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工作怎样实现“三贴近”,是当前关注度很高的话题。新闻理论刊物上对这一话题发表的文章很多,或阐述其要义,或论证其价值,或介绍经验,或讲述体会……各有各的高见,其中不乏名篇佳作。但有少数文章在论述贯彻落实“三贴近”时也存在一些片面性,比如讲贴近实际就只是如何深入采访;讲贴近群众就只是如何同群众打成一片;讲贴近生活就只是如何关注特殊人群和重视社会新闻,或者如何转变文风,等等。如果我们只是这样把“三贴近”当作三项任务来细分,或将其各个有机联系的部分割裂开来,只作简单的图解,或仅仅为贴近而贴近,那我们就会重犯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汤山 《声屏世界》2004,(9):22-22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是新闻发展的方向,也是坚持“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南京零距离》自开播并取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以来,“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越来越清晰,并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1860新闻眼》《服务到家》《新闻坊》等栏目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贴近受众,并给百姓“话语权”。但在“民生新闻”冲击波的作用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相似文献   

3.
郑健 《军事记者》2004,(9):17-18
提倡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毫无疑义包括了新闻言论。新闻言论作为新闻的一个重要品种和组成部分,应该像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一样“三贴近”,这是题中应有之意。问题在于怎样才能“三贴近”。  相似文献   

4.
新闻工作要认真实践马克思新闻观,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多出精品佳作,当好“耳目”与“喉舌”是新闻队伍建设的永恒课题,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熊高 《新闻记者》2005,(1):61-63
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一个事关新闻传播效果的大问题。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对新闻报道“三贴近”与传播效果的统一以及怎样践行“三贴近”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是新闻的第一要义,新闻不新便不成其为新闻。求新、求异.是读普遍的阅读心理,稿件不新,可读性就无从谈起。因此.“新”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题中应有之义。尽管工作报道比较难以出新.但是.从事军事新闻工作的编辑、记、通讯员,不能不把新  相似文献   

7.
这些年来,我们在新闻改革中一直强调“三贴近”,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宣传的实效,真正发挥出新闻的作用,更好地完成新闻事业的使命。对此,新闻界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这是可喜可贺的。不过,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到现在为止,大多数人只注重了内容上的“三贴近”,并未对形式上的“三贴近”引起足够的重视。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果新闻内容做到了“三贴近”,但语言死板枯燥、可读性差,写作手法单一、陈旧、老套,新闻的感染力、影  相似文献   

8.
刘为民 《新闻界》2005,(2):136-136,128
体验文化和体验经济席卷全球,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生活,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兴起的现场短新闻,新闻特写,描述性新新闻,记实新闻,将体验性融入新闻报道写作中。作为新闻传媒的主要工具报纸呢?随着新闻改革风起云涌,新闻报道理论,写作方式不断创新,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也有人强调新闻的客观、真实、公正性原则;新闻应以信息服务性为主要内容等等。  相似文献   

9.
彭万福 《新闻窗》2007,(6):31-32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更加关注民生,学习宣传十七大精神,更应落实“三贴近”,按照“三贴近”的原则努力改进新闻宣传报道,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0.
冯余冬 《新闻界》2004,(1):55-55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一代重要领导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遵循新闻规律的具体体现,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新闻报道感染力、吸引力、提高报道效果的根本途径。毫无疑问,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必须走“三贴近”之路。同样,作为“旗帜和灵魂”,党报尤其是市级党报的新闻言论,也应该紧扣“三贴近”,努力实践“三贴近”。  相似文献   

11.
一部优秀的新闻作品,反映的内容肯定是贴近现实生活,有新意,有份量,读后能让人思量一番的;它甚至能够指导或改变读对工作与生活的态度。《前进报》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通讯《“网”出一片新天地》就是这样一部难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2.
萧笛 《新闻传播》2007,(5):61-61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也是新闻规律对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具体要求。记者要做到“三贴近”,就需要到第一线去,到新闻现场去,所谓人到心到感情到,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的要求如今在新闻界叫得很响.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一要求落到实处。而要落到实处.必须从新闻的选择、编排、采写等等方面一个一个问题地研究,拿出贴近的办法。只有愿望,没有办法.“三贴近”只能停留在口号上。本想就非事件性新闻即工作报道的主题如何与人更贴近的方法问题谈点意见。在一定意义上说,非事件性新闻其实就是人的新闻.不能狭隘地只把人物新闻归于人的新闻。既然是人的新闻,又是写给人看的.那就理当有人。此所谓有人,包括:主题要贴近人,为人所关注而非为观念而观念;中要有人。不能从头到尾不见一个人:话要由人说.而不是由件说或把件上的话硬安在人头上。  相似文献   

14.
围绕“三贴近”加强和改进新闻摄影宣传,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关于心理学在新闻传播学中的运用,已有新闻界同仁撰写了有关论及专进行阐述。受众心理与新闻写作有什么关系呢?笔在翻阅第1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时,发现谁要想写出受受众青睐的新闻佳作,就必须满足受众如下几点心理要求。  相似文献   

16.
红梅 《记者摇篮》2006,(5):8-10
“民生新闻”、“百姓新闻”,就是有关人民生计、市民生活、三贴近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桂运东 《新闻前哨》2006,(10):37-37
为了便于分析,笔将目前地市报的本地新闻分为三类:规定的政务新闻,即当地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调研、重大工作报道等;工作报道,指本地各战线、局以及所辖县市区的会议、活动、重大工作等;“三贴近”的新闻,指受读欢迎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政治、经济、社会、娱、民生新闻.等。  相似文献   

18.
新闻宣传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新闻图片如何实现“三贴近”,增强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成了我们摄影记者当前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9.
查理 《新闻前哨》2004,(9):34-34
2003年6月以来,《黄石日报》在民生新闻版没立了“社区新闻”专栏,并明确提出将社区新闻作为民生新闻的重点来经营,下大力气搞好社区新闻的报道,为党报进社区、进家庭创造条件。经过一年来的实践,社区新闻在“贴近”二字上下了功夫,受到了广大读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0.
《新民晚报》早期提出新闻要“广些广些再广些,短些短些再短些,软些软些再软些。”这与当前强调的新闻三贴近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新闻题材来看,报纸不仅要有“硬新闻”,即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还要有“软新闻”,即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