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经济伦理与法制的关系角度,一方面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伦理状况,如生产领域存在“道德滑坡”,商业交换中存在道德沦丧等问题。另一方面阐明了健全市场法制对推进经济道德进步的作用,主张以法律维护道德,最终达到完善整体道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高玉春 《考试周刊》2012,(15):25-26
现如今,国家经济发展了,政治地位大大提高了,而社会道德却出现了严重问题.“道德滑坡论”“道德沦丧论”的论调频频出现。信仰危机、信任危机、欺诈盛行不断侵蚀人们的正义和良知,危害社会稳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重建道德的大厦?唯有法制的力量才能扭转现状。  相似文献   

3.
杨迪  刘子倩 《云南教育》2011,(20):30-32
对商家道德沦丧的行为深恶痛绝时.也不得不看到,目前我国食用油市场的标准低下和监管漏洞。使“地沟油”流回餐桌有了可乘之机。本次地沟油大案的主犯柳立国坦言:“如果说我是道德沦丧的话,那这些监管部门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4.
“两难”问题一:在应试教育的藩篱里,有的教师在“均衡”与“不均衡”之间苦苦徘徊……最终被迫走向“不均衡”的那一边,但无法忍受教师的道德沦丧。  相似文献   

5.
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但对孩子无原则的付出与溺爱,造成了孩子健康心理的缺失,道德的沦丧,这样的孩子“成材”了又有什么用?我们应该明白对孩子人格与道德培养,比学习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旧有的“德主刑辅”道德与法制建设的模式显露出一定的不足,因此,我们要建立以法制为前提的“以法护德,德法并举”的新型道德与法制的互补关系,并在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加以贯彻,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并非必然带来“道德滑坡”,不能把今天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简单地归结为“道德沦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高尚道德,而且能够培育高尚道德。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要求建立高度信誉,一流的服务质量、公正、公开的竞争规则、极其灵敏的信息、尽可能好的经营环境、严格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和职工均具有优秀的素质等。对市场经济的确认,来之不易。要保护它、爱护它,不要对它泼污水。在分析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时,温习一下“义利之辨”和“理欲之辨”,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被马克思称为“历史的有力杠杆”的科学技术,正在人类社会现代文明演进中,发挥出无可比拟的作用,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的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而且也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无庸置疑,这对学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科技究竟是导致道德进步还是道德沦丧...  相似文献   

9.
以德治国与道德及其教育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提出后 ,道德教育与建设必将倍受关注。本文从道德是文化的灵魂 ,道德是经济领域一只看不见的手 ,道德与法制互补 ,吏德是巩固政权的支点 ,道德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等视角阐述了道德的价值 ;从中国自古重教化的历史经验与智慧中 ,认识当今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和全社会的道德建设 ,对于实现“以德治国”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旧有的“德主刑辅”道德与法制建设的模式显露出一定的不足,因此,我们要建立以法制为前提的“以法护德,德法并举”的新型道德与法制的互补关系,并在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加以贯彻,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习古人是韩愈和布瓦洛文学文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他们之所以对古人推崇有加,是出于用道德理性治乱救世的社会理想。他们认为理性与情感的对立是普遍人性中的共同现象,在道德沦丧的社会,必须强调理性在人性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反映在文学上则是要重点突出理性的制衡作用。韩愈的“文以明道”和布瓦洛的“爱义理”一样,都属于理性文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和见义不为是对见义勇为的否定,不仅表征社会公德的沦丧,也昭示法律正义的迷失。见义勇为成为难题,既有传统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消极影响,也有人们道德敏感性、道德感悟力的下降和缺乏法律保障等现实原因。健全对见义勇为和见义不为的道德赏罚机制,增强法律支持力度,是当前破解见义勇为难题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3.
道德问题本来就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十年动乱中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更加尖锐了。林彪、“四人帮”是以道德沦丧为其伦理特征的,他们的非道德论极大地毒化了社会生活,在人们的心灵上造成了短时期难以愈合的创伤。彻底肃清林彪、“四人帮”非道德论的流毒,大力提倡和发扬共产主义道德,建立共产主义道德的科学体系,是我们的一项非常重要、非常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要求有相应的伦理道德与之相适应,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法律和道德面临着危机和困境,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任重道远,但“道德法律化”的提法则是应予反对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司马迁的社会管理思想。文章认为战国秦汉初年功利主义社会心态是以追求“势利”价值观为特征的。道德沦丧,知识眨值及秩序紊乱是重要的社会病。本文认为桑弘羊提出“官办盐铁”、“严威酷刑”之“与民争利’的国家控制对策是以皇权为核心的;董仲舒强调“以教化堤防之’的道德控制对策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司马迁着眼实际,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提出了“善者因之”、“利导之”、“整齐之”及“与之争”的多层次宏现系统的控制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比较两部小说中男主人公形象——康伟业与罗天。相同点:两者均为传统意义上的负心汉;相异点:前者婚姻不幸,责任感强,为人稳重,感情纯洁;后者道德败坏,无耻自私;前者“负心”具有令人同情理解的客观因素,是人性的复苏;后者是感情骗子,纵欲无度的道德沦丧者。结论:滚滚红尘存在着幸福,但一定要用道德和意志的手去抓取!  相似文献   

17.
了解儒、法两家思想矛盾斗争的历史发展过程,正确处理道德与法制两者的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礼治与法治两者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也需要强有力的法制规范作为后盾。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自古以来一直存在“次道德”和“亚道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直利用“次道德”和“亚道德”教育和帮助犯有罪错的人。在当代中国,肯定“次道德”和“亚道德”的合理性及其道德价值.是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表现,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和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一、市场经济与道德理性市场经济与道德理性究竟是什么关系?在大量的讨论和道德认识中,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市场经济对伦理建设而言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利于增强人门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与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又容易滋生或助长唯利是图、见...  相似文献   

20.
道德伦理与经济利益的关系是经济伦理的核心,以往似乎存在理论偏差与实践误区,如中国传统的“义利观”是否真的“贵义贱利”?西方经济学自古典学派始是否只讲“利益”?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还是“经济发展”必“道德沦丧”?经济学研究中应否包括伦理内涵?市场经济中效益与公平的关系应当如何摆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应当如何建构?如此等等,都成为重要的课题。此项研究运用跨学科方法,力图通过资料发掘和实证考辩,梳理中国传统“义利观”以及近现代以来经济伦理观念的时代演化,考察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伦理变迁的历史轨迹,对中西方经济观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就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建构原则提出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