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上.有着这样一个谜:红军为什么会几乎“兵不血刃”地顺利突破蒋介石的粤北第一、二、三道封锁线,而在深入湖南腹地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之战时,却损失巨大?原来.中国工农红军在突破前三道封锁线时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秘密达成“借道”协议,使得红军顺利通过。笔者翻阅了大量有关文史资料,破译了陈济棠为什么为红军“让道”之谜。  相似文献   

2.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什么会“兵不血刃”地突破蒋介石在粤北第一、二、三道封锁线?笔者翻阅了大量有关文史资料,破译了陈济棠为红军的“让道”之谜。  相似文献   

3.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什么会"兵不血刃"地突破蒋介石在粤北第一、二、三道封锁线?笔者翻阅了大量有关文史资料,破译了陈济棠为红军的"让道"之谜."  相似文献   

4.
马儒 《湖北档案》2012,(1):35-37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的中央没有明确的行动目标和计划,军队忙于战斗,寻找去向,红军中的文艺宣传鼓动工作也都停止了。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后,文艺宣传工作逐渐恢复。特别是遵义会议后,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央领导机构,有了正确路线、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红军中的文艺宣传工作活跃起来,成为长征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鼓动力量。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档案馆和有关市、县档案馆所藏反映红军长征的档案史料,以国民党军在甘肃境内堵截红军长征的档案为多。这些档案都是民国甘肃省政府、省民政厅和各县联系具体事宜的细节性、过程性文件,比较如实地记述了国民党驻甘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秉承蒋介石的命令,指挥所辖中央军和地方部队堵截红军北上的情况,也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红军突破层层防线,挺进陕北的过程。简单地说,关于国民党军在甘肃境内堵截红军长征的某些细节,这些档案可以说是比较详尽的资料,后来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回忆和纪实,不管是出自当事人的自述,或是后人的研究成果,只要…  相似文献   

6.
2016年10月,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云南省档案馆公布了蒋介石、龙云等人围堵红军的多封密电原件,为从另一个侧面解读红军破译密电的历史事实,提供了确凿证据. 破译“来去本”密电 1935年1月17日,遵义会议胜利结束.毛泽东重新指挥红军,为革命带来生机.1月1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向贵州土城推进,按照中央政治局决议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1月28日清晨,中央红军在土城与刘湘的川军发生激战,可敌人越打越多.由于当时对敌情判断不准,中央红军原计划歼敌三个旅,可敌人实际有八个旅,因此战局陷入被动.  相似文献   

7.
东西南北     
万古长存的红军长征精神关于红军长征精神,江泽民同志说:红军战士所以能够克服千难万险,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靠的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长征精神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巨大精神动力。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对上述红军长征精神作了解读。(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意义。长征途中,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克服无数道高山大川天然屏障,特别是雪山草地那种极端恶劣的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红军战士…  相似文献   

8.
为了追寻长征足迹,缅怀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从环县县城出发,向北沿国道211线驱车50多公里到达山城堡战役遗址所在地山城乡。这里沟壑纵横,草木葱葱,流水潺潺,麦浪滚滚,一片丰收景象。红军长征最后一战就发生在这片热土上。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宣告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围追堵截红军的彻底破产,给全国人民展示出了新的希望,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但是,蒋介石集团对于红军主力的大会师却惊恐不安,他们不甘心失败,不顾民族危机,坚持其反共政策。于是,蒋介…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写红军长征是1935年下半年 范长江第一次写红军长征是1935年下半年。当时,红军部分主力正跨越千山万水,战胜重重困难北上,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和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先后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二十六军会师。国民党蒋介石方面,调集重兵,包括中央军、地方军和“民团”,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天上还有飞机侦察和轰炸,实行“前后左右上”五位一体的攻击战术,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不是范长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旧《大公报》的大量报道 ,论证了为什么范长江不是“第一个公开如实报道红军长征的记者” ,认为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失公失实原因 ,主要在于世界观、对我党缺乏了解和采访作风不深入等三方面所致。对范长江西北采访的第一个目的以及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影响 ,也作了必要的考证和分析 ,同时还澄清了范长江西北采访研究中的一些错误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所到之处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红军这样一支与所有旧军队都不同的纪律严明的队伍,甚至连蒋介石在电文中都由衷地感叹红军"对人民毫无骚扰"。要了解事情的原委和经过,我们还得从红军遵纪爱民的"营盘山上橘子红"故事讲起。到处是谈论橘子的声音,可就是不见一个人走进橘子林1935年1月29日,中央红军在川黔交界土城、猿猴  相似文献   

12.
从1934年到1936 年,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即长征.长征中,我们的红军靠着他们的两只脚,经过了 11个省,苗、瑶、土家、布依等13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杂居区.红军能否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他们的支持,决定着我们能否顺利地完成战略大转移,而我们“赖以克服这个困难的唯一武器就是党的民族政策”[1].为此,在长征过程中,红军组织了许多群众性的活动,遵守和维护群众纪律,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号召全军“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不知疲倦地做好民族政策”[2],“百倍努力争取少数民族的工作”[3].从而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保证了长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幸福的场景。坚硬的铜里渗透了无限的柔软和温情。是1957年诞生的一个铜质雕塑,选取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个小小的镜头,作者潘鹤为其命名为《艰苦岁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那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是全世界都知道的。新生的共产党人领导自己的部队,在数倍于己的敌人的重重围剿中,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走过了2万5千里,创造了世界革命史中的一大奇迹。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忍受了极度的劳累、冻馁,穿越了地球上最险峻的峰峦沟壑和荒无人烟的辽阔草地,许许多多战士牺牲在了长征途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突破长江天险、强渡大渡河、激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先后组建过4支先遣部队,分别担负宣传抗日、牵制敌人对苏区的进攻、为主力红军长征探路、策应和配合主力红军北上以及开路先锋等战略任务,为中国工农红军顺利实施战略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军战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通讯员园地     
5名学员巡访长征战场本刊讯迮玮报道:由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5名毕业学员组成的“长征战场巡访”小分队,顺利结束了为期40天的实习采访活动,于6月15日返回南京。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20周年,弘扬长征精神,配合当前部队的战斗精神教育开展,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和成都军区《战旗报》社共同组织发起了这次“长征战场巡访”活动。小分队成员采访行程万余里,途经贵阳、遵义、仁怀、习水、赤水、会理、冕宁、石棉、泸定等红色名城,亲历红军长征期间重大会议召开地点和重大战役发生地进行寻访报道,采写了一系列宣扬红军战斗精神,反映部…  相似文献   

16.
这里发表的蒋介石与龙云的来往电报,记载了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贵州时,蒋介石调派嫡系部队进入贵州,对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围剿,并乘机攫取黔省军政实权,清除地方实力派等情况,对研究中国现代史有一定参考价值,现予公布。为保持史料原貌,对原件中的诬蔑之词均未改动。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纪实丛书"是红军长征史诗创造者亲笔书写的长征史,用真实朴素的语言记录了一个个历史细节,叙说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生动翔实地反映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和英雄业绩.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推动了长征史的研究,而且对学习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从建立以来,直到1949年10月成立共和国时止,遇到大大小小的险境无数次。不过最危险的倒只有那么几次。瓦窑堡的这次遇险,可算得上是相当危险的一次了。转移部署刚定,半道杀出个“程咬金”蒋介石对未能把红军消灭在长征途中,一直耿耿于怀,直到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仍计划着彻底消灭红军。1936年5月,蒋介石对张学良下令,要他率东北军向北推进,配合西北军尽快消灭红军。其实,这时候中共中央已经和东北军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只是不便公开而已。东北军接受蒋介石的命令后,由于不得违抗,只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二师四团(简称红四团)是红军长征中的先锋团,这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在长征途中战功显赫,出现了突破乌江天险、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的英雄群体,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谱写了光辉壮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西路军记     
1936年10月,历经万水千山,分头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历时两年终于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震撼全球的长征,以辉煌的胜利载入了历史的长河之中。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规定的战略总任务是:团结内部,联合友军,粉碎蒋介石的灭共计划,首先造成西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