪”,《中国诗词大会》让人沉醉于诗意之美,《见字如面》让人重拾对书信的感动,《朗读者》更是被赞为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文化类综艺节目刮起的旋风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高唱“清流”赞歌之时,更应该适时反思不足,只有这样文化类综艺节目才能更好地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侯坤 《声屏世界》2017,(9):71-72
近些天,《朗读者》又一次吸引了眼球.不过,这次火的是由著名主持人董卿主编的综艺节目同名图书.作为传播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电视综艺节目,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深受好评,同时也掀起了一股亲近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热潮.现实中,许多人尤其是一些青少年,因为追捧此类综艺节目而爱上了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电视综艺节目虽然不是文化教育课堂,但它却是传统文化兴趣种子的播撒者,但如果将其视作深入学习传统历史文化的途径或工具,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综艺节目持续走热,竞技、亲子、旅行等明星真人秀充斥荧屏,文化类综艺节目式微。自开播起,《朗读者》在收视和口碑上赢得双丰收。本文以《朗读者》为例,从定位、人物、制作三个方面分析它成功突围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2017年年初,央视《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火爆荧屏,掀起了人们对文化综艺节目讨论和关注的热潮.其中《朗读者》以新颖的节目形式,清新的语言风格,注重情感的沟通和交流而备受关注,堪称电视综艺节目界的"一股清流".文章以之为代表,分析其在节目内容、节目形式、节目元素运用的创新点和成功之处,希望能为综艺节目的发展带来一些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李子瑾 《青年记者》2017,(26):60-61
自2017年年初以来,以《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开始进入“刷屏时间”,收视率和口碑不断飙升,掀起了一阵文化综艺热潮,改变了近年来娱乐真人秀独霸综艺节目的格局.文化综艺节目的热播形成了一股清流,让综艺节目实现了真正的“精神回归”和“价值回归”,也让人们认识到了中国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魅力以及文化综艺节目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朗读者》在央视一经播出,就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它以独特的内容形式成为当下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节目通过朗读这一最简单的口语传播方式,将文化之美通过朗读、仪式感和语言符号传递出来,让观众领略到节目所传递出的真挚的情感.这一切是《朗读者》能够取得如此高的关注度以及如此高的口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朗读者》作为一档文化类栏目,被誉为综艺界的清流,能从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赢得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其栏目品牌的塑造之道值得探究。本文从节目定位、节目内容、节目主持人和节目传播渠道四个方面,分析《朗读者》栏目品牌打造的策略,以期为综艺节目的品牌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吴一阁  王勇 《今传媒》2024,(1):44-48
当下,许多电视台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获取更高收视率,倾向于制作娱乐综艺节目,导致泛娱乐化在电视文化生态中成为较普遍的现象。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兴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不仅让观众在心灵和身体得到释放的同时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引发观众进行思考,更调动了观众阅读的主动性。中央电视台于2017年开创的首档大型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收视率的节节攀升也表明它既满足了观众的文化需求,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总而言之,在当下综艺节目日益增多的市场环境下,综艺节目制作方只有不断了解受众的内心需求,才能使节目脱颖而出,这也是当代传媒人需要认真思考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为例,对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对其热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其他综艺节目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马婷 《传媒》2017,(17)
当前,在娱乐节目统领市场的环境下,众多的选秀、冲关、歌舞等真人秀节目甚嚣尘上,而由央视重磅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一改往日综艺节目的路数,不过分追求眼球经济,而是安静地为观众讲述一段经历、诉说一段情、朗读一段文,成为现象级的文化节目.该节目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3分,不禁让人惊叹节目文字和情感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刘冰  王新雨 《青年记者》2017,(19):31-33
近段时间,《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先后播出,不仅拥有不错的收视率、良好的口碑,而且多次登上微博热门话题榜,重新唤起了社会大众对我国优秀文化的热情.为了研究文化类综艺节目收受情况,笔者在问卷星网站开展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期间为6月4日至6日,共收到有效答卷215份.被调查者主要分布在江苏、广东、山东等30个地区.  相似文献   

11.
综艺节目是当下广播电视节目当中的主力军,其中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被誉为"综艺界的一股清流",本文选取了当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分别从口语传播的主体、口语传播的内容、口语传播的形式等几个角度进行研究,以此折射出文化类综艺节目当中口语传播效果的基本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其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中国好诗词》《见字如面》和《朗读者》轮番热播,成为刷爆微信、微博的热门综艺节目.索福瑞CSM52城市网收视率数据显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每期收视率维持在1.35% ~ 1.84%范围内,总决赛上位居收视榜首.①《见字如面》腾讯视频播放总量超过2亿,《朗读者》互联网视频客户端累计播放次数超过10亿,在媒介生态环境发生大变化的语境下,文化类电视节目相继涌现并引领文化热潮,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对文化节目诉求的凸显.  相似文献   

13.
当前,各种形式的综艺节目充斥荧屏,但很多节目因为过于追求收视率而失去了综艺节目应有的"底线",甚至走向低俗和炒作.由央视推出的《朗读者》和黑龙江卫视播出的《见字如面》和这两档综艺节目,在当前综艺节目娱乐化的浪潮中脱颖而出,成为综艺界的一股清流.  相似文献   

14.
电视综艺节目甚嚣尘上,满屏都是明星游戏真人秀,歌舞真人秀,我们的电视节目已经完全沦陷于爆米花综艺中.在综艺节目厮杀甚为激烈的第一季度,央视综合频道在周末推出了文化类节目《朗读者》,这股充满情感和文化的清流,浸入了每一个观众的心脾.节目以朗读打动人心,通过文字与声线打开历史,传递文字背后的情感魅力,带着观众回归到幽美沉静的人文精神世界,展示了人们向往的一个真善美爱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2017年开年,《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三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引发了"清流热潮",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和专家学者的关注讨论。参考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过往与现状,能够分析出热潮的兴起原因,从而更冷静地意识到,所谓"清流热潮"无非是宏观政策与市场适应下的一次电视节目调整,是否能挽救当前时代的文化缺失,还应长远观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以朗读经典文字为主要内容的朗读类综艺节目在电视及网络平台上热播,引发大众对经典阅读的广泛关注,也为高校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了新角度。[方法/过程]通过比较《见字如面》及《朗读者》这两款朗读类综艺节目的特色,分析其对阅读推广活动的作用以及成功因素。[结果/结论]提出朗读类综艺节目对高校图书馆的活动、讲座、荐书、空间改造以及宣传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收获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在网络上赢得高关注度.节目中所呈现的优美诗句和专家们的解读,引发网友大量的热议.观众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热情还未退去,央视文化综艺节目《朗读者》又创收视新高,并"刷爆"了各大社交平台.  相似文献   

18.
张琳  郭玉真 《青年记者》2017,(23):84-85
近几年来,以《朗读者》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出现和流行,既是当下我国电视荧屏的一股清流,也可以看作电视人对我国优秀文化节目传播形态的一种新探索.这种探索既与电视人的文化自觉有关,也与我国国力上升背景下国人寻求文化自信的迫切需求有关,是围绕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与复兴,电视人与观众的一种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2017年初,随着《朗读者》、《向往的生活》等一批注重情感文化体验、节奏舒缓自然、风格温情和谐的综艺节目火爆荧屏,慢综艺已然成为今年最流行的电视节目类型,同时也是电视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节目现象。据此,本文试图从传播学角度来探析慢综艺走红的原因,一窥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20.
"清流综艺"是2016年出现的一大网络"热词",指的是像《见字如面》、《朗读者》等通过由古至今的文学作品来展示中华民族人文历史,风格清逸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体现着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的崛起、媒体融合的进阶以及"新网民"的出现与增多。"清流综艺"现象所反映出的媒体融合推进,与"文化自觉"的大环境及网民心态的变迁形成因果呼应,自然契合,反映了受众审美与消费需求的回溯,也为未来综艺节目的融合路径探索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