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由单纯的语言交流到相互间的文字交流,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革命。 中国最早发现的文字档案是甲骨文档案。甲骨文档案最早形成于商代后期,距今大约有3300年的历史。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简称。所谓甲,是指龟的背甲或腹甲,骨是指牛的肩胛骨或其他兽骨。  相似文献   

2.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研究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活动的历史是以语言和文字两种方式传诵的.在文字发明以前,所有的历史都是口述史(0ral History).即使在被视为"信史"的档案文献中,也有相当部分是由言传口述转化而来的.直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世界各国的学者们还是主要通过档案文献来研究人类过去的活动,自那以后,当事人、见证者的证言价值被一些有识之士重新发现,并进而加以深度发掘,由此开辟出历史研究的一片新领域,这就是现代口述史的兴起.  相似文献   

3.
"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这一观点,史学界尽管对其正确性尚有争论,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首创"之功实不可没.贯穿于这一思想的<中国通史简编>也因此成为不同于封建史学的第一部有唯物史观指导的中国通史著作,给中国史学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说史料》一文中指出":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者也。"而往事得以流传后世,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文字记录的传播、实物的遗存、口耳相传。由此,这三方面的史料分别被称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口述史料,就是"通过有计划地访问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或知情人,录下他们的谈话从而获得的某一特定问题的口述凭证,也称口碑资料"[1]。司马迁在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职业精神是由"知"的领域与"无知"领域共同构成的统一体.狭义上的"知"是指能够用语言明确表达的理论性知识,"无知"则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理性不及或尚未认识的知识内容;在"知"与"无知"之间还存在一种非常重要的实践性默会知识.如果图书馆职'业精神的研究,仅仅以"知"或"全知"预设为基础,不仅会遮蔽"无知"的存在和默会知识的重要性,而且可能导致极具误导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贝叶经——承载傣族历史文化的神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环境的因素,让傣族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种傣族称为"戈兰"的贝叶树,由于历史的"青睐"便成了傣族书面语的"载体".对贝叶的使用傣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人类初始,只有口语而无书面的文字,人们纷纷到佛祖处祈求文字.不同的族属都有承载文字的工具,汉族是纸,傣族是贝叶,哈尼族用牛皮.佛祖施恩,在纸、贝叶、牛皮上写了同种文字.在取文字返回途中,路经大河时,汉族纸张上的文字因水浸透,佛祖写的字变乱成为方块字.哈尼族牛皮上的文字,因牛皮可以充饥,牛皮便成为充饥的食粮,为此哈尼族没有了文字,而傣族的贝叶,可以防水、不能充饥,傣族的文字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所能见到的写在贝叶上的傣文.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与台湾在文学方面交流广泛。作家也常有往返,互相访问。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大陆接触不多。所谓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主要是指本土的高山族文学;此外就是反映高山族生活的文学作品;再就是指汉族以外的民族,如回族、蒙族等作家的文学创作。以上通称为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作品。 台湾高山族,是最早居住本土的民族。高山族是从中国大陆迁移过去的。史学界认为是从中国南部大陆古越族之一支。古越族来源于亚洲北部蒙古利亚人种。其中一支沿东南沿海南下,广泛分居于中国南部沿海大陆,古称为百越。 高山族没有文字,所以自古以来没有高山族的文学作品。他们以前只有口头文学,或以汉文记载与反映其民间生活。  相似文献   

8.
博客与新闻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博客:一种新锐的传播力量 "博客"一词指代较为复杂。一是对应于英文名称we-blog,或简称blog,中文称为"网络日志",或简称"网志";也可作动词,特指相关的活动。一是对应于英文名称weblogger,或简称blogger,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通常我们将人们在网络上利用博客工具,创建博客网站,写网络  相似文献   

9.
李立 《现代传播》2004,(3):52-53
美国著名批评家、史学家海登·怀特认为,历史编撰中最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文本形式。而形式说到底就是语言,因此,历史“是以叙事散文话语为形式的语言结构”。或者可以说,历史首先是一种写作,一种修辞的灵活运用,一种语言结构的叙述构型。①如果按照这样一种思路来考察现有的历史书写文本,我们会看到,不仅有史学的、文学的、艺术的,也有文字的、影像的、实物的,还有考证的、虚构的……总之,人们在运用不同的语言结构、不同的叙事话语书写、建构着历史。但历史毕竟是过去的事实的记载,是对过去的现实的追溯,所以人们总会把其真实性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0.
论影响书目     
1.影响书目的定义 "影响书目"是书目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所谓"影响书目"是指人们以图书对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发展的作用程度而有目的地遴选出来的图书文献目录.  相似文献   

11.
档案利用与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作为过去发生的事情是非常客观的 ,然而研究历史的人又是非常主观的 ,历史研究要求我们的研究尽量接近历史事实。因此 ,详尽地占有资料是史学研究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史学研究永远离不开史料。史料的来源虽然很多 ,有有形的 ,有文字的 ,有口碑传说的 ,等等 ,但其中最重要莫过于官方档案资料等文字材料了。然而档案虽很重要 ,但毕竟不是历史 ,更不能取代历史研究 ,它只能是研究者重要的参考资料。学者在运用时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档案资料的分析、消化。档案资料的内容大多存有主导倾向 ,或体现当时政府的意旨 ,或反映当时社会和当…  相似文献   

12.
任伟 《编辑之友》2004,(5):69-72
从大众传统的读图方式来说,插图不过是解读、图释文字的附属品,即便是名家手笔,也常常被人们一眼扫过,很少将它建立在一种与文字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加以品味与欣赏.但实际上,文字信息或资讯在任何纸质媒体上出现时,图像作为一种大众媒体往往伴随其左右.插图作为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显示的就不是文字的"仆人"或亦步亦趋的回声器.尽管它"微小"得常被人们忽视,它在现实中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声音,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我们不得不承认,文字与图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两种主要手段.文字作品的插图,自然也是历史的载体和历史的显现,翻开一部插图史,就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文字与艺术图像的不断融合与传达信息的共生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原貌的材料"史料是人们对历史进行认识的媒介,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人们要研究历史,特别是研究人类历史,撰述历史论著,假如离开了史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对语言是这样解释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字并举时,只指口语.每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的语言,都用自己固有的,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意念.从事电视节目制作的人首先要掌握电视语言,否则就不能在自己制作的节目中,把意思表达清楚,表达准确.电视语言有文字语言、声音语言和画面语言三种形式,被统称为视听语言.  相似文献   

15.
编辑文化与编辑素养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主观世界的产物.从广义的角度说,它包括人类创造的所有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狭义的文化概念则只指精神财富这一方面的反映,如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这是一般人较多使用的概念.这是对文化特质的不同认识,如今的编辑"学者化"与"专业化"之争就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6.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信息、文字载体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我们的祖先起初只能阅读记载在甲骨、金石、竹简、帛书或羊皮纸上的信息文字,这段历史大概持续了几千年。近代人类进入阅读机械印刷在纸上的信息文字的历史不过几百年。如今,人类正在阅读出现在电视、电脑屏幕、记录在光盘,以及来自网络上的信息文字,这段历史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或十几年。时下,古老的信息文字载体除了在文物与艺术品这一层面仍有保留价值之外,从信息的承载与传递这一层面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那么,在电子媒介与“无网不胜”的新媒体时代,以纸介质为信…  相似文献   

17.
人类文化进步是一种选择的结果.社会成员或多或少地参与着文化选择.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文化选择就是社会主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在多种文化模式中选择和建立新的文化体系的过程,它是从文化发展、变化、更迭的角度来考察文化.档案编纂作为著作行为,无疑是一种文化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8.
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在西方,很早就出现了回忆录这种文体。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克塞诺封写了一本书,比较完整而忠实地记载了苏格拉底的言论和经历,书名就叫《回忆录》,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早以回忆录题名的一本书了。  相似文献   

19.
历史由过去的事件构成 ,档案是历史事件所遗留下来的证据。两者虽然不属于同一事物 ,却具有特殊的对应关系。档案因具有原始、真实的史料价值而受到史学研究者的青睐 ,由此而产生了档案利用与史学研究之间不可割裂的密切联系。对于档案利用与史学研究之间的这种关系 ,中西方的档案学界与史学界有着同样的认识。西方档案工作者自豪地称自己为“历史学者的助手(thehandmaidensofhistorians)” ,或者更加明确地像谢伦伯格那样将档案工作者比喻为“为学者砍柴挑水的人” ,中国的档案工作者更是以周恩来总理的鼓励自勉 ,学习司马迁利用档案进行历…  相似文献   

20.
从人类文明的高度来看,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无疑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风云激荡的伟大时代,是四分之一的人类走向现代化的伟大历程.有历史学家将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形象地称为"历史三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百多年的中国历史浓缩了西方自地理大发现之后几个世纪的历史进程.无论是历史的亲历者还是后人,都有义务记录下这一悲壮甚至惨烈的历史大变局,为历史留下宝贵的见证.但是,长期以来,国人用影像记录历史的意识并不强烈.在中国电视史上,纪录片长期以来与历史学并没有多大关系.直到进入上世纪90年代,纪录片创作者开始将历史题材纳入创作的视野,<毛泽东>、<邓小平>、<百年中国>等一批文献纪录片都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一些电视人开始考虑用影像表现历史的可能和途径.这样,历史学家们早已提出的"影视史学"开始引起他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