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教师从有效设置课堂问题的角度出发,强化课堂问题设置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启发性,有助优化高中经济史课堂教学。旨在通过这一角度的研究,改善经济史教学的课堂现状,使经济史教学更好的激发和提升师生共同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2.
窦祥铭 《考试周刊》2014,(74):10-10
从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来看,中国经济史本应在财经院校的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课程教学现状却不禁令人担忧,教学急需改革。要使中国经济史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需明确定位经济史的学科性质,加强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史教学中的应用,发挥教师情感因素对经济史教学的影响,注重研讨式教学在经济史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学历史教材采用通史体例,将政治、经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叙述,这对于中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是适宜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学历史教材中经济史的内容与政治、文化史的内容在教学上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有必要认真探讨一个中学历史教材中经济史教学的特殊规律。一、中学历史教材中的经济史 1.经济史教材的编写方法在《中国历史》第一、二册中,经济史的内容约占四分之一,几乎每个朝代都谈到  相似文献   

4.
张连辉 《考试周刊》2011,(72):204-204
本文首先指出研讨式教学对本科经济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进而结合本科经济史教学介绍了研讨式教学的实施步骤,最后指出了组织研讨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经济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史又可谓重中之重。在经济史教学中,必须区分开经济史与经济学,这是因为历史学科必须突出时间线索和发展阶段。在当代经济史的教与研中.必须区分开历史与现实,这是因为历史都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沉淀期。  相似文献   

6.
针对经济史教学日益削弱、财经应用类科目日益增强的现状,经济史教学应该适应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历史观。在教学内容上,化冷于热、动静结合、史论交融,激活经济史教学;在考核上,采取随堂考核与课堂作业、课堂抽题现场回答与师生评价等多样化的方式,以激起学生学习经济史的兴趣、达到锻造学生历史观和灵活应用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高中历史实施新课改之后,作为必修二的经济史,内容设计上突显了其在社会生活方面的重要地位,经济史怎样教学才能贴近生活,使教学富有生命活力?生活中如何自觉运用经济史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富有激情与创造?"经济史贴近生活的教学"值得我们去尝试。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经济史是宁可先生教学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上,宁先生长期以来一直给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隋唐五代经济史》和《(资本论)选读》等课程。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宁先生以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室为依托,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学术水平优良、年龄结构合理、科研成果丰富的队伍,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成为国内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术重镇之一。  相似文献   

9.
经济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决定了经济史在历史新课程模块中的重要地位。了解现行高中经济史课程缺失的客观存在,在此基础上相应规划经济史课程的教学策略,以达到高效的教学目标,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0.
王力 《华章》2013,(19)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促使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也在发生改变。经济史课程是理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国内高校经济史教学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网络在教学中的介入必定对传统教学带来冲击并产生许多新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以便教师和学生能更有效地将网络运用于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1.
初、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都必须以大历史教学观作为指导去实现教学实践的顺利过渡,最终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个阶段的历史教学尤其是经济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存在着不可回避的许多现实的矛盾,亟待解决。本文即以两个阶段的经济史教学的衔接过渡略作浅析,试图抛砖引玉,与同仁共飨之。  相似文献   

12.
中学经济史教学常见疑难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中学经济史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通过对中学教师的访谈结合文献归纳了经济史教学疑难问题所在,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弄清了"分析经济发展原因揭示经济规律与意义和对复杂经济现象进行评价较为困难"等五类主要的教学疑难问题。研究中对排在前四位的教学疑难问题的产生结合课程标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比较全面地认识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和物质生活的变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课标版教科书经济史模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小高考考查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中,经济史、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史等内容充实、增加了不少。但因为这部分内容学起来比较枯燥、生疏,容易变成夹生饭。众所周知,对经济史内容理解、掌握得好不好,是搞好整个历史教学的关键。因为同学们只有从经济状况、生产力角度思考特定社会的落后与进步、停滞与发展等基本问题,才能纲举目张,把握要旨。因此,在讲授经济史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在长期的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本人摸索出几种简要教学方法,列之于后,以与同行探讨。一、纵横联系,明确概念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把握经…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经济史的教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经济史课程是专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或社会经济制度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高校经济史教学日渐冷落,欲使经济史课程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经济史教学活动中,应同时注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熟练运用比较法,各阶段融会贯通;恰当运用多媒体;历史学和经济学特色兼具及学生的积极参与等.  相似文献   

16.
经调查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得知"学生把握经济发展原因、规律及评析复杂经济现象感到困难"是困扰中学经济史教学的一大难题。为应对复杂深奥的经济史授课内容,文章提出揭题释义、真假辨析与思维二分、历史唯物主义、逻辑推理串联、主体探究、关键点破网、图文互动等策略与方法,并以教学内容示例,以求生动形象地解决此类疑难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史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起来。在经济史教学活动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思想,采用讲述法,直接启发法,比较法等多种方式,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盛浩 《历史教学问题》2008,(4):46-48,52
历史学在其学科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传统史学到新史学的演进,这一发展过程,本质上是历史学与各门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不断结合的过程。新史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学科分化,导致了经济史的产生,也决定了经济史的学科属性和研究方法。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史学科的繁荣,应当以史学学科为依托,通过建立开放的史学教学与研究体系.促进经济史学科的发展。同时,要拓展经济史研究范围,以事件史和思想史为基础,以政策史为重点,建立完善的经济史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张连辉 《考试周刊》2012,(61):171-172
思维方式的培养是本科经济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本科经济史课程在培养经济学的历史思维和科学思维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现行的本科经济史教学模式却严重阻碍了该作用的发挥。从培养经济学历史思维和科学思维角度出发,新的本科经济史教学模式应该以历史为主体,以理论为主导,采用专题讲述与研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机融合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  相似文献   

20.
将理论经济学包括的二级学科归纳为思想范畴和实践范畴两个部分,经济史属于历史的实践,经济理论属于“历史+今天”的学说。经济史教学主要针对本科生层次,经济理论研究主要针对研究生层次。经济史教学设计的特点是,在经济理论引导下构建以共性成分为内容的主体框架,同时借助经济史研究成果把个性成分准确地显现出来。经济理论研究与经济史研究有密切关系,后者是前者能否产出产品的重要前提条件。借助统计资料探索经济理论,实际上就属于由经济史研究角度切入研究经济理论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