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勇 《出版科学》2004,(4):60-64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近代期刊中目前见到的第一种中文期刊,现在很难看到其实物资料.以该刊"封面,,<序><释疑篇><告帖>和<月食>等文章体裁及其出版形式的影印件为材料,对刊物创刊前的准备概况、出版内容、编辑特征和刊物的出版贡献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1"出版"与"亚出版" 我们先来看看出版概念.<辞海>中给"出版"一词的定义是,把著作物编印成为图书报刊的工作,泛指出版、印刷、发行三个环节,也专指报刊图书编辑部门的工作(包括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设计和校对等各项工作).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对"出版"一词注释得很简单,即"把书刊、图画等编印出来;把唱片、音像磁带等制作出来".<实用出版词典>说"出版"即是出版机构有目的地接受来自社会上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经审定和加工整理以后,通过出版生产手段使其附以不同形式的物质载体,再经流通渠道(即发行)传播于社会.  相似文献   

3.
张泽远 《传媒》2005,(2):24-27
本世纪开年,期刊出版界曾经有一个流行的疑问:上个世纪中国产生的几个"期刊恐龙"在新世纪出版生态里还能是保持优势的种群吗?这几个"恐龙"指的是期发行量超过百万的<读者>、<知音>、<家庭>、<半月谈>、<故事会>.因为前三者在刊物定位上有类似的地方,因此,笔者最近通过对比这三本杂志的发展态势,对<读者>的发展做了调研采访.  相似文献   

4.
勇气、细心和激情--谈谈期刊人的精神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书刊林立、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要想让自己的产品成为读者认可的、真正期待阅读的期刊,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所在的<咬文嚼字>是本年轻的刊物,创刊十年来,编辑部上下一心,艰辛跋涉,不断探索,正在朝着办一本"读者自己的刊物"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5.
商务印书馆编辑、印刷、发行的<出版周刊>,创刊于1924年1月.1932年1月28日,由于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商务印书馆在上海闸北的厂房,<出版周刊>被迫中断出版;1932年12月复刊.1937年"七七"事变后,商务印书馆10月迁长沙,将<出版周刊>改名为<出版月刊>,另计期数出版.1941年8月此杂志停刊.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石峰同志给我来信,说他很关注<中国出版通史>的质量,对于<中国出版通史>的协调工作感到压力很大.我认为这种压力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高度的责任.从石峰同志刚才的讲话,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是尽职尽责的编委会主任,他对<中国出版通史>关注的程度,很多,很深;他思考的问题很全面,能够抓到要点;他对于各位专家六年来所付出的劳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六年来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很充分的肯定;对于<中国出版通史>的各种问题和今后的编撰工作,提出了很中肯的、正确的、可以为我们大家接受的意见.我完全赞同石峰同志的讲话.这是一个很好的讲话,他已经把压力变成了动力,把压力感变成了责任感,并且付之于行动了.  相似文献   

7.
2004年是中国著名老牌刊物<东方杂志>(以下简称<东方>)百年华诞.<东方>是商务印书馆麾下的一个子刊,创刊于1904年,历经风雨,4次播迁,4次休刊,45年间共出版正刊44卷811期,号外4期,<东方副刊>一种.1948年停刊.它是旧中国出刊期数最多、刊期最长的杂志.  相似文献   

8.
<老百姓>是<晋察冀日报>(含<抗敌报>)副刊中出版较早、时间最长、读者面最广的通俗性副刊.它创刊于1938年11月21日,到1942年7月21日结束,前后共刊出109期.担任其主编的先后有陈春森、仓夷、张正光、曾易.  相似文献   

9.
李颖生 《传媒》2007,(1):11-12
1994年,<销售与市场>创刊伊始,就确立了面向市场的办刊思路,把杂志当作一个企业、一个产品、一个品牌来运营,把产品力、销售力、形象力作为刊物发展的三大支点,以目标读者群为导向,紧扣中国经济生活的主旋律,与中国企业同频共振、共同发展.十多年来,<销售与市场>专注于中国营销,再现一线营销实战的"过程、方法、细节",提出并创建了"实战营销"的刊物行业标准,确立了"反映市场主流,引领市场潮流"的营销期刊领导品牌地位.  相似文献   

10.
左泥 《编辑学刊》2004,(2):49-51
<重放的鲜花>于1979年5月出版后,在全国文艺界引起了轰动,也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到全国各省市的报纸、刊物,都以赞扬的文字语言报道消息,发表文章.更有全国的读者纷纷寄来大量热情赞扬的信,甚至放鞭炮庆祝出版.  相似文献   

11.
<新闻知识>创刊多年来,我就是该刊的读者和作者.看惯了80年代创刊以来的小16开的面貌,得知要改版了,变成大16开,而且变厚了,还真有些不舍.不过环境变化了,新闻学发展了,同类期刊的竞争也激烈了,刊物变大变厚是自然的事情,应该祝贺!  相似文献   

12.
郝铭鉴 《传媒》2007,(1):8-10
<咬文嚼字>创办于1995年1月.自创刊号起一直是32开、48面,每月出版一期.这是一份典型的资历浅薄、形态简陋的小刊物.在刊物的茫茫林海中,这样的小刊物怎样谋求自身的发展呢?回首十二年的办刊历程,我们的体会是,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同样,刊物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图书馆>创刊30周年了,30年来,对于一个专业刊物来说,并没有像政治、经济那样,在火红的改革开放年代那样风云激荡、有声有色.但是,当你翻开今天的刊物栏目和创刊初期的刊物栏目对比一下,你会感到图书馆事业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当你阅读"数据库开发与研究"、"网络天地"等栏目里的文章时,你好像触摸到鼠标漫游在数字世界和网络天地里,感受到现代化给图书馆事业带来的春天;当你在本刊2010年第4期阅读到<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栏目主持人"现象透析>一文时,你怎能相信图书馆界会出现这样的新鲜事.  相似文献   

14.
查国伟 《传媒》2007,(6):18-19
<特别关注>这本杂志也许是中国这几年来发展最快的杂志,它排列在中国的第四位.作为一本文摘类的刊物,<特别关注>可谓是在前有<读者>、<青年文摘>的前辈高人,后有<意林>这样的天才在追赶,就是在这样一个异常惨烈的文摘类期刊市场上,<特别关注>凭着自己的一身肝胆愣是杀出了一条血路.有人说,他是沾了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光,仿佛是个衔着金匙降生的世家子弟,但是正如<特别关注>总编辑朱玉祥所说,当第一期他们印三万份的时候,也是不知道把这个杂志卖给谁的,和其他新创刊物有着同样的困惑和为难.  相似文献   

15.
经常看我们<北京档案>副刊栏目的读者,大多数人都会注意到这个名字--崔金生.崔老是我们刊物的老作者了,自从创刊后他就一直是我们作者群中的坚实一员,与我们一同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两年,崔老更是抖擞精神,在我们的"京城茶座"栏目中力扛"天桥旧话"这一子栏目,专门描述他眼中的天桥旧人物,文笔简捷生动,绘声绘色,语言极具北京地方风味,仿佛又把读者带入到上世纪那个斑驳陆离的"万花筒"世界.  相似文献   

16.
<正>《西部广播电视》是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四川省西部广播电视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具有"实用性、科学性、指导性、可读性"的知识、信息类广播电视影视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51—1458/G2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5628本刊创刊于1980年,多年来受到广播电视系统内外读者的好评和欢迎。曾经二度荣获全国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17.
<情报资料工作>(前身为<资料工作通讯>,以下简称为<工作>)是我同社会科学情报专业领域学术第一刊.从1980年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了30年的不平凡历程. 我对<情报资料工作>有着很深的感情.作为<情报资料工作>的一名读者,从刊物创刊起我就开始阅读刊登的论文,汲取学术营养;作为一名作者,我在刊物上发表了多篇研究心得,力图共同推动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现有的出版环境下培育良好的期刊出版"生态系统"是我们办刊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作文大王>的主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社刊工程"建设一开始,就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社办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主义”的胜利:《特别关注》突进百万狂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旭升 《传媒》2005,(8):28-31
当<读者>在西北开始书写自己的传奇时(3年前,一本记述和总结<读者>成功秘诀的<读者传奇>,给人们提供了另一种读者文摘的享受和沉思),一本名不见经传的刊物在荆楚大地默默创造着传奇.仿佛早已意在其中,3年后,逻辑的时针走到既定的位置,他自豪地宣布:百万大刊,我来了!这份期刊就是<特别关注>,他的崛起,同时也意味着后<读者>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20.
<出版科学>自1993年创刊,已经走过10年的路程.过去10年,本刊一直作为季刊出版,大量优质稿件无法及时刊出.为适应读者、作者的要求以及来稿甚多的实际情况,本刊自2004年起改为双月刊.热忱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